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型號
施瓦茨洛澤機槍的改進型號M1907和1905式一樣,都設計有一個小油泵,可以對槍彈每次進膛前噴灑一層油以免抽殼時橫斷。M1912式除取掉油泵外,采用了肘節式槍機,槍機開鎖動作比以前更慢。此外,由於M1912式槍管較短,膛口焰也很大,因此安裝有一個大號錐形消焰器。
意大利菲亞特-列維裏M1914機槍
菲亞特-列維裏M1914機槍是意大利的第一支國產製式機槍。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意大利陸軍裝備的機槍均來自國外,如馬克沁機槍、維克斯機槍、勃朗寧機槍等。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些武器的供應便逐漸中斷,因為它們的生產商不願讓自己生產的武器成為殺死自己同胞的凶器,這種情況下,意大利不得不考慮生產一種本國的機槍。
特別的槍管
與現代武器的槍管結構不同,菲亞特-列維裏M1914機槍的槍管與槍管套是兩個不同的部件。槍管套裝在上層機匣內,槍機裝在槍管套內。槍管套底麵有一個縱向孔,槍機底麵對應部位有閉鎖斜槽,槍機複進到位後,在閉鎖卡鐵複位簧的作用下,下機匣中的閉鎖卡鐵頭部通過槍管套底麵的孔,並作用於槍機的閉鎖斜槽內,使槍管套與槍機形成閉鎖。
“捕鼠籠” 供彈器
菲亞特-列維裏M1914機槍的供彈係統呈方形,與捕鼠籠極為相似,所以被形象地稱為“捕鼠籠”供彈器。供彈器有50發和100發兩種容彈量,二者內部結構完全相同,隻是外部尺寸不同。供彈器內部分若幹格,每格裝5發彈。向這種供彈器中裝彈時,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逐發地向其中裝彈;二是利用一種特製的木質裝彈器,一次向其中裝5發彈。
比利時FN Minimi機槍
比利時Minimi機槍是著名的FN公司(比利時國營赫斯塔爾公司)設計的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該槍承繼了FN槍械的許多優點,具有質量輕、體積小、結構緊湊、操作方便、勤務簡單等特點,於20世紀70年代初研製成功。主要供步兵、傘兵和海軍陸戰隊作直接火力支援使用,現已裝備美國、比利時、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
總體特征
FN Minimi機槍在研製過程中參考了MAG通用機槍和CAL自動步槍的結構,實際上其原型槍——T9型就像MAG的縮小型。後來的 1977型Minimi機槍與早期的T9型相比有許多改動。如:減輕重量,采用鋼板衝壓機匣和金屬槍托、兩腳架、槍管更換裝置,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新研製的兩用供彈機。該供彈機作為FN Minimi機槍的一個完整部件固定於槍上,既可用彈鏈供彈,又可使用美國M16步槍的彈匣供彈,而且無須更換供彈機部件。
裝備美軍
FN Minimi機槍研製成功後,當時美國正在投資一個簡稱為SAW的巨大項目,該項目旨在研製一種給步兵班提供火力支援的輕型自動武器。FN Minimi作為競爭者正好可以參加這個項目。當時提供樣槍的有柯爾特、馬瑞蒙特、福特等公司,FN 公司的樣槍於1974年底最後參加試驗,其試驗編號為XM249。在選型試驗中,XM249占盡優勢,最終通過美軍的實驗。1982年2月1日,美國正式將該槍選為新的輕機槍,並定名為M249 SAW。
三種類型
除標準型(長槍管)外,FN Minimi機槍還有傘兵型(短槍管)和車載型兩個型號。標準型既可配備固定槍托,也可配備傘兵型的折疊槍托,通常裝有兩腳架,拉開後可支於地麵或支架上射擊;折疊後可肩射,起前托的作用。車載型取消了氣孔調節功能和兩腳架,並安裝電控擊發裝置,可作為裝甲車輛炮塔的並列武器,或裝在封閉的航空武器掛艙中使用。當采用彈鏈供彈時,為方便攜帶,FN公司設計了一種既是供彈具也是存放槍彈的盒形彈箱,彈箱配用美國M12型可散彈鏈,可裝200發槍彈。
使用廣泛
FN Minimi機槍裝備美軍後,很快得到比利時、荷蘭、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亞、法國等多個國家的訂單。為了滿足美軍的需求,FN公司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哥倫比亞的子公司也投入生產。到目前為止,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獲得了生產該槍的許可權。英國軍方於20世紀90年代初購買了第一挺Minimi輕機槍,阿富汗戰爭前夕,該國大量地采購Minimi輕機槍,平均每個步兵班裝備兩挺。
