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裏活電站
電鰻是淡水魚類中厲害的發電機,而在海洋中也有會放電的魚類。比如電鰩,它是一種地道的軟骨魚類,身體有點扁圓,拖著一條長尾巴,看上去很像一把扇子,長相怪極了。它的發電器在頭部的兩側,像一個六角柱子,也叫電板柱,是由某些鰓肌演變而來的。它身上共有2000個電板柱,含有大約200萬塊電板。每塊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可是,眾多的電板串聯在一起,就能發出很強的電壓來。
非洲電鰩發出的電壓可達220伏,可供我們日常照明了。而南美洲電鰩的電力要弱一點,隻能放出37伏的電。靠這種放電本領,電鰩可保護自己,也可將小魚蝦電死,作為美餐享用。它每秒能放電50次,但連續放電後,電流會逐漸減弱,10分鍾後完全消失。不過,休息一會兒後又能重新恢複,是名副其實的海裏“活電站”。
水中高壓電
除了電鰻和電鰩,電鯰也能放電。它的發電器官和電鰩有點相似,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這些電板分布在身體的皮膚和肌肉之間,頭部是正極,尾部是負極。隻要它一接觸敵人的身體,就會放出200伏的電壓,瞬間將對方擊倒,有時甚至會殺死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真不簡單!難怪人們稱它為“水中高壓電”。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魚放電,目的很簡單,要麼是為了捕獲食物,以便生存下去,要麼是為了防禦敵人,保護自己。
176-177免費旅行家的日誌
大海中的魚類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本事,有一種名叫?魚的家夥,就非常有趣。它天生就愛免費旅行,總是吸附在大鯊魚、海龜的肚子上,或者輪船底部,周遊世界。一旦到了食物豐盛的地方,它就會離開“遊輪”,大吃一頓。然後,再搭乘下一輛新“遊輪”,繼續免費旅行。在大海中,它們搭著“便船”旅行,既省力,還能使自己不受敵害侵犯,可謂一舉兩得!
橡皮碗不可小瞧
或許你會問,?魚為什麼有這麼大本領呢?看看它的特殊工具,你就明白了。在?魚的頭頂上,有一個吸盤,就像一個橡皮碗。這個吸盤呈橢圓形,約為體長的1/4,是由背鰭漸漸演變而成的。在吸盤裏麵,排列著許多成對的骨板,骨板後方有一些毛刺;骨板與骨板之間有間隙,吸盤周邊與骨板之間也有間隙。
?魚一旦與鯊魚的身體接觸,由於不停的遊動,吸盤裏間隙中的海水被擠了出來,吸盤裏麵就充滿了空氣,這時海水中的壓力就會大於吸盤裏的壓力,這樣,吸盤就緊緊地吸在了鯊魚的皮膚上,一場全新的旅程就這樣開始了。這個專愛搭便船的家夥,無疑是世界上最懶的魚了。
吃喝不講究
?魚的這種行為,讓漁民們大受啟發。如果把它當做一種工具,就可以釣到海龜或者鯊魚了。當他們抓到魚後,就在它的尾巴上打個孔,然後用一條繩子穿過去,再把繩子拴在船上。一旦發現海龜,他們就趕緊把魚扔到海裏。不一會兒,?魚就吸附在了大海龜的身上,隻要漁民一拉繩子,?魚和海龜就會一塊兒被帶上來。據說,有人竟用?魚釣上過40千克重的大魚呢!
?魚從不挑食,像小浮遊生物、小魚,甚至大魚吃剩下的殘渣剩骨等,它都一概不拒。有時候,魚竟會鑽進旗魚、劍魚、翻車魚的嘴巴裏,它這樣做可不是為了好玩,而是想跟著“主人”沾點小便宜,在它們的身體裏找一些食物的殘片填肚子。當然,這也可以保護自己,以防有敵人偷襲。
遊泳健將賽鯊魚
除了喜歡免費搭船外,?魚還是出了名的遊泳健將。和?魚的速度相比,即使是鯊魚都望塵莫及,因為魚的速度比鯊魚要快一倍。
在大洋深處,一隻身長60厘米的魚正在免費旅行,它牢牢地吸附在一頭檸檬鯊身上。這下可急壞了大鯊魚,想盡各種辦法要甩掉它,都沒有成功。靠著“橡皮碗”強大的吸力,?魚死死地貼在鯊魚皮膚上。好不容易才見到一隻小魚,這頭凶惡的檸檬鯊餓極了,正準備張口大吃。誰能料到,?魚突然箭一般地衝過去,捷足先登,先將獵物吞食掉了。在一旁的檸檬鯊幹著急也沒辦法,誰讓自己跑得慢呢?看來,在海洋裏凶殘霸道的鯊魚,有時也不得不吃啞巴虧!
178-179水族館裏的小秘密
走進水族館,色彩繽紛的熱帶魚讓人眼花繚亂。這些可愛的魚兒在水中盡情地暢遊,在燈光的照射下,渾身上下閃閃發光。那麼,魚鱗為什麼會閃閃發光呢?
