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呼吸係統疾病(2 / 3)

(3)緩解期:主要包含兩個方麵,一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季節病情暫時的緩解時期;二是慢性支氣管炎少發季節,患兒無明顯咳喘症狀的相對穩定時期。

●什麼是肺炎?

肺炎是指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和其他致病因素在肺部引起的炎症,其病理特點是在肺間質和肺泡內有滲出性炎症,使肺組織呈或多或少的病變。由於生理上的特點,小兒最易患肺炎,而受涼、上呼吸道感染則是小兒肺炎最直接的誘因。

●小兒肺炎目前如何分類?

目前對肺炎的分類,一般采用病理形態、病原體、病程及病情程度4種方法進行分類:

(1)病理分類: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小葉肺炎)、間質性肺炎、毛細支氣管炎。

(2)病原體分類:①病毒性肺炎: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居首位,其次為腺病毒●●●21型,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等。②細菌性肺炎:包括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綠膿杆菌及厭氧菌。③其它感染性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真菌、原蟲等。④吸人性肺炎:包括羊水、胎糞、乳汁及胃內容等吸入性肺炎。

(3)病程分類:急性肺炎(1個月內)、遷延性肺炎(1~3個月)、慢性肺炎(3個月以上)。

(4)病情分類:輕症:病情輕,除呼吸係統外,其他係統僅有輕微表現,無全身中毒症狀。重症:病情重,除呼吸係統受累外,其他係統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狀明顯。

●為什麼小兒易患支氣管肺炎?

嬰幼兒易患支氣管肺炎是與小兒呼吸係統解剖、生理、免疫特點有關。氣管、支氣管管腔相對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不易將微生物或異物清除。黏膜下血管豐富、易於充血,肺含氣量不足,易為黏液阻塞等。加之嬰幼兒呼吸肌發育差,故胸廓運動度小,呼吸力差。嬰幼兒時期不管是吞噬係統還是補體係統,不管是體液免疫還是細胞免疫都不成熟,抗體水平低,尤其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量低,造成嬰幼兒炎症自限性差,不易局限,故肺炎容易擴散,融合並延及兩肺,所以嬰幼兒期容易患支氣管肺炎。此外,在這個年齡段,易患傳染病、營養不良、佝樓病等疾患使抵抗力更低,加之嬰幼兒在氣候變化時自我保護能力差,易受涼患上呼吸道感染,而肺炎是在此基礎上蔓延形成的。

●小兒支氣管肺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性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肺炎,尤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多由細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態改變,可分為一般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肺炎兩類,前者多因細菌所致,後者則以病毒為主,臨床上,常籠統地診斷為支氣管肺炎。

診斷要點:

(1)大多急性起病,多數發病前先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

(2)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喘憋。咳嗽較頻,早期為刺激性幹咳,以後咳嗽有痰。

(3)常出現呼吸增快,並有鼻翼扇動、“三凹征”、口周發紺、雙肺聽診可聞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以背部兩下肺及脊柱旁較多,於深吸氣末更為明顯,其病灶發生融合則可出現相應肺部的實變體征,語顫增強、叩診呈濁音等。

(4)X線檢查:早期肺紋理增粗,以後出現小斑片狀陰影,並可伴有肺氣腫或肺不張。

●什麼叫重症肺炎?常見病因有哪些?

重症肺炎是指除呼吸係統症狀外,並發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超高熱或體溫不升、中毒性腦病或伴有較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的肺部炎症性疾病。

常見的病因有:(1)低氧血症,(2)二氧化碳瀦留,(3)毒血症。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如何診斷與治療?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種嚴重肺炎。本病大多並發於葡萄球菌敗血症。

診斷要點:

(1)發病年齡一般<2歲,常發生在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應用免疫抑製劑)或經用多種抗生素治療的重症病毒性肺炎患兒,亦可繼發於敗血症、膿毒血症、麻疹患兒。

(2)起病急,病情嚴重,常有寒戰、高熱(早產兒及體弱幼嬰可為低熱或無熱),呈弛張高熱。

(3)中毒症狀重,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咳嗽,氣促、腹脹,皮膚可出現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皮疹,嚴重者可發生抽搐、中毒性休克、心肌炎等。

(4)肺部以外常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病灶。

(5)肺部體征出現早,兩肺聽診有廣泛的中、小水泡音,病變進展迅速,易並發膿胸或膿氣胸。

(6)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總數明顯增高,中性白細胞增高,可有中毒顆粒。血培養、痰培養、感染灶膿液培養可有致病菌。

