美國肯塔基步槍
肯塔基步槍是一種燧發步槍,它比之前的輪轉槍更簡便,射擊時武器的移動控製幅度達到最小,生產和保養也都相對簡單了很多。采用簡便的固定式V字形準星瞄準器,槍膛內刻有膛線,其優點是子彈飛行穩定,射程遠,射擊精度高。該槍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結構特點
肯塔基步槍的口徑縮小,這增加了士兵能夠攜帶的彈藥數量。此外它的槍管雖然與早期的槍管類似,橫切麵仍然是八邊形,但槍管的長度增加了15%以上,這兩處改動使肯塔基步槍在較大射程內的射擊精度提高了,也使火藥燃燒更充分了,使子彈推進值達到了最高。槍托也變得非常細,去掉了大部分裝飾。槍托與槍管軸線之間所成的角度也變得傾斜了很多,這樣做的目的除了操作方便外,還能在槍手將槍放回肩部之前,後坐力能迫使槍管抬高,減少槍手所吸入的尾氣。盡管它們的槍栓同那些在倫敦或德國槍支製造中心生產的槍栓比較非常粗糙,但卻具有簡便的優勢,即使隻有最原始的工具,對它們進行修理也非常容易。
喜人戰績
肯塔基步槍在獨立戰爭中有兩次特別有名的戰績。一次是在1777年6月的薩拉托加戰役上,手持肯塔基步槍的狙擊手在300米以外射殺了英國的西門·福雷色將軍,徹底粉碎了英國統帥約翰·伯格因的突圍計劃,導致從加拿大南下的數千英軍投降。這樣的勝利也給了殖民地人更多的信心,也將在觀望中的法國拉入戰爭,與美國簽訂了同盟條約,與美國一同參戰抗擊英國。還有一次是在1980年10月,射殺了堪稱英國軍隊中最危險的部隊首領人物,也就是有機會打死美國總統華盛頓卻沒有開槍的著名狙擊手弗格森,他也是被手持肯塔基步槍的美國士兵在450米外射殺的。
膛線的作用
軍械工人在槍管內刻上幾條膛線,這樣子彈就被膛線間的肋拱或棱麵緊緊扣住,使子彈與槍管更加密合,彈殼中更多的推進氣體得到了更為充分的利用。同時子彈與槍管的密合還意味著子彈在槍管中不會上下振動或彈起,而這也是促使精確度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早期步槍的膛線非常淺,但隨著製膛線技術的發展,膛線的切入變得越來越深,而且數量也增多了,4條膛線屬於正常情況,但也有12條或更多膛線的步槍。
自動步槍
自動步槍是利用燃氣能量完成自動裝填的步槍,分為半自動步槍和全自動步槍兩種。半自動步槍能自動裝填,但不能自動發射,隻能進行單發射擊;全自動步槍除了能自動裝填外還能自動地進行連發射擊,通常稱為自動步槍。
半自動步槍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為了提高步槍的戰鬥射速,加強步槍的火力,開始探索和研製了能夠自動裝填槍彈的新式步槍——半自動步槍,盡管當時世界上已經發明了衝鋒槍、機槍等自動槍械,但是在步槍上實現自動裝填還有許多技術難關需要攻克。
19世紀90年代初,墨西哥的曼努埃爾·蒙德拉貢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支半自動步槍,並於1907年首先正式裝備了墨西哥軍隊。半自動步槍誕生後,很多國家都加入到了自動裝填的研製中。在中間型火藥沒有問世之前,半自動步槍的應用彌補了非自動步槍的不足,克服了全自動步槍連發帶來的難以控製、士兵易於疲勞、彈藥供應困難等不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美國1936年生產的“伽德蘭”M1式半自動步槍,中國的56式半自動步槍,蘇聯的托卡列夫SVT-40型半自動步槍,納粹德國的G41和G43半自動步槍,法國MAS49式7.5毫米半自動步槍都是其中典型代表。
半自動步槍運用的是英籍美國人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發明的導氣式原理,步槍射擊時,產生的火藥氣體除了將子彈射出槍管外,同時還使槍產生後坐力,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和重新閉鎖等一係列動作。半自動步槍采用彈匣供彈,閉鎖方式以槍機回轉式為多。
