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龍情報站1(2 / 3)

在《侏羅紀公園Ⅲ》中,棘背龍再現江湖。和暴龍一樣,巨大的棘背龍也是非洲特有的恐龍,雖然不如暴龍有名氣,但從體格和滿口的利牙來看,它肯定是一種可怕的肉食動物。這個龐然大物全長12米,體重約4噸。令人吃驚的是,在它的背上長著一張大大的帆。這張帆由一連串長長的脊柱支撐,每根脊柱都是從脊骨上直挺挺地長出來,使得這張帆不能收攏。當然,這會給它的行動帶來不便。

這個“帆”既然這麼礙事,要它有什麼用?生物學家猜想,棘背龍的帆是為了在異性麵前炫耀,或是用來調節體溫的工具,也有可能是一種打鬥的武器。過去,在埃及曾發掘出一具棘背龍的骨架,但不幸的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炸毀了。

天空中的怪物

翼手龍在《侏羅紀公園Ⅲ》中搶盡了風頭。它們算是翼龍家族中的晚輩,翅膀長達12米,有一輛公共汽車那麼長。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們,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那麼,體形巨大的翼手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呢?

有人認為,它們根本就不會飛,但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借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就像飛翔冠軍信天翁一樣。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他們說,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翅膀大,它們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正確,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可以破解它呢。

恐龍的牙齒

肉食恐龍都長著厲害的牙齒,大小不同,這種全口相同的牙齒被稱為同型齒。食草恐龍也長著同型齒,但它們的牙齒並不尖利,有的如勺子,有的如釘棒,又有的如葉片。恐龍牙齒的作用並不完整,比如能撕咬、切割,但不一定能磨碎或咀嚼,所以它們吃東西,多半是囫圇吞棗。值得一提的是,恐龍的老舊牙齒一旦被磨光了,新牙就會長出來替換,一生要換好幾次牙齒呢!

海洋暴龍驚現形

在中生代,暴龍是名副其實的陸地一霸,在科幻電影中我們都曾領教過它的凶猛,那麼當時海洋裏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前不久,挪威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了一種深海怪物的化石,它生活在距今1.5億年前的海洋中,身長約15.2米,比駝背鯨更長,牙齒像黃瓜一樣大,一口就能吞下一輛小轎車,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海洋動物,堪稱“海洋暴龍”。

最大的海洋生物

在偏遠的北極挖掘這樣一頭怪物,科學家可是費了不少工夫。由於沒有大型工具,他們不得不親自用手清理掉100多噸岩石,花了半年時間才將化石出土。難以想象的是,他們還要提防北極熊,這些當今的北極霸主可不好惹,總是不請自來,把在場的人驚得一身冷汗,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它當成點心吃掉。

好在工作進展順利,一個巨大的骨架逐漸呈現出來,其中包括部分頭骨、幾乎完好無損的前肢和像盤子一樣大的椎骨。令人驚訝的是,這隻怪物光一個鰭狀肢就有3米多。這樣的個頭比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上龍,澳大利亞的克柔龍的體積還要大20%。可以說,它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海洋生物。

但對科學家來說,更多的是欣慰,因為這個新發現的化石樣本意義重大。它不僅是目前發現的相對保存最完整的海洋動物化石之一,同時也證明了這隻怪物在恐龍時代就棲息在地球北部的大洋中。

輕而易舉撕轎車

這個大家夥被命名為“海洋暴龍”。剛開始,科學家不知它的底細,認為它是一種不為人知的蛇頸龍。作為侏羅紀海洋爬行動物的一種,蛇頸龍有一個像蛇一樣的脖子,小小的腦袋,寬大的身體兩邊,長著四片寬大的鰭,猶如四支很大的槳,使身體進退自如,轉動靈活。

但是從相貌上看,這隻“海洋暴龍”卻不像蛇頸龍,它應該屬於上龍。因為它的脖子較短,身體粗壯,有長長的嘴,所以腦袋顯得較大。它的嘴裏長滿彎刀一樣鋒利的牙齒,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轎車一撕兩半,真恐怖!這種動物通常以魚龍為食,偶爾也會吃一些魷魚來填肚皮。它凶猛無比,難怪科學家把這隻史前深海中的統治者稱為“海洋暴龍”呢。

意外的發現

在海洋中,上龍稱得上是一位遊泳的好手。它的背部有兩個巨大有力的鰭,再加上一條強壯的尾巴,這能幫助它在水中快速遊動。其實,它們不擅長航行,但是非常善於突然加速。平常,上龍多潛伏在海洋深處。一旦有獵物經過,就會發起突然襲擊,讓獵物防不勝防。在它們龐大的頭骨內,有一大片的咀嚼肌,專門負責咀嚼食物。裏麵的牙齒大而尖利,像犬牙一樣交錯。這樣的咬合力,恐怕別的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相提並論。

