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季穴位按摩(1 / 1)

春季

春天幹燥多風,人體最易受溫燥之邪的侵襲,肝亦最容易受傷害。春天的穴位保健按摩方法如下:

1.經常按摩太溪穴(腳跟上)、太衝穴(腳背上)、魚際穴(手掌上)、尺澤穴(胳膊中間)。早起時和晚睡時各按摩1次,晚上按摩在沐浴後或是浴足之後效果最佳。每次按摩5~8分鍾為宜。

2.按揉大敦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揉右足大敦穴,左旋按15次,右旋按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夏季

夏天天氣炎熱,生機旺盛,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隨之旺盛。中醫認為,夏天最適合“養陽”。夏天的按摩養生最應該按摩百會穴(頭頂)、印堂穴(眉心)、陰陵泉穴(小腿上)。經常按摩這幾個穴位可以增加人的陽氣,使人神清氣爽、眼清目明、改善脾胃消化。用拇指指肚按摩這三個穴位即可,每次5分鍾左右為宜。

同樣,夏天也有一個髒器最應該受到保護——心。從五行上講,夏季屬火,所以,心最容易上火。夏季的氣溫高,容易產生心肌缺血、心律不穩、血壓升高等症狀,容易使人造成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等心理疾病。夏季養心的特效穴位是百會穴、神門穴、內關穴,可以每天用手指按摩這三個穴位各3分鍾左右。

秋季

秋季是補肺、養肺的季節,秋天的幹燥最為明顯,人們經常出現口唇幹裂、喉嚨幹燥、大便幹結等症狀。中醫就提出,秋天最應該養陰,而養陰當以補肺為先。補肺的穴位有位於肺經上魚際穴(手掌上)、大腸經上的曲池穴(胳膊中間)、迎香穴(鼻翼的兩側)、合穀穴(手掌上)。秋天按摩這些穴位具有清熱去燥、通鼻潤鼻的功效。早上起來最適合按摩迎香穴,午後最適合按摩合穀穴。

冬季

冬天自然界處於封藏狀態,這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及免疫力功能很弱,而生命的原動力——腎卻很活躍,中醫認為,腎給予了人能量和熱量,所以說,冬天最應該養腎。

冬天對一些特定穴位的按摩能使腎精充足、腎氣旺盛。冬天最應該經常按摩的穴位有關元穴(肚臍下方)、陰陵泉穴(小腿上)、腎俞穴(背部)、太溪穴(腳跟上)。

每天堅持按摩這幾個穴位,每次5~8分鍾,按摩後適當地喝一點溫開水。腎俞穴不需要每天按,隔一天按摩一次即可,每日晚上沐浴後或浴足後按摩尤佳。

另外,冬天可適當多吃羊肉、狗肉等滋腎壯陽食物。對於腎之陰精虧少,陰陽漸衰的中老年人來講還可以多食核桃、板栗、鬆子等食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冬天的飲食不要過鹹、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