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兒的呼吸比成人快?
由於小兒新陳代謝旺盛,年齡越小,呼吸就越快。在小兒胸廓較短而呈圓桶狀,胸腔較小,肺髒的容量也相對較小,潮氣量和肺活量都比成人低。如果按體表麵積計算的話,是成人的1/6,但其代謝的需要,隻能采取淺快的呼吸,所以,小兒的呼吸頻率也是和年齡成反比的,年齡愈小,呼吸愈快。此外,如遇劇烈運動、啼哭和情緒緊張等因素影響都可使呼吸加快。
從小兒呼吸機能特點來看,每次呼吸效率與成人比較要差,主要表現在肺泡內氣體交換不夠充分,即從空氣中吸取氧的能力及呼出二氧化碳的能力都較差。這樣就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勢必造成血中氧氣缺少和二氧化碳蓄積過多,於是,通過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和/或直接對呼吸中樞的作用而提高呼吸中樞的興奮,引起呼吸加快。
基於上述因素,小兒在疾病情況下的呼吸加快,比成人更容易造成呼吸衰竭的發生。
●小兒呼吸係統有哪些解剖學特點?
嬰幼兒鼻腔相對狹窄,位置較低。鼻粘膜柔嫩並富於血管,感染時粘膜腫脹,易造成堵塞,導致呼吸困難或張口呼吸。由於鼻竇粘膜與鼻腔粘膜相連續,鼻竇口相對大,易發生鼻竇炎。嬰兒咽鼓管較寬,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時易致中耳炎。咽部較狹窄且垂直。扁桃體包括咽及齶扁桃體,前者6個月已發育,後者1歲末才逐漸增大,4~10歲發育達高峰,故扁桃體炎常見於年長兒,嬰兒則少見。喉部呈漏鬥形,喉腔較窄,聲門狹小,軟骨柔軟,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組織,故輕微炎症即可引起聲音嘶啞和呼吸困難。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較成人短且較狹窄,粘膜柔嫩,血管豐富,軟骨柔軟,因缺乏彈力組織而支撐作用差,因粘液腺分泌不足而氣道較幹燥,因纖毛運動較差而清除能力差。故嬰幼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而一旦感染易於發生充血、水腫導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氣管細長,由氣管向側方伸出,而右支氣管短而粗,為氣管直接延伸,故異物較易進入右支氣管。肺泡數量較少;彈力纖維發育較差,血管豐富,間質發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氣量少,易於感染。感染時易致粘液阻塞,引起間質炎症、肺氣腫和肺不張等。嬰幼兒胸廓較短,膈肌位置較高,胸腔小而肺髒相對較大;呼吸肌發育差。因此,呼吸時,肺不能充分地擴張、通氣和換氣,易致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而出現發紺。小兒縱隔體積相對較大,周圍組織鬆軟,在胸腔積液或氣胸時易致縱隔移位。
●小兒呼吸係統有哪些功能特點?
(1)呼吸頻率與節律:
小兒呼吸頻率快,年齡越小,頻率越快。新生兒40~44次/分,~1歲30次/分,~3歲24次/分,3~7歲22次/分,~14歲20次/分,~18歲16~18次/分。嬰兒期呼吸中樞調節能力差,易出現節律不整。
(2)呼吸型:
嬰幼兒呼吸肌發育不全,呈腹膈式呼吸。隨年齡增長,膈肌和腹腔髒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變為斜位,逐漸轉化為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特點:
①肺活量:小兒肺活量約為50~70ml/kg。按單位體表麵積計算,成人大於小兒3倍,說明其潛力差。呼吸功能儲備較低,發生呼吸障礙時其代償呼吸量最大不超過正常的2.5倍,而成人可達10倍,因此易發生呼吸衰竭。
②潮氣量:年齡越小,潮氣量越小;死腔/潮氣量比值大於成人。
③每分鍾通氣量和氣體彌散量:前者按體表麵積計算與成人相近;後者按單位肺容積計算與成人相近。
④氣道阻力:由於氣道管徑細小,小兒氣道阻力大於成人,隨年齡增大氣道管徑逐漸增大,從而阻力遞減。
●什麼是咳嗽?小兒咳嗽有哪些特點?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它可以幫助清除進入呼吸道的異物和呼吸道內產生的分泌物,清除呼吸道的各種刺激因子。把這些對人體不利的東西清除掉,從而可以減輕病症,這是有利的一麵。但是,咳嗽對人也有不利的一麵。它可以使呼吸道內的感染擴散;可使胸內壓增高,增加心肺負擔;劇烈的咳嗽,可致呼吸道出血、肺氣腫、自發性氣胸等。
嬰幼兒呼吸係統和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常常不會主動咳嗽,尤其不會咯痰。故嬰幼兒咯出來的痰液需要在咽喉部呼嚕一段時間後,隨吞咽動作被咽入胃中,再隨食物經過整個消化道,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嬰幼兒胃底平直,本來就容易嘔吐,加之胃內又有一些痰液存在,因此嬰幼兒咳嗽容易引起嘔吐。
●什麼是紫紺?常見病因有哪些?