不過,上龍並不是你想的那樣是個貪吃鬼。自從它進化成爬行動物後,新陳代謝開始變慢,需要吃東西的時間間隔變得更長了。如果吃掉一個像蛇頸龍那麼大的獵物,可在幾個月內源源不斷地為身體提供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發現“海洋暴龍”的地方,是一個叫做斯匹次卑爾根島的小島,距離北極點大約1300千米。這個小島是世界上海洋爬行動物沉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所以有“古生物墓地”之稱,小島上還散落著40具其他動物的骨骼化石,它們大部分都屬於長頸蛇頸龍和長得像海豚一樣的魚龍。

在恐龍稱霸地球的中生代,到底有多少像“海洋暴龍”這樣的動物,在海洋中自由遨遊,目前還不確定。我們期待科學家有更多驚喜的發現!

和霸王龍較高低

鱷魚的身材一般來說是不大的,但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裏發現的超級巨鱷,卻令人大吃一驚。在巨鱷的大嘴巴頂端,生有一個明顯膨大的前突,活像一個大瘤子,這在現在的鱷類中從未見過。因此,一些科學家便把它稱為“魔鬼巨鱷”。

這隻巨鱷從頭到尾都覆蓋有堅硬的鱗甲片,每片鱗甲直徑約30厘米,上麵長有和樹木一樣的年輪。在數過鱗片上的年輪後,科學家推算出它隻有五六十歲。這個年齡算不上大,因為在當時,這類大型鱷魚至少可以活150歲呢。

拿霸王龍打牙祭

不論是從體型上看,還是從生理結構上看,“魔鬼巨鱷”這個大家夥都不是個善主兒。它體長12米,幾乎和一輛公共汽車一樣長;1.8米長的血盆大口裏,長著100多顆匕首似的獠牙,足以咬斷任何恐龍的腿骨!憑著它的實力,就算大個頭霸王龍也未必是它的對手,咬食其他恐龍就更不在話下。

另外,它的體重大得驚人,大約有10噸。在人類已發現的恐龍中,巨獸龍隻有8噸重,鯊齒龍和霸王龍也不過六七噸,很少有超過10噸的。所以,在見到“魔鬼巨鱷”後,科學家驚詫地說,鱷魚曾主宰過動物世界!

這種“魔鬼巨鱷”的頭骨狹長,眼睛生在頭的上部,是搞潛伏的專家。到河邊飲水的霸王龍或鴨嘴龍要是遇上了藏在水邊的巨鱷多半凶多吉少。過去有人認為,鱷魚是一種又聾又啞的動物,但實際上,鱷魚會說話,它們靠叫聲彼此聯係,交流信息。而它就是用頭上的那個“大瘤子”來發出不尋常的吼聲。

“普魯斯鱷”現身

其實早在1892年,科學家就發現過一種相當恐怖的巨鱷化石,取名為恐鱷。當時,在這具恐鱷的化石附近,還發現了許多鴨嘴龍的骨骼化石,有些骨骼上還帶有傷痕。很顯然,這些傷痕是恐鱷的傑作。食草的鴨嘴龍在當時也算機靈,然而,在7500萬年前,當它們來到沼澤岸邊找水喝時,還是會被凶猛的恐鱷咬翻,然後被一口口撕著吃掉!

除了恐鱷,還有一種更加恐怖的鱷魚。1986年,人們在世界最著名的鱷魚產地,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找到了一種叫做“普魯斯鱷”的化石。據估計,它的身長可達15米,體寬2.7米,重達18噸,比凶猛的霸王龍還要重10噸,幾乎是恐鱷體重的3倍,6輛吉普車頭尾相連就是這種巨大怪物身材的大致規模。而且,它的牙齒絲毫沒有老化的現象,估計它還能繼續生長,直到19至20米長!因為,爬行動物隨著年齡的增加,體長幾乎是可以無限地增加的。

誰是巨鱷霸主

俗話說,強中更有強中手。普魯斯鱷已經夠驚人的了,但它同樣不能算是史前巨鱷的霸主。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曾出土過一種巨鱷化石,它身長近20米,僅腦袋就2米多長,而且十分寬大,利齒的咬合力絕對在普魯斯鱷之上!

