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風采的生動展示——李文德王芳聞及其《安吳商婦》
李文德,1936年出生於河南林州一個書香之家。參加過抗美援朝,做過醫生、記者、工人、編輯、秘書、營銷主任。著有長篇小說《秦野》《商家坪》《神城》《人狼》《銀水巷》《離國之前》,詩集《兒歌集》《趙夢桃之歌》《鄧穎超》。
王芳聞,女,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秘書長。1957年出生於陝西永壽縣,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文化宣傳工作。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報告文學集《黃土壯歌》。散文集《天堂有隻水鳥》《千年雪》,詩集《太陽雨》,論文集《思想樹》,小說《歸去來兮》等。編著大型詩集《曆代詩人詠鹹陽》,主編文集《婁敬風物》。散文《娘家》獲全國“永恒的母愛”征文一等獎。
《安吳商婦》,是由陝西省作家李文德、王芳聞共同創作的一部描寫秦商文化的長篇小說,也是陝西乃至全國當代長篇創作中第一部以女商人為主人翁的曆史傳記性小說。全書35萬餘字,描述了周瑩這個女性商人的傳奇一生。同時,它以周瑩為中心穿針引線全景式地描寫了陝西清末民初商人與商業的發展過程,以翔實的史料,扣人心弦的故事,再現了中國晚清時期秦商的奮鬥史、發家史、興衰史。是一部記敘秦商經營謀略、經營手法、經營作風、經營業績的紀實小說。是陝西描寫秦商興衰這一領域裏的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
周瑩可說是舊時代最後一個女強人了,她是曆史上真正存在過的一位商界女英豪。現在被確定為愛國教育基地的安吳堡遺址便是證明。小說在忠於曆史原貌的基礎上,以周瑩主政安吳堡25年間的事跡為題材,首次描寫了秦商的艱難創業史,不可忽視的是,這一切是通過一個女子的傳奇史表現的。
首先,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一個女人憑什麼成了這個大家庭的掌門人?周瑩生於雅片戰爭之後第四年,卒於辛亥革命前夜的1909年,正好是封建社會的末世。曆史決定了她不可能像喬致庸一樣轉變為商業資本家,她隻能定格為整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女性商業家。於是,她的成敗榮辱都可以在封建社會商業規律中來尋找根據。她是三原縣孟店村富商周玉良之女,從小受到父親熏染,富有商業頭腦,此其成功者一也。她過門到吳家,當天便知道自己的丈夫身患重病,將不久於人世。在這喜極與悲極交集之際,她顯示了過人的品德和才能,不但冷靜的取消了鬧洞房,使丈夫和吳家上下知道了她為夫著想的好心,還開了藥單,顯示出她的多種才能,取得了吳家上下的信任。因此,恪守婦道和過頂聰慧便是她成功的第二原因。她過門兩個月後,吳老爺子便把賬單和一係列事務慢慢地交到她手裏,吳家人才凋零,她接過了重整吳家的大任。此乃第三個原因。吳老爺在外遇難,丈夫相繼病逝,她臨危不亂,沉穩地處置了家中大事,力挫勁敵,終於執掌大權。在諸多原因中,封建禮教起了主導作用,婦道和孝道是周瑩取得吳老爺子及家人信任的主要依據,同時,周瑩的丈夫吳聘是吳老爺唯一的兒子,吳家唯一合法繼承人。總之,時勢、禮教、性格、才能使周瑩取得了吳家大權。
在無處不以男人為主而又錯綜複雜的商業社會裏,一個女人又是靠什麼來贏得信任,超越同行,站穩腳跟呢?作品對周瑩性格的刻畫是神完氣足的,她在處理一係列事務時果斷、堅毅、大氣、臨危不亂,她的成功,個人的才智和魅力至關重要。但同時不可忽視,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商業道德:誠信、仁德、禮義,成就了周瑩。這是小說真正讓我們的文化記憶複蘇的東西。對於傳統封建時代的商業道德該怎麼看待呢?《安吳商婦》的作者認為,秦商的商業道德和致勝法寶就是誠信為本、禮義為綱。於是,在這樣一種思想支配下,周瑩用它來擊碎叛逆的圖謀,用它來激勵同仁。如在與厲宏圖的第一次交鋒中,她義正詞嚴的說:“取不義之財,行不義之事,天地不容,神鬼不容,同仁鄙之,道德譴之。”在與胡玉佛的周旋中,她斷定“一個失信於仁義禮智信的人想立於商界並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完全是白日做夢一場空的妄想。”在與西安秦風棉花行總理朱清雲的市場惡戰中,她一再告誡身邊的人:“自然為商的目的都是圍繞一個利字而動,但忘卻了利與義之間的依存關係,為商的道德情操就失去了根基。”這樣,一個女人便再也不單單是一個依附於男人存在的弱勢存在,而是一個有強大的道德激情支持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