凡因血中還原血紅蛋白含量≥50g/L,致口唇周圍、舌、口腔黏膜、麵頰及指、趾末端的皮膚或黏膜出現青紫色,稱為紫紺。嚴重貧血者,由於血中還原紅蛋白可能達不到50g/L,故可不表現紫紺。
根據病因不同,臨床上將紫紺分為中心性紫紺、周圍性紫紺、混合性紫紺三種類型。
●什麼是呼吸困難?
小兒呼吸次數明顯地超過其年齡的平均數,或出現不正常的呼吸方式,或呼吸的深淺不均、時快時慢等,通常叫做呼吸困難。通常把呼吸困難分輕度、中度、重度三種類型。
●呼吸困難有哪些臨床表現?
一般按其表現形式將呼吸困難分為吸氣性、呼氣性、混合性三種類型。
(1)吸氣性呼吸困難:主要表現為吸氣困難,嚴重時出現鼻翼扇動、吸氣相延長、吸氣性“三凹征”。患者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口周紫紺,可伴有高調的吸氣性喘鳴音。常見氣管炎、支氣管異物、急性喉炎、痙攣性喉炎等。
(2)呼氣性呼吸困難:主要表現為呼氣費力、呼氣相延長,常伴有喘鳴音,呼吸音低。常見於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等病。
(3)混合性呼吸困難:表現為呼氣及吸氣時均感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嚴重者可出現鼻翼扇動、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及肋間隙在吸氣時凹陷。常可聞及大量水泡音或呼吸音減弱。常見於各種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膿氣胸及縱隔腫瘤等。
●急性感染性喉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急性感染性喉炎是指喉部粘膜急性彌漫性炎症。冬春季節多發,且多見於嬰幼兒。
起病急、症狀重。可有發熱、犬吠樣咳嗽、聲嘶、吸氣性喉鳴和三凹征。嚴重時可出現發紺、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心率加快。咽部充血,間接喉鏡檢查可見喉部、聲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一般白天症狀輕,夜間入睡後加重,由於小兒喉腔狹小,黏膜柔嫩,常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喉梗阻。喉梗阻者若不及時搶救,可窒息死亡。所以急性喉炎成為兒科急症之一。
●喉梗阻如何分度?
按吸氣性呼吸困難的輕重,將喉梗阻分為四度:I度:患者僅於活動後出現吸氣性喉鳴和呼吸困難,肺呼吸音及心率無改變;Ⅱ度:於安靜時亦出現喉鳴和吸氣性呼吸困難,肺部聽診可聞喉傳導音或管狀呼吸音,心率加快;Ⅲ度:除上述喉梗阻症狀外,患兒因缺氧而出現煩躁不安,口唇及指趾發紺,雙眼圓睜,驚恐狀,頭麵部出汗,肺部呼吸音明顯降低,心率快,心音低鈍;Ⅳ度:患兒漸顯衰竭、昏睡狀態,由於無力呼吸,三凹征可不明顯,麵色蒼白發灰,肺部聽診呼吸音幾乎消失,僅有氣管傳導音,心律不齊,心音鈍、弱。
●急性喉梗阻的急救原則有哪些?