“魔鬼巨鱷”的發現,彌補了古生物化石發現上的一項空白,使人們進一步了解到古生物的多樣性。在中生代,鱷魚不僅能夠與恐龍同時存在,而且比恐龍還要凶猛,甚至還能躲過6500萬年前那場大劫難,也許它們才是地球真正的統治者。

見識武林高手

在恐龍王國裏,有一批武功高手,它們本領非凡,能攻善守,往往令對手防不勝防。

鐵頭功

我們先來說說劍角龍吧。別看它是一種食草恐龍,個頭不大,身高才1米,但這個家夥卻不好惹。它的頭骨又厚又圓,足有6厘米厚,和半塊磚厚度相當,幾乎把眼睛和脖子都蓋上了。然而,一般人怎麼也想不到,這“鐵頭”就是它自衛的武器。一旦受到攻擊,它就施展鐵頭功,一頭撞過去,不重創對手絕不罷休。

不好,這樣一撞自己豈不也被撞壞了?別擔心,劍角龍的身體結構非常獨特。它的頭可以自由地前傾,和脊椎成一條直線,衝刺起來毫不費力。再加上一條長尾巴,能讓身體保持平衡。最重要的是,它的實心頭骨比現代的凱夫拉頭盔還結實,能減少震動,保護腦袋瓜免受震蕩。它的一撞,力道大得驚人,敵手不是斷根肋骨就是折一條腿,“鐵頭”的厲害不可小覷。

方天畫戟大攻略

三國勇將呂布騎著赤兔馬,手持方天畫戟,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好不威風。戟龍也有一把畫戟,不過,它的戟不是鐵打的,而是長在頸盾上的一圈尖利的骨刺。什麼是頸盾?就是長在脖子上的一麵肉盾牌,可以起遮擋的作用。這些骨刺像一把把利刃,和戟一樣鋒利。在近距離格鬥時,戟龍把頭往上一抬,數把利刃就會迎麵刺入敵人的胸膛,讓它吃不了兜著走。

這把畫戟真夠嚇人的,足以讓敵人膽戰心驚。但對戟龍來說,這還不算什麼,它最厲害的武器是鼻子上的那隻大鼻角。隻要被這個鼻角刺中,敵人的身上就會留下一個深深的圓洞,立刻鮮血直流,痛苦萬分。不過,好在戟龍不是什麼好戰分子,它們從不輕易參戰,通常隻搖擺一下長滿尖角利刃的腦袋,就能把敵人嚇跑。

奪命流星錘

甲龍身長五六米,全身覆蓋著骨質的甲片,甲片上密密麻麻地長著脊突,看上去像一位身穿鎧甲的古代武士,威武極了。

這天,一隻霸王龍撲了過來。甲龍見狀,立刻用鎧甲護體,任憑霸王龍咬、抓、撕扯,都無可奈何。但霸王龍也不是吃素的,不肯輕易罷休,又想了個餿主意,準備趁甲龍不備,把它掀個四腳朝天!壞了,柔軟的肚子一旦露出來,甲龍可就慘了。

關鍵時刻,甲龍一招殺手鐧,用力一甩帶棒槌的尾巴,就像一把奪命流星錘,朝霸王龍的後背打去。隻聽“啪”的一聲,分明是打中了!霸王龍怎麼也沒想到甲龍有這招,它隻覺得後背疼痛難忍,大吼一聲,不甘心地走開了。

絕世好劍

在眾多的恐龍高手中,劍龍的名氣最大,以擁有“絕世好劍”而聞名天下。這裏說的“劍”可不是真正的劍,而是指劍龍背上那兩排三角形的骨板。這些骨板從它的頸部一直排到尾巴,仿佛一把把倒插的利劍。這些“利劍”作用很大,除了能防禦敵人外,還有偽裝和散熱的作用。

作為一種食草恐龍,劍龍生活向來低調,喜歡躲在灌木叢中,靜悄悄地吃植物的嫩葉。但如果遇到肉食恐龍偷襲,它就會毫不客氣地動用絕世好劍還擊。要是被打得招架不住了,劍龍就露出必殺技,用那條絕無僅有的尾刺鞭抽打敵人,絲毫不認輸。

恐龍沒有尾巴會怎樣?

據計算,無尾恐龍的體重雖然減輕了,但在行走時,比正常的恐龍消耗的能量更多。例如,當恐龍以每小時14千米的速度行走時,有尾恐龍的耗能為62千瓦,而無尾恐龍的耗能為76千瓦。可見,對恐龍來說,尾巴並不是裝飾品。另外,尾巴還可充當“第三條腿”,與兩條後肢形成一個平麵,如果蹲坐的話可以平衡身體。

恐龍媽媽的育兒經

一到繁殖季節,成年恐龍就開始蠢蠢欲動,忙著尋找自己的“意中人”。短暫的蜜月生活之後,雌恐龍的肚子裏就有了小寶寶。不過,恐龍是卵生動物,所以恐龍媽媽懷的不是小恐龍,而是蛋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