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既受得戒依經。亦須識六重八重等戒。初六重者。如依優婆塞戒經雲。若優婆塞受持戒已。雖為天人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受戒已若口教殺若身自殺。是人即失優婆塞戒。尚不得暖法。況四沙門果。是名初重。如是不得偷盜。不得虛說我得不淨觀。不得邪淫。不得宣說四眾所有過罪。不得酤酒。若破是等戒即失優婆塞戒。尚不得暖法。況得四沙門果。是名六重
第二八重戒者。如依菩薩善戒經雲。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六重。二者出家八重法。若犯一一重法。現在不能莊嚴無量無上菩提。不能令心寂靜。是則名為名字菩薩非義菩薩。是名菩薩旃陀羅也。菩薩心有上中下。若後四重。下中心犯。不名為犯。若以上心惡心犯者。是名為犯上者。所謂樂作四事。心無慚愧。不知懺悔。不見犯罪。讚破戒者。是名上惡心犯。菩薩雖犯如是四重。終不失於菩薩戒也(八重者。如比丘四重後加菩薩不得為貪利養故自讚其身等。如前四波羅夷。帖初四重。便為八重)
若依梵網經地持論。有受是菩薩戒。有四十二輕垢戒不得犯。且逐要略述三五。餘在廣文。是故經雲。若佛子。常應一心受持讀誦此戒。剝皮為紙。刺血為墨。以髓為水。折骨為筆。書寫佛戒。麻皮穀紙絹等亦應悉書持。常以七寶無價香華一切雜寶為箱。盛經律卷。若不如法供養者。犯輕垢罪。若佛子。不得畜刀仗弓箭。販賣輕稱小鬥。因官形勢取人財物。害心係縛破壞成功。長養貓狸豬狗。若故養者。犯輕垢罪
若佛子。以惡心故觀一切男女軍陣等鬥。亦不得聽諸音樂。雜戲摴蒱。作賊使命。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若佛子。以惡心故為利養販賣男女財色。自手作食。自磨自舂。占相吉凶。咒術工巧。調鷹方法。和合毒藥。都無慈心。犯輕垢罪
若以惡心自謗三寶。詐現親附。口偽說空。行在有中。若見外道一切惡人劫賊。賣佛菩薩父母形像。販賣經律。販賣僧尼。而菩薩見是事已。方便教化贖之。若不贖者。犯輕垢罪
既略識持犯即須禮退。故地持論雲。令受戒者。禮佛一拜。大地菩薩一拜。不雲禮法。義準通禮。三拜彌善
勸請部第八
述曰。法師升座訖讚唄供養時。將為大眾敷演法要。籍聖加被方得宣釋。大眾同時運心請聖加被。十方凡聖說聽二眾。加於觀心。內益勝智。外增言辯。方能識欲知根。所說無倒。又加聽者。一心恭敬無倒聽聞
故阿含經偈雲
聽者端視如渴飲 一心入於語義中
聞法踴躍心悲喜 如是之人可為說
又同請諸佛轉正法輪。十方世界應成諸佛。於念念中出興於世。越過數量。前念既爾。後念亦然。皆待請方說。十方凡聖處法界堂。鹹請久住轉正法輪。然諸凡聖敬人重法。心至誠故。諸佛隨機受請轉正法輪。隨者諸佛赴機受請轉法輪時。我及聖眾常預勸請之流。無空過者。何以故。念念常勸請故。令諸眾生聞法寤解。舍邪入正。越凡得聖。治我無始已來教人為惡破壞他善奪他勝利謗佛法僧塵沙障業。然諸眾生既聞法已寤入得證。展轉教導一切眾生。盡未來際常無斷絕
十住毗婆沙論雲
十方一切佛 現在成道者
我請轉法輪 安樂諸眾生
十方一切佛 若欲舍壽命
我今頭麵禮 勸請令久住
述曰。前偈請佛轉正法輪。增長智慧。治我無始已來自作教人謗法之罪。後偈請佛久住受人供養。增長福業。治我自作教他謗佛惡業之罪。此則福智雙行也
願令我身心 猶如明淨鏡
十方諸佛土 自在於中現
彼一一刹海 諸佛身充滿
諦觀諸佛身 真實無去來
各放勝光明 微妙難思議
照除我煩惱 如日消垂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