(1)解除呼吸困難:給氧、抗感染、激素、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
(2)病因治療:及時查明病因給予及時治療。
(3)支持及對症治療。
●氣管、支氣管異物有哪些臨床表現?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小兒常見的危重急症。異物如能及時發現,正確診治,可完全恢複正常,如延誤救治,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1)異物較大,嵌頓於喉頭,可造成立即窒息死亡,較小、尖銳的異物嵌頓於喉頭者,除有吸氣性呼吸困難和喉鳴外,大多有聲音嘶啞甚至失音。異物停留時間較長者,可有疼痛及咯血等症狀。
(2)異物居留在氣管者,多隨呼吸移動而引起劇烈的陣發性咳嗽,睡眠時,咳嗽及呼吸困難見減輕,呼吸困難多為吸氣性的。但若異物較大而嵌在氣管隆突之上時,則表現為混合性呼吸困難,並同時伴有喘鳴音,與支氣管哮喘很相似,應注意進行鑒別。
(3)異物停在一側支氣管時,患兒咳嗽、呼吸困難及喘鳴症狀減輕,稱無症狀期。此期僅有輕度咳嗽及喘鳴,以後因異物堵塞和並發炎症,產生肺氣腫或肺不張等支氣管阻塞症狀。異物存留時間較長者,炎症加劇,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膿腫,加重呼吸困難,並引起全身中毒症狀如高熱等。
●氣管、支氣管異物如何治療?
(1)當發現有異物吸入時,應立即搶救。如患兒已出現窒息,應立即進行氣管切開,然後再做其他處理。
(2)支氣鏡檢查取異物:異物進入氣管和支氣管,自然咯出的機會隻有1%~4%,因此,必須設法將異物盡早取出。臨床診斷一經確立或有明顯吸入史及可疑之體征,或無異物史但體征明顯者,均應行支氣管鏡檢查並取出異物。
(3)抗生素及對症治療:支氣管鏡取異物術後一般使用抗生素1~2天,對原有肺部繼發感染者,應根據情況選擇敏感抗生素,適當延長用藥時間。喉梗阻嚴重者應行氣管切開術。
●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並發症?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約5~7天,如體溫持續不退或病情加重,應考慮出現並發症,嬰幼兒較多見,主要有:
(1)中耳炎、鼻旁竇炎、頸琳巴結炎、咽後壁膿腫。
(2)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
(3)麻疹、百日咳、幼兒急疹、風疹、水痘、猩紅熱、傷寒、流腦等。年長兒可引起急性腎炎,病毒性心肌炎,風濕熱,急性闌尾炎等。
●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斷常用檢測手段有哪些?
(1)外周血檢查:
①白細胞檢查: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並有核左移現象,胞漿可有中毒顆粒。病毒性肺炎的白細胞大多正常或偏低,亦有少數升高者,時有淋巴細胞增高或出現變異淋巴細胞。
②四唑氮藍試驗(NBT):激活的中性粒細胞吞噬和氧化NB染料,形成棕褐色顆粒,細菌感染時陽性細胞數升高(>10%),病毒感染不升高。
③C反應蛋白(CRP):細菌感染時血清CRP濃度上升,而非細菌感染時則上升不明顯。
(2)病原學檢查:
①細菌性病原體檢查:采取痰或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和血標本作細菌培養和鑒定,亦可作塗片染色鏡檢,進行初篩試驗。
②病毒學檢查:病毒性病原體檢查鼻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脫落細胞中檢測病毒抗原(酶橋聯法、免疫熒光法、放射免疫及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或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等);血清中特異性病毒IgM、IgG抗體檢測。
③X線檢查:早期肺紋理增強,透光度減低,以後兩肺下野、中內帶出現大小不等的點狀或小片絮狀影,或融合成片狀陰影。有肺氣腫、肺不張。伴發膿胸、膿氣胸或肺大泡者則有相應的X線改變。
●什麼是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
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是兒科臨床常見病,發病率達20%左右,是指1年內反複患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數頻繁者。
●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呼吸道感染病因較複雜,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下麵幾點有關:
(1)與小兒呼吸係統解剖生理特點有關;
(2)與小兒機體免疫功能未完善及免疫功能異常關係密切;
(3)與先天性畸形有關;
(4)與慢性疾病有關;
(5)與微量元素缺乏和維生素A缺乏有關;
(6)與環境因素有關;
(7)與其它因素:人工喂養、孕期健康不佳、細菌感染治療不徹底等有關。
●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是什麼?
反複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根據不同年齡感染的次數決定,其標準為:0~2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7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3次;3~5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6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6~12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5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
(1)上呼吸道感染兩次之間至少間隔7天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數不夠,可加上下呼吸感染的次數,但反之不可,需觀察一年。
●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原則是什麼?
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原則:找出病原,去除易感因素,防治感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倡母乳喂養,加強護理,改善營養狀況,積極鍛煉,增強體質。
●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1~7歲小兒多見。好發於夏秋季。起病急驟,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常可發現咽部充血,在咽齶弓、軟齶、懸雍垂的粘膜上可見數個至十數個2~4mm大小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1~2日後破潰形成小潰瘍,皰疹也可發生於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為1周左右。
●什麼是咽—結合膜熱?