原來,在魚的皮膚和鱗片上,分布著各種各樣的色素細胞。這些色素細胞互相組合搭配,就形成了魚兒身上五彩繽紛的顏色。如果魚身上的黑色素細胞多,魚體便呈現青色;如果黃色素細胞多,在透射光下,魚體就會是淡黃色到深橙色不等,較密集時,魚體則呈紅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熱帶魚身上,最發達的要數光彩細胞。這是一種由不透明的結晶體構成的物質,它能折射光線,使魚兒看起來是銀白色的。所以,在我們看來,魚鱗就會閃閃發光。
打架的接吻魚
再看這邊,一種其貌不揚的魚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你看,當兩條魚迎麵相遇時,它們會伸出自己的口唇,熱烈地親吻起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接吻魚。它們真的是在接吻嗎?
其實,接吻魚和其他動物一樣,當自己的地盤被侵犯時,它們便用長滿鋸齒的寬唇,毫不客氣地向對方進攻。當然,對方也會用嘴唇來抗議。原來,接吻魚這麼親密的舉止卻是在打架,真有點不可思議啊。
另外,接吻魚性情溫順,一般情況下不會攻擊其他魚類。沒事的時候,它們還喜歡用嘴唇去刮食玻璃壁上的藻類,難怪人們又用清道夫來稱呼它。
美豔鮮花朵朵開
在水族館底部的岩石上,你可以看到一種豔麗奪目的“鮮花”,這就是海葵。它們有的潔白如玉,有的像火一樣鮮紅,簡直美豔絕倫。不過,可別認為它是植物,事實上,海葵是一種腔腸動物,和我們常吃的海蟄是近親。海葵嬌豔的“花瓣”,其實是用來捕獵食物的觸手。在觸手上麵,暗藏著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刺絲胞。如果有小動物不小心碰到了這些觸手,刺絲胞會立即射出一根根有毒的刺絲,刺得小動物渾身麻木,動彈不得。這樣,海葵就可以美餐一頓了。
群生珊瑚大家庭
珊瑚屬於腔腸動物的一種,是水族館裏不可缺少的主角。珊瑚上柔嫩的小花朵,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珊瑚蟲,小花朵的下部呈圓筒形,上麵的“花瓣”是它的觸手,觸手的中間有口,它就用觸手來捕獲海中微小的浮遊生物,當做自己的美餐。
珊瑚蟲喜歡群居,它們總是成千上萬個生活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奇怪的是,這些珊瑚蟲內部的消化腔卻是相通的,所以,隻要一隻珊瑚蟲得到食物,其他的同伴也就可以分享美食了。珊瑚蟲的底部細胞能分泌一種叫做石灰質或角質的物質,這就是它們的“骨骼”。它們一代代死去,慢慢地堆積多了,就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珊瑚礁,著名的大堡礁就是這樣形成的。
珊瑚的用途很多,它不但是珍貴的裝飾品,還可以建造房屋呢。這種珊瑚房屋不僅能夠經得住海風的吹襲,而且不怕白蟻的蛀蝕。另外,珊瑚也能用來鋪飾道路,在建築上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在南美洲,有一種四眼魚,它有四隻而不是兩隻“眼睛”,能同時看清水麵上和水下的物體。憑著這四隻眼睛,它能在同一時刻完成兩項任務,一邊搜尋水麵上飛行的昆蟲,一邊睜大另外兩隻眼睛防範偷襲,真不簡單!
180-181逃跑專家小記
在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裏,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生與死的較量。四麵八方危機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成為別人的口中餐。在這種險象迭生的環境中,許多動物為了生存,練就了一身獨特的逃跑絕技。一旦遭遇強敵,它們見勢不妙,撒腿就跑。於是,海洋動物裏就出現了一批出色的逃跑專家,請看它們是如何逃生的。
放個煙幕彈
海兔是軟體動物的門下弟子,由於頭後長有較長的一對觸角,活像小白兔豎起來的耳朵,因此得名海兔。平常,它們習慣“隱身”,藏在五顏六色的珊瑚礁裏,身體與珊瑚混為一體,幾乎能以假亂真。或許你會問,這是哪門子功夫?原來,海兔的體色會隨著食物的變化而變化。當它吃墨角藻時,體色就變成墨綠色;當它吃紅藻時就變成玫瑰紅色;當然,吃海帶時就會變成棕褐色了!
有時候,遭遇來敵,如果隱身不行,海兔就來個化學戰。這不,一隻肥壯的大龍蝦遊了過來,海兔見狀,趕快啟動毒腺,釋放出帶酸味兒的液體,氣味真難聞!就是大龍蝦也被熏得暈暈乎乎的,像喝醉了酒一樣。如果這招不奏效,海兔還有一招施放煙幕彈。它身上還有一種紫色腺,能放出很多紫紅色液體,將周圍的海水染成紫色。這樣一來,趁著煙幕的掩護,它就能逃之夭夭了!
分身有術
三十六計,逃為上。會逃跑也是一種本事,來看看海星是怎麼做的。
這個很像大五角星的家夥吃東西很特別,它不是把貝類送到嘴裏“吃”,而是把胃先從嘴裏翻出來,然後用胃把食物包住進行消化。一旦食物消化完了,這張特別的胃自然會縮回身體裏,真是奇怪。有趣的是,這家夥在吃貝類時,中間還要加一道工序。它先用腕和管足把貝類包起來,將它們活活悶死;然後,猛地一下把貝殼拉開,再翻出胃來進行消化。這些貝殼堅硬無比,海星當然消化不了。無奈之下,隻好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