比利時FN MAG機槍
比利時FN MAG 機槍是由設計師歐內斯特·費爾菲主持研製的,該槍於20世紀50年代初定型並投產,現裝備於美國、英國、加拿大、比利時、瑞典等至少75個國家,是目前西方國家裝備的主要機槍之一,總數量在15萬挺以上。
總體特征
FN MAG 機槍發射7.62毫米NATO槍彈,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卡鐵擺動式閉鎖方式,彈鏈供彈,可以全自動發射,槍管能快速更換。通常情況下,該槍可安裝在兩腳架上作為輕機槍使用,安裝在輕型三腳架上則可以作為重機槍使用,同時如果卸下槍托,還適宜在戰車、碉堡等狹小的空間中使用。從總體結構來看,FN MAG 機槍結合了許多機槍的優點,因而取得了設計上的成功,在某些方麵甚至超過有名的美國M60機槍。
國產CQ機槍
除了被西方國家大量裝備外,我國也於2006年在仿照FN MAG通用機槍的基礎上,設計出CQ通用機槍。該槍不僅繼承了MAG機槍的優點,而且從製造材料、加工工藝和局部結構方麵進行了一係列大膽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其可靠性、勤務性和經濟性,使之更適合大批量生產和現代戰爭的需要。
以色列內格夫機槍
內格夫機槍是一種多用途武器,可用標準的彈鏈、彈鼓以及彈匣供彈,既可夾持射擊,也可使用兩腳架或三腳架,還可以使用車輛上的架座等進行射擊。該槍可發射北約SS109式製式槍彈,更換槍管後也可發射美國M193式製式槍彈。除作為輕機槍使用外,內格夫還可以作為突擊步槍使用。作突擊步槍使用時,需要卸去兩腳架,裝上短槍管和彈匣,由安裝在武器下方的標準彈匣供彈,以半自動或自動方式發射。
結構特點
內格夫機槍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回轉閉鎖方式,開膛待擊。氣體調節器設有3個調整位置:通常條件下用位置1,射速為650—800發/分;位置2時的射速為800—950發/分;位置3時可切斷推動活塞的氣源,可發射槍榴彈。該槍可迅速地分解成6個組件,所有組件,包括速換槍管在內,都是可以互換的。
芬蘭瓦爾梅特M62機槍
瓦爾梅特M62性能數據
口徑:7.62毫米
空槍重:8.3千克
全槍長:1085毫米
槍管長:470毫米
膛線:4條,右旋
理論射速:1000—1100發/分
有效射程:350—450米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彈鏈
瓦爾梅特M62與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機槍非常相似,於1966年裝備芬蘭部隊,使用蘇聯的M43式7.62毫米槍彈。該槍動作可靠,火力較強,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有一偏轉式槍機卡在機匣頂部。其供彈方式與現有機槍不同,而是從右邊供彈。容彈具為100發彈鏈,彈鏈可以裝在軟質彈鏈包內掛在槍右側,槍管可快速更換。槍托為直形,並配有背帶。
新加坡阿爾蒂馬克斯100機槍
阿爾蒂馬克斯100機槍是新加坡特許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班用輕型支援武器,也是世界上現裝備的武器中質量最小的輕機槍。該槍於1978年開始設計,1979年6月進行樣槍試射,以後又做了一些改進,具有可控性好,全自動射擊命中精度高等優點。射手可以抵肩實施立姿或跪姿射擊,也可配用兩腳架進行射擊,甚至可在行進中用單手射擊。目前,阿爾蒂馬克斯100機槍正在生產並已裝備新加坡武裝部隊,同時還銷往津巴布韋、菲律賓、洪都拉斯等國。
結構特點
阿爾蒂馬克斯100機槍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和槍機回轉式閉鎖方式,用彈鼓或彈匣供彈,可實施全自動射擊。其導氣係統包括一個短衝程挺杆活塞,無活塞環,由轉動的多孔氣體調節器推動。槍機組件是一個凸輪帶動的回轉槍機,並帶有銷型拋殼挺和拉殼鉤,擊針裝有彈簧。機匣左側有導軌,槍機框側麵有槽使之沿導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