(7)X線胸部攝片:肺部在短期內發現小片狀浸潤陰影,可能為小膿腫、小泡性肺氣腫、肺大泡或胸腔液氣胸,有時可見縱隔氣腫或皮下積氣。

治療要點:本病必須采用綜合治療,治療原則與一般肺炎相同。在取得培養結果後,立即選用敏感殺菌藥物,足量、聯合、靜脈用藥。選擇耐青黴素酶的抗生素,首選鄰氯青黴素、雙氯青黴素、苯唑青黴素,加先鋒黴素,培養結果如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應首選萬古黴素加磷黴素或利福黴素。一般在體溫正常後繼續用藥2周,總療程5~6周。發展成膿胸或膿氣胸時,如膿液量少,可采用反複胸腔穿刺抽膿治療,但多數患兒膿液增長快,黏稠度大不易抽出,此時宜進行閉式引流術排出膿液。

●什麼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如何治療?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是由革蘭染色陰性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

診斷要點:

(1)一般起病較緩慢。病程可為亞急性經過。未經治療可長達數周之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有痙攣性咳嗽。

(2)全身症狀重,中毒症狀明顯。如發熱,肺部具有實變體征,叩呈濁音,可聞管狀呼吸音及濕囉音,呼吸急促,甚至發生呼吸衰竭。

(3)幼嬰常伴有菌血症,易合並膿胸、心包炎及化膿性關節炎。

(4)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總數增高明顯,可達20~70×109L-1,伴有淋巴細胞的相對或絕對升高。

(5)X線胸片檢查:可見呈粟粒狀陰影,並常於肺底部融合。

治療要點:本症治療原則同支氣管肺炎。抗生素首選羥氨苄青黴素100~150mg/(kg·d),或氨苄青黴素舒巴坦靜脈滴注。當細菌對氨苄青黴素耐藥時,可改用2~3代頭孢菌素類,如頭孢噻肟鈉,50~150mg/(kg·d),靜脈滴注。或新大環內酯類;必要時可選用利褔平20mg/(kg·d)。

●大腸杆菌肺炎如何診斷與治療?

大腸杆菌肺炎是由大腸杆菌引起的肺炎。

診斷要點:

(1)起病緩慢,好發於體弱營養不良的小嬰兒,且有使用多種抗生素的病史。

(2)全身症狀極重:咳嗽頻繁、有痰、氣喘、脈率增速常與發熱不成比例,新生兒體溫低於正常。若合並敗血症,易出現微循環障礙,如口唇發紫、麵色灰暗、四肢發涼、精神萎靡或嗜睡,甚至昏迷。雙肺可聞細濕囉音。

(3)按普通球菌性肺炎治療無效,並迅速惡化。

(4)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總數可正常、偏高或偏低。血培養、痰培養可有大腸杆菌生長。

(5)X線胸片檢查:可表現為小斑片肺實質浸潤陰影,以兩下葉為主;中等大小的膿腔多見;40%伴膿胸,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的一側。

治療要點:由於本病病死率較高,故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救治,治療原則同其他肺炎一樣。抗生素首選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他啶、頭孢曲鬆、頭孢噻肟鈉,也可選用氨苄青黴素或羧苄青黴素和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使用;或選用氨曲南、亞胺培南或第4代孢類藥物(頭孢吡肟)等。如能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則更好。要注意進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加強支持治療。

●軍團菌肺炎如何診斷與治療?

軍團菌肺炎是由嗜肺性軍團菌引起。

診斷要點:

(1)潛伏期通常為2~10日,以散發及暴發流行方式發生,散發較多見。主要通過空氣傳播,供水係統也是感染的來源。易感者多半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腎透析、腎移植、免疫功能抑製、腫瘤及糖尿病患者。

(2)起病之初,可有發熱、全身不適、頭痛、肌肉酸等。1~2日內體溫可高達40℃,並有寒戰、幹咳,胸部刺痛隨呼吸與咳嗽加劇,可有少量粘痰及痰中帶血,常伴有腹痛、腹瀉及嘔吐,重症進展很快,可出現呼吸困難、嗜睡、昏迷,死亡率為15%左右。

