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這個連隊來,幹不好,對不起組織,我豁上了。兩年沒休一次假,那時家裏分了地,有一回來電報,家屬病重,速歸!我們正在搞會戰。寫封信,買了50元錢蘋果讓戰士送回去。我家屬他妹妹陪著上醫院。又來電報說,病已好,放心。愛人在家,孩子小,有時下地,一頭挑著工具,一頭挑著孩子,到了地頭,用被包帶拴在小樹上。我回家探親時,俺叔說,他嫂子不容易。一頭挑瓜,一頭挑小孩。我家屬從來不說吃的苦。1985年半年總結,連隊發揚民主,戰士提意見,有個戰士寫了條子說,指導員,你已經兩年沒回家了。你該回家看看了。實際上我在連隊已經5年沒休假了。我把條子夾到本子裏去。工作組來了,問還有一個條吧,我把條子給了他們了!這是打翻身仗這個樣吧。我堅持著,沒有更多的要求,想把老婆帶出來,別讓他在家受罪了,俗話說,不吃苦中苦,那得人上人。如果不幹,嘴皮子,戰士怎能服氣,大部分晚上跟班,白天上午睡兩三個小時。住在農村,怕違反群眾紀律,跟班到深夜。在施工中同甘共苦,說了話,很容易聽。思想工作就做到點子上了。自己身先士卒,把好安全關,戰士都是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出個事,對誰都不好交代。在坑道裏是第一個進,最後一個出。我也經曆過好幾個險情。一次,我在小倒洞用扒碴機往外倒爆破碴子,我站在鐵板上,往外倒。一個戰士喊我接電話,我點點頭,因為機器聲音很大,說話聽不見。我接完電話回來,有個水桶大的石頭從頂上落在鐵板上,剛好是我站著的位置。
還有一次,在坑道跟班,扒碴機由一個司機開著,來回扒碴,我朝下捅碴子,夜裏兩點來鍾,睡著了,捅著睡著了。扒碴機來了,是戰士把我扶住了。半夜裏,裹著個黃棉襖,往那裏一躺就睡著了,倒碴機一回來就醒了。晚上進去,早晨出坑道。揭開防塵口罩,吸上新鮮空氣。不苦嗎,不累嗎,心想什麼時候不在坑道幹活就好了。可是想想戰士們,就什麼想法都沒有了。隻有一條,千萬戰士別出事。還有一次裝上雷管炸藥,點了炮以後,是啞炮沒響,我怕戰士出事,我來排,很危險,要響了就毀了。但這是最後的炮響,我在那裏兩年,安全無事故。大澤山國防施工圓滿勝利完成,”劈山開路先鋒連“重新躍入先進行列。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我由指導員直接提升營教導員,由後來出席過全國英模代表會的王樹豪接任指導員。1987年,我被軍區授予”模範教導員“稱號,1989年9月,我做為特邀代表去北京,上了國慶觀禮台。1992年8月,在濟南軍區大院,我和許多英模代表一起,受到了江主席的親切接見!
也許這是他們走出山溝溝,走向機械化的最後一聲炮響。新時代在召喚著二郎山連隊的勇士們。
第2節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第十三任連長單既友帶著他的連隊,告別王冠莊的時候,出現了悲壯的一幕。汽車駛出工兵八團大門,突然停止了,全連官兵跳下車輛,整整齊齊地排成一列,在連長嘹亮的口令下,給工兵八團敬最後一個軍禮。這是曆史性的告別,八團的番號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但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名的連隊,將千秋長存!
現在已經是宣傳股長的單既友,今天特地起了個大早,他帶我去看他們住過的老營房王冠莊,燕子山;他們在城市建設中灑過血汗的趵突泉、火車站、經七路、外環路、小清河、千佛山、八一林園……領略新時代城市建設的風貌,體驗連隊建設的時代變遷!
單股長說,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視察南方,中國迎來了新的春天。我軍戰略指導思想轉變,正向科技進軍的道路上不斷邁進!12月8日,對於劈山開路先鋒連來說,也是特別的日子。這一天連隊將要完成一次曆史性轉折---由建築工兵,轉為野戰工兵;由普通的築路架橋部隊改為具有現代化技術裝備的機械連,從工兵八團歸屬工程維護大隊。從他的談話裏, 我感受到了這個連隊更新換代,二郎山連隊使用過的鐵錘圓鍬十字鎬,已經成為曆史文物,他們走進了新時代。單既友把我帶到他的老連隊,找來四個機械操作手。從他們談話的蛛絲馬跡中,我去體會連隊的前進步伐。
機械手劉誌鋼,機械連的第一代挖掘機操作手我當兵18歲,生日是在火車上過的,我坐在一個軍列上,列車風馳電掣般地前進。那時侯我不知去那兒。隻是帶兵人去家訪了一次,我也沒問上哪,就到了部隊上。有一個夜晚,在電影院放電影,那麼多的人把我叫出來,和另一個人掉了個兒。那個人有關係。大部分人上了平陰舟橋團,就這樣把我留下來了。不到一個月培訓機械手,那時機械連一個推土機,一個裝載機,一個小挖掘機。有幾個老兵走了。讓我補上空位,為什麼選上我,我沒有去想,我是一個煤礦工人的兒子,從小跟著媽媽揀煤渣長大,如果不和人掉換,我也許去幹別的,這都好象是命運安排,但有一條,可能我是農村孩子,特別能吃苦。但那時我還是新兵,怎能看出來,後來我當了老兵,我才相信,你這個兵適合幹什麼,一