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為一部描寫農村生活的長篇,既沒有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又沒有纏綿悱惻的愛情糾葛,更沒有露骨細膩的性愛描寫,但是卻能夠打動讀者的心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充溢於書中善良人之間互相關心、體貼的深厚感情。小說一開始,我們就被宋葉秋、張子君對秋雨被停火的同情、關愛所打動;隨後,宋葉秋為了幫秋雨交夥食費,偷偷從家中拿錢遭後母毒打,更是感人至深。而丹鳳父母對苦命的秋雨那簡直是再造之恩。秋雨出生後,母親大病無力喂養,陳家夫婦對這戶外鄉人關懷備至,照料病婦,喂養嬰兒,丹鳳母親甚至下狠心給才半歲的親生女兒丹鳳斷了奶,用米糊、蛋羹喂她,這才讓秋雨活了下來。秋雨三歲時,母親撒手西去,丹鳳父母對他更是像親兒子一樣照料,直到他長大成人。這對普通夫妻該有著多麼寬厚、博大的愛心啊!還有陳莊的王會計一家,秦嶺北山的趙石匠、柳絮父母,漢陰縣城的孫鵬夫婦等,都在秋雨處於人生的困境中給了他種種幫助、關懷,才使他渡過難關,在逆境中還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從更久遠悠長的時空來看,我們的民族之所以曆盡磨難而不滅,不正是千千萬萬普通人之間的這種真誠愛心支撐著的嗎?如果人人都像林彪、四人幫之類野心家、獨裁者、迫害狂一樣,為了一己的權力欲,不惜把國家、人民推入動亂的浩劫,都像小說中的郭兵、李隊長、劉方傑之類以欣賞、製造別人的痛苦為滿足的小人一樣,那我們的社會該是一種多麼可怕的景象啊!

作為一部業餘作者的長篇處女作,《秋雨》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質樸。方英文先生在《序》中稱其是“一部超級寫實的小說”,可謂恰如其分。因為作品中的事件、場景、細節、人物,基本上都是作者真實生活的紀錄,因而讀來十分真切感人。同時,在小說的結構和語言技巧方麵,作者也下了一定的功夫。作品的時空跨度雖然比較大,但作者並不像有些初次進入長篇寫作領域的作者那樣,始終按照時間進程一路寫下來,平鋪直敘,一覽無餘,而是注意了情節布局和文勢上的跌宕起伏。小說開始先寫饑荒年代上中學的秋雨在學校的窘迫、被迫退學回家,讀者不由為主人公的命運歎息、思索,並關注他此後的人生道路該怎麼走。接下來才又插敘介紹秋雨父親奇特的身世、秋雨出生時的艱難,由此引出丹鳳一家人和兩家之間的關係。在後麵敘寫秋雨幾十年曲折曆程時,這種在順序中插入倒敘、追述的行文技巧多次運用,整個文勢像連綿起伏的山丘一樣,讓讀者不斷被新的風景所吸引。作品對蘇北平原和陝南秦嶺北麓與漢陰縣城自然景色、風俗民情的描寫,也各具特色,充溢著濃厚的鄉土味。在語言上,作者注意把書麵敘述語言和人物富於個性化的口語、方言結合起來。敘述力求簡潔明快,沒有歐式小說那種大段靜態的語式,人物對話則盡量切合各自不同的年齡、身份、性格,顯得個性鮮明,搖曳多姿。

當然,像大多數業餘作者創作的局限一樣,《秋雨》在視野上還不夠開闊,江蘇陳莊和漢陰這兩個重點描寫的典型環境在不同時期發生的種種事件,還未能和整個時代的大背景聯係起來,幾個反麵人物卑汙人格形成的複雜因素也沒能進行更細致深入的挖掘,整個作品也缺少精心營造的大事件,過分拘泥於自己的生活經曆,這些都一定程度地影響了作品可能達到的思想深度。

李芳琴的《紅色駱駝草》,我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在我們讀過的不少銅川作家的小說中,我們以為《紅色駱駝草》無論從其反映的曆史事件、思想意義上,還是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優秀的長篇小說。

《紅色駱駝草》敘述了文革期間一群知青下鄉、返城直至走向市場經濟的生活全景,其時間跨度大約十餘年。小說通過一群在苦難麵前不與生活妥協、不向命運低頭的知識青年的奮鬥曆程,有力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鞭撻了假、醜、惡,作品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主人公林藍,以及與林藍一起下鄉插隊的知青們身處逆境,依然努力拚搏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這是對生命的高度禮讚和深刻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