(3)肺部病變部位叩之發濁,雙肺可聞及幹、濕囉音及胸膜摩擦音。

(4)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總數呈中度增高,以多核粒細胞占多數,出現核左移。用呼吸道分泌物直接熒光法檢查抗原,血清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查抗體,雙份血清抗體滴度升高達1:128或單份血清滴度達1:256即為陽性。

(5)X線胸片檢查,有實變表現,重者整個肺野有浸潤陰影,初為單側局限性,後可發展為雙側彌漫性肺炎。少數有胸腔積液。

治療要點: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提高軍團菌肺炎的治愈率。目前認為,紅黴素是治療軍團菌肺炎的首選藥,常用劑量為25~50mg/(kg·d),輕者分次口服治療即可,中、重症病例考慮靜脈給藥,因靜脈給藥易發生靜脈炎,故可靜脈給予1/2量,另1/2量口服,持續至症狀明顯好轉後方可考慮停止靜脈用藥,完全改為口服。一般療程不得少於3周,以防複發。對不能耐受紅黴素治療者,可首選羅紅黴素、克拉黴素或阿奇黴素等。除了抗生素的正確選用之外,應給予積極的對症治療及支持療法,如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增強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等。

●小兒病毒性肺炎常見病毒及發病機製?

病毒性肺炎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巨細胞病毒。

一般認為其發病機製是病毒對肺的直接侵害,引起間質性炎症,而非變態反應所致,當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發炎時,毛細支氣管的黏液分泌增加,黏膜細胞壞死脫落和纖維素堵塞,支氣管周圍細胞浸潤,氣道壁水腫及氣道痙攣,致喘憋及哮鳴音。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當呼吸道遭受感染後,可沿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肺髒而引起炎症。

●腺病毒肺炎如何診斷與治療?

腺病毒肺炎是由腺病毒引起的危害嬰幼兒健康比較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診斷要點:

(1)急驟起病,高熱達39℃,呈稽留熱,常呈流行性,抗生素治療無效。

(2)自起病開始即可出現頻繁的咳嗽,並出現呼吸困難、氣喘、青紫明顯,逐漸加重。

(3)中毒症狀明顯,常並發神經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症狀,出現嗜睡、萎靡,有時嗜睡與煩躁交替出現,嚴重病例可出現抽搐、昏迷以及肝腫大,易發生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1/2以上患兒有腹瀉、嘔吐及腹脹。

(4)肺部體征出現較遲,常在發熱3~7日後才開始出現囉音,以後肺部叩診為濁音,可聞及細小水泡音及管狀呼吸音。

(5)外周血白細胞總數計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亦不增高。

(6)以免疫熒光抗體檢查:陽性率達70%以上。咽拭子或痰病毒分離,多數可獲陽性結果。

(7)X線檢查:多見大片狀陰影,以兩肺下野或右上左下葉多見,嚴重時,可有胸膜反應或胸腔積液。肺部陰影常需1~3個月才消散。

治療要點:病毒性肺炎的治療與其他肺炎基本相似,除了一般對症處理和支持療法外,還應重點預防繼發細菌感染和並發症的發生。三氮唑核苷具有較為廣譜的抗病毒作用。現多主張用吸入療法,用法為每日50mg/kg,分2~3次加蒸餾水10毫升稀釋後霧化吸入,每次約15~20分鍾吸完,4~5日為1個療程。幹擾素是一種強有力的生理性抗病毒製劑,常用1~2國際單位/千克體重,每日1次,連用5日,可肌內注射、靜脈滴注,也可滴鼻或噴霧,均有效。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治療,常用方法為大劑量即300~500mg/(kg·次),用5%~10%葡萄糖液稀釋成2.5%濃度滴注。

●肺炎支原體肺炎如何診斷與治療?

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一種肺炎。2~3天出現發熱,體溫常達39℃左右,可持續1~3周。

咳嗽為本病突出的症狀,一般於病後2~3天開始,初為幹咳,後轉為頑固性劇咳,常有粘稠痰液,偶帶血絲,少數病例可類似百日咳樣陣咳,可持續1~4周。肺部體征多不明顯,甚至全無。少數可聽到幹、濕囉音,但多快消失,故體征與劇咳及發熱等臨床表現不一致,為本病特點之一。嬰幼兒起病急,病程長,病情較重,表現為呼吸困難、喘憋、喘鳴音較為突出;肺部囉音比年長兒多,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部分患兒可有溶血性貧血、腦膜腦炎、心肌炎、格林-巴利綜合征等肺外表現。

