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傅抱石獨辟蹊徑(2 / 2)

傅抱石生性善飲,每作畫必先進酒。在重慶的幾年中,他每屆春節即預購四川名酒瀘州大曲一缸,半埋地中,供全年之用。酒可謂是他藝術創作的激發劑,醞釀了他的氣魄,一杯在手,他下筆如有神,畫成驚世殊。

重慶歌樂山的氣勢和嘉陵江的風光,使傅抱石獲得大量題材,他的山水畫創作日新月異,作品也越來越多。1942年和1943年,他分別在重慶和成都舉辦個人畫展,吸引了眾多的美術愛好者和觀眾,各報競相報道,引起轟動。他的畫作注重意境、意法的表現,善於將水、墨、彩三者融為一體,山水有動感,人物極傳神,連許多同行也讚歎不已。美術報刊因而評價說,人們看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中國畫,一種嶄新的畫風。

的確,傅抱石是將東洋技法引入了中國畫,於著墨的傳統中加入了彩色,令人耳目一新,賞心悅目,別有洞天。他開動腦筋在創作中獨辟蹊徑,贏得了各界人士的青睞。

這一下,陪都出現了收藏傅抱石作品的熱潮,在重慶預展的當天,除了他自己標明為非賣品的畫作外,其餘絕大部分都被貼上紅條定購了。有的畫上還貼著兩張或兩張以上的紅條子,注明為“某某訂”、“某某重訂”、“某某再訂”,因為一幅畫同時被數人看中,後來者就要求重畫一幅。好在傅抱石作畫從來都是提筆縱橫,隨意發揮,即便是同一題材,畫出來的都不一樣。而購畫者也隻重畫意,欣賞其獨特的藝術,對重名不去計較,有的人覺得這樣反而更好。他還有一些精品被各國駐華使領館的洋人買走,這些洋人日後還經常向他求畫。

也是在重慶的畫展上,有一幅已被傅抱石標明為非賣品的佳作,被國民政府要員朱家驊看中,請傅抱石割愛相讓,為他婉言謝絕。後來朱家驊又數次托人說項,再三求購並許以重金,傅抱石仍不為所動。

畫展成功,經濟收入增多,但傅抱石不善理財,交際甚廣,出手慷慨。他又喜愛搜集文物,每有中意者不惜花費,藏之後快,故積蓄無幾。

此後數年,傅抱石多在成、渝兩地舉辦畫展,還在昆明與郭沫若舉辦過書畫聯展,聲譽鵲起,成為大後方有名的國畫大師。在成都時,他與張大千交往甚密,結為忘年之交,張大千則將所作贈給他,視之為知音知己。

入川之前,傅抱石的畫風基本上沒有跳出中國傳統技法,還帶有古人特別是石濤的痕跡。然而,他入川後的八年則不同了,形成了雄渾、豪放的風格和一套完整的以皴法為主的獨特技法,標誌著他在創作上的大飛躍。大約正因為如此,他對四川、重慶充滿感情,若幹年後還津津樂道,說這裏是他的第二故鄉。

1946年春,中央大學遷回南京,傅抱石也離開重慶,隨同該校師生員工返寧,繼續著他的藝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