以發熱、咽炎、結膜炎為特征。是由腺病毒●7型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好發於春夏季,散發或發生小流行。1~2歲嬰幼兒多見。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眼部刺痛,有時伴消化道症狀。體檢發現咽部充血、可見白色點塊狀分泌物,周邊無紅暈,易於剝離;一側或雙側濾泡性眼結合膜炎,可伴球結合膜出血;頸及耳後淋巴結增大。病程1~2周。
●什麼是急性支氣管炎?如何治療?
急性支氣管炎,即氣管和支氣管同時發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發病可急可緩,大部分患兒先有鼻塞、流涕、噴嚏、咽痛、發熱、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咳嗽為主要表現,開始為幹咳,以後分泌物逐漸增多。咳嗽時有痰,嬰幼兒不會咯痰,多經咽部咽下,因此可發生嘔吐,嘔吐物是黏液性東西,實際上是痰。嬰幼兒全身症狀較重可有中度發熱,偶爾有高熱40℃,多在2~3日即退。有的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2)肺部有幹囉音或不固定的散在大、中水泡音,在肺下部及脊柱兩側為多,多在咳嗽後有明顯變化或暫時減少或消失。一般無明顯呼吸困難。
(3)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若升高者,則為繼發細菌感染;因寄生蟲移行於肺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可有嗜酸粒細胞增多。
(4)X線胸片:顯示肺門陰影增深,肺紋理致密。
治療要點:
(1)抗生素應用:繼發細菌感染者,可給予青黴素類藥物或大環內酯類藥物,如口服藥物有阿莫西林、頭孢羥氨苄、頭孢克羅、頭孢拉啶及琥乙紅黴素等。
(2)對症治療:止咳化痰可給吐根糖漿、遠誌糖漿、沫舒坦,痰稠者可用10%氯化銨溶液0.1~0.2mg/(kg·次)。超聲霧化吸入也可以稀釋痰液。喘咳嚴重者,可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氨茶堿、易坦淨、班布特羅等。高熱時應用退熱劑或物理降溫給予充足的水分及營養,攝入不足或伴有嘔吐、腹瀉者酌情靜脈補液。
(3)嬰幼兒症狀較重者,可按肺炎處理。
●什麼是慢性支氣管炎?如何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反複多次的呼吸道感染,病程超過2年,每年發作時間超過2個月,有咳、喘、痰、炎四大症狀。本病尚與慢性鼻竇炎、增殖體炎、胃食管反流、原發性或繼發性纖毛功能異常等有關。
診斷要點:
(1)起病緩慢,約有1/2患兒生長發育落後於同齡兒童,常在冬季因氣候寒冷時發病。出現持久性咳嗽,多日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間為明顯,或伴喘息,痰量或多或少,多為白色黏液或泡沫狀痰,咯出才覺舒服,急性發作有細菌感染時,則變為黏液膿性痰。如未進行治療,病情加重,夏季亦會發病。嚴重者常伴有發熱。
(2)發病時肺部可聞幹性囉音,有時聞及散在中水泡音,有肺氣腫時,呼吸音降低,叩診略呈鼓音。
(3)急性發作時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升高。
(4)X線胸片檢查可見雙肺紋理增粗、增多、肺氣腫等改變。
治療要點:
(1)急性發作時,按急性支氣管炎積極治療。但要注意采用適當的抗生素,包括抗耐藥菌株的抗生素。
(2)一般治療:對有關病因如鼻竇炎、腺樣增殖體炎等應進行根治。有明顯的致敏因素者,進行脫敏治療可能有幫助。
(3)病情遷延,達2~3周以上,可加用超短波、透熱、離子透入等治療。
(4)祛痰、鎮咳、解痙、抗過敏:可用氯化銨、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布地奈特、氨茶堿、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酚等,或行霧化吸入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上是如何分期?
為便於診斷和治療,一般臨床上將慢性支氣管炎分為3期:
(1)急性發作期:患兒在冬季或氣溫驟降後,病情加重,病程在1個月以內者,稱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引起急性發作的原因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患兒咳嗽加重,咯黏液痰,量多並伴喘息。
(2)慢性遷延期:急性發作後,病情加重,遷延超過1個月仍無明顯緩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