20世紀70年代後,新的小口徑的彈藥的誕生,使後坐能量進一步減小和增大攜彈量成為現實,既能單發又能連發火力機動性更強的全自動步槍便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因此,半自動步槍不再有新的發展,新研製的半自動步槍大多轉於精確射擊的狙擊步槍、比賽用槍等特殊需要。
全自動步槍
全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幾乎是同時出現,但是它的廣泛應用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高射速進行短距離猛烈射擊的衝鋒槍已經大量投入使用,但與其配合使用的主要對遠距離目標進行射擊的半自動步槍卻由於射速太低,難以做到對目標的快速射擊。
為了填補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之間存在的空白,1941年,德國人研製了7.92×33毫米中間型槍彈,這種槍彈使得槍的後坐力大大減小,解決了自動步槍無法連續準確射擊的技術瓶頸。1942年德國人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導氣式自動原理的連發步槍STG44式突擊步槍。隨後槍械自動化結構迅速發展,還出現了一些性能和作用獨特的步槍,如無殼彈步槍、液體發射藥步槍、箭彈步槍等。
自動步槍自問世以來共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是初步發展期,代表有德國STG44式突擊步槍、蘇聯AK47式突擊步槍以及美國在M1基礎上改進的M1、M3式卡賓槍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穩步發展期,代表槍有美國的M14式、比利時的FNFAL、德國的G3式自動步槍、蘇聯AKM式突擊步槍等;20世紀70年代後是小口徑化、槍族化和通用發展期,代表有美國M16式小口徑步槍、比利時SS109式小口徑步槍、法國的FAMAS式5.56毫米突擊步槍、奧地利斯太爾AUG突擊步槍等。
現代自動步槍的口徑多為5.56毫米或7.62毫米,全長在1米左右,重量在3—4千克。采用導氣式的自動原理,回轉式閉鎖機構,閉膛待擊,可單發射擊,也可連發射擊,20—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約400米。
英國馬蒂尼-亨利步槍
186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槍炮商亨利·皮博迪獲得了後膛裝填步槍的專利權。這種步槍采用起落式槍機,槍機下降時彈殼可以自動拋出,並且能夠使下一發槍彈快速入膛。19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這種後膛裝填步槍受到了西班牙、加拿大、土耳其、羅馬尼亞、新西蘭和墨西哥等國的青睞,並購買了數萬支。後來瑞士的奧地利籍設計師弗雷德裏克·馮·馬蒂尼對皮博迪的設計進行了修改,用安裝在槍機內部、由彈簧控製的擊針代替了笨重的外置擊錘,並且還重新設計了機匣、加固了抽殼鉤。這些改進使得該槍的擊發時間變得更短。改進後的步槍不但比皮博迪的原型槍更堅固,而且在射速上也有很大提高。因此在1871年7月3日,馬蒂尼步槍被英軍正式采用。但因為該槍采用了亨利設計的帶有膛線的槍管,因此英國陸軍官方將其命名為馬蒂尼-亨利MKⅠ步槍。
結構特點
馬蒂尼-亨利步槍的機匣為盒狀,扳機護圈的位置比較靠前,而且杠杆一直延伸到了槍托上。槍托和護木都采用胡桃木製成,護木用兩個套箍固定在槍身上,並且有一圓杆通過溝槽鑲嵌在下護木的底部,槍管右側還安裝了一把騎兵刺刀。機匣右側有一個形為水滴狀待擊指示器的保險裝置,待擊時其指在十點鍾的位置上,擊發後指在十二點鍾的位置。
不斷改進