本病的重要診斷依據為肺部X線改變。其特點可呈支氣管肺炎的改變,常為單側性,以右肺中下肺野多見。也可為間質性肺炎的改變,兩肺呈彌漫性網狀結節樣陰影,甚至為均勻一致的片狀陰影與大葉性肺炎改變相似。其他X線表現可有肺門陰影增濃和胸腔積液。上述改變可相互轉化,有時一處消散,而另一處又出現新的病變,即所謂遊走性浸潤;有時呈薄薄的雲霧狀浸潤影。

治療要點: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敏感,紅黴素為首選藥物,劑量30mg/(kg·d),分3次口服,紅黴素療程2~3周。此外美歐卡黴素、利福平和乙酰螺旋黴素亦有療效。重症患兒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預後良好,雖病程有時較長,但終可完全恢複。很少出現並發症,僅偶見中耳炎、胸腔滲出液、有溶血性貧血、心肌炎、心包炎、腦膜腦炎及皮膚黏膜綜合征。但偶可再發,有時肺部改變和肺功能恢複較慢。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有哪些肺外表現?

(1)血液係統:肺炎支原體感染時,能引起免疫溶血性貧血。部分病例可出現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尿,末端青紫症,外周對稱性壞疽,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血栓形成。

(2)循環係統:肺炎支原體感染還可侵犯心髒,引起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

(3)神經係統:肺炎支原體感染還可引起腦膜腦炎、腦膜炎、神經根炎、周圍神經炎、顱神經麻痹、小腦共濟失調等。

(4)皮膚改變: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為斑丘疹或疤疹性皮疹,半數並發潰瘍性口腔炎及結膜炎。

(5)肌肉、關節改變:肌肉及關節酸痛症狀,多為遊走性、多發性,以大中關節為主。

(6)其他可見胃腸道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也可見肝功能障礙、腎炎改變。

●肺炎衣原體肺炎如何診斷與治療?

診斷要點:(1)多見於學齡兒童;(2)大部分為輕症,發病常隱匿;(3)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早期多為上感症狀,咽痛、聲音嘶啞;(4)呼吸係統最多見的症狀是咳嗽,1~2周後上感症狀逐漸消退而咳嗽逐漸加重,並出現下呼吸道感染征象,如未經有效治療,則咳嗽可持續1~2個月或更長;(5)肺部偶可聞及幹、濕囉音或哮鳴音;(6)X線可見到肺炎病灶,多為單側下葉浸潤,也可為廣泛單側或雙側性病灶。

臨床治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為首選?。用紅黴素40mg/(kg?d),或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連用2~3周,可使病程縮短。

●念珠菌性肺炎有何臨床特點?

(1)常繼發於嬰幼兒肺炎、肺結核、糖尿病、血液病等;應用抗菌素和激素

是主要誘因。

(2)具有支氣管肺炎的各種症狀和體征,但起病緩慢,多在應用抗生素治療中肺炎出現或加劇,可有發熱,咳嗽劇烈,痰為無色膠凍樣,偶帶血絲。肺部聽診可有中小水泡音。

(3)若誤診而盲目加大抗生素治療,往往使病情更加嚴重,但停用抗生素後常可自愈。

(4)常同時有其他念珠菌感染的病灶,如鵝口瘡為最多見,個別可有皮膚或消化道等部位的真菌病。

(5)X線胸片:大片狀陰影,多見肺底和中部,個別為粟粒狀陰影,但在短期內可有變化?。

(6)血常規:白細胞減少。

(7)痰塗片可查到念珠菌發芽的酵母細胞和菌絲。

●念珠菌性肺炎如何治療?

(1)停止使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等。

(2)加強護理及營養,進行全身支持療法及對症處理: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飲食中要有足夠的營養和熱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重症者酌情少量多次輸新鮮血液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3)抗真菌藥物的應用:氟康唑6mg/kg,每日1次靜注,或兩性黴素B、5-氟胞嘧啶;或酮康唑、伊曲康唑;可根據病情選擇以上一種或以上藥物使用,療程需1~2個月左右。

●什麼是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以毛細支氣管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炎症,發病主要在2歲以內的嬰幼兒,尤以6個月內為多。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此外,副流感病毒(●3型)、腺病毒、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發病。因其臨床表現像肺炎,且喘憋更甚,故將此病稱為特殊類型的肺炎。造成喘憋的主要原因是支氣管管腔細小,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腫及肌收縮而發生梗阻,並可導致肺氣腫或肺不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