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係部第二
述曰。夫論五欲者。既有其根便發五欲。係縛眾生不得解脫。故涅槃經雲。凡夫之人五欲所縛。令魔波旬自在將去。如彼獵師檎拊獼猴擔負歸家。善男子。譬如國王安住己界身心安樂。若至他界則得眾苦。一切眾生亦複如是。若能自住於己境界則得安樂。若至他界。則遇惡魔受諸苦惱。自境界者。謂四念處。他境界者。謂五欲也。五欲者。男女身上色聲香味觸等是也。即此五欲希須為義。貪著五塵。名為欲也。並意識觸緣之境。名曰法塵。此之六塵非直名為塵。所行處複得惡賊之名。故涅槃經雲。如六大賊能劫一切人民財寶。六塵惡賊亦複如是。能劫一切眾生善財。如六大賊若入人舍。則能劫奪現家所有。不擇好惡。令巨富者忽爾貧窮。是六塵賊亦複如是。若入人根則能劫奪一切善法。善法既盡。貧窮孤露。作一闡提。是故菩薩諦觀六塵如六大賊
欲障部第三
述曰。夫論欲過者。謂五欲弊魔六塵惡賊。佛判邪惑。迷障佛性故。涅槃經雲。眾生五識雖非一念。然是有漏。複是邪倒。增長諸漏為一切凡夫。取著於色乃至著識。以著色故則生貪心。生貪心故為色係縛。乃至為識之所係縛。以係縛故則不得免。於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又雲。若有菩薩自言戒淨。雖複不與女人和合言語嘲調。聽其音聲。然見男子隨逐女時。或見女人隨逐男時。便生貪著。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淨戒。汙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為淨戒具足。又智度論雲。菩薩觀種種不淨。於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電霹靂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慳妒嗔諂妖穢。鬥諍貪嫉不可親近。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淺智薄。唯欲是親。不觀富貴智德名聞。專行欲惡破人善根。桎梏枷鎖閉係囹圄。雖曰難解猶尚易開。女鎖係人染著根深。無可得脫。眾病最重。如佛偈言
寧以熱鐵 踠轉眼中 不以染心
邪視女色 含笑作姿 憍慢著想
回麵[目*聶]眼 美言妒嗔 行步妖穢
以惑於人 淫羅欲網 人皆沒身
坐臥行立 回盻巧媚 薄智愚人
為之所醉 執劍向敵 是猶可勝
女賊害人 是不可禁 蚖蛇含毒
猶可手捉 女情惑人 是不可觸
有智之人 所不應視 若欲觀之
當如母姊 諦視觀之 不淨填積
淫火不除 為之燒滅
色過既爾。自餘香味觸等例皆如然。一切眾生無始已來。永沉生死不能出離者。寔由女色。係縛難脫。盲無慧眼。見生死坑致之陷墜。今惟道俗不觀欲患。向之馳走。何日返之。得免斯過。心常被染不能暫舍。戒尚不存焉有定慧。佛性觀哉。故涅槃經偈雲
作惡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猶灰覆火上 愚者輕蹈之
嗬欲部第四
如智度論雲。行者當訶五欲雲。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求之不已。將墜大坑。得之轉劇。如火炙疥。五欲無益。如狗咬骨。五欲增爭。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踐惡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須臾。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舍。為之後世受無量苦。此之五欲得時須臾樂。失時為大苦。如蜜塗刀舐者貪甜不知傷舌。其五欲者。名為色聲香味觸。此之五事禪家正障。若欲修定皆應棄之
第一嗬色欲過。如頻婆娑羅王。以色故身入敵國。獨在淫女阿梵婆羅房中。憂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嗬色欲過失
第二嗬聲欲過者。如聲相不停。暫聞即滅。愚癡之人不解聲相無常變失。故於音聲中妄生好樂。於已過之聲念而生著。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羅女於雪山池中浴。聞其歌聲即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失諸功德後墮惡道。有智之人觀聲生滅。前後不俱無相及者。作如是知。則不染著。若斯人者。諸天音樂尚不能亂。何況人聲。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嗬聲欲過失。故論雲。如五百仙人飛行時聞緊陀羅女歌聲。心著狂醉皆失神足。一時墮地。如聲聞聞緊陀羅王屯侖摩彈琴歌聲。以諸法實相讚佛。是時須彌山及諸樹木皆動。大迦葉等諸大弟子。皆於座上作舞不能自安。天鬘菩薩問大迦葉。汝最大耆年行於頭陀第一。今何故不能製心自安。大迦葉答言。我於人天諸欲心不傾動。是菩薩無量功德報聲。複以智慧變化作聲。所不能忍。譬如八方風起不能令須彌山動。若劫盡時毗嵐風。至吹須彌山令如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