1877年,馬蒂尼-亨利MKⅡ步槍被軍隊采用。MKⅡ是在MKⅠ的基礎上改進了表尺、護木、扳機和槍機等。槍托後部加長了,這樣能有效減小後坐力。原有的笨重刺刀也被更輕的刺刀所取代,新型刺刀刀刃長552毫米並帶有環形座。除此以外MKⅡ步槍還省略了保險裝置。
不久馬蒂尼-亨利MKⅢ步槍又成功被軍方使用。與MKⅡ步槍相比,MKⅢ更注重下護木的可靠性。下護木不再靠銷來連接,而是使用鉤形裝置鉤在機匣的前部。該槍的待擊指示器變小,而且為了使得槍機的開閉鎖更為靈活,采用了較寬的槍機。擊針孔直徑增加了0. 05毫米,同時采用了更粗、強度更高的擊針。MKⅢ步槍質量為4.13千克,是多樣式的刺刀
馬蒂尼-亨利步槍使用的刺刀種類很多,幾乎每種樣式的步槍都配有相應的刺刀。其中使用最多的有兩種,一種是帶環形座的刺刀,另一種是劍形刺刀。如1853年式刺刀是最普通的帶環形座刺刀。這種刺刀是為了配備1853年式前膛裝填的步槍而設計的。刺刀全長526毫米,刀刃長432毫米。而1860年式劍形刺刀是為了配用馬蒂尼-亨利步槍而修改的刺刀。它是一把彎狀刺刀,全長714毫米,刀刃長577毫米。在馬蒂尼-亨利步槍被廣泛使用期間,這種刺刀也被大量地裝備。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恩菲爾德兵工廠是英國輕武器的主要研發中心,在那裏研製的步槍被冠以恩菲爾德步槍的名稱。第一種使用“恩菲爾德”名字命名的步槍是在1853年設計的一種單發前裝式線膛擊發槍。在1866年又設計了斯耐德·恩菲爾德後裝槍,它是把前裝彈的1853式恩菲爾德步槍改裝成後裝彈的斯耐德式後膛的產品。
“E”字標記
7.7毫米口徑李-梅特福彈匣式步槍(Magazine Lee-Metford),或簡稱為MLM步槍雖然被英國軍隊所采用,但是它還是不夠完美,如由於槍彈所用的黑火藥燃燒殘渣比較多,而將黑火藥換成無煙發射藥後,就不適合MLM步槍使用。因為無煙發射藥的燃燒溫度非常高,對槍管鋼的燒蝕比較大,射彈不多就已經把淺陰線給燒蝕掉,為此這種步槍的膛線形式改為5條比較深的左旋膛線。這種膛線由恩菲爾德兵工廠的工程師所設計,被稱為恩菲爾德膛線,因此這種步槍也在1895年11月被重新命名為李-恩菲爾德彈匣式步槍(Magazine Lee-Enfield),或簡稱為MLE步槍。由於這兩種槍外表相同,為了容易區別,采用恩菲爾德膛線的槍管外表打上了一個“E”字標記。
彈匣結構
恩菲爾德步槍的彈匣是可以拆卸的,這樣設計是為了便於維護或損壞時更換,步槍在正常使用期間士兵不是通過更換彈匣來裝填的,而是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裝彈口)裝進去。而且為了節約子彈,恩菲爾德步槍還裝有“彈匣隔斷器”,就是一塊用來隔斷彈倉/彈匣的插板,把它從機匣右側插入,這樣就無法從彈匣供彈,士兵每射擊完一發後,必須從身上的彈藥袋取出另一發來裝填,這樣就可以起到降低射速、節約槍彈的作用,但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彈匣隔斷器被證實是不符合實戰需要的,所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許多手動步槍都已經取消了這個裝置。
短步槍
1903年李-恩菲爾德步槍又出新品,這種新步槍首創了一種“短步槍”的新概念,在當時,世界各國普遍的觀念都是為步兵配發長步槍,為騎兵、炮兵和其他部隊配發卡賓槍。而英國“短步槍”的長度介於長步槍與卡賓槍之間,可以同時滿足兩種用途。這種“短步槍”後來被命名為第1型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縮寫為SMLE Mk.I。SMLE Mk.I在市場上的銷售非常好,所以恩菲爾德公司相繼推出了它的改進型SMLE轉換型Mk.II、SMLE Mk.III以及SMLE Mk.IV等等。因為短步槍的通用性好,所以李-恩菲爾德步槍在當時成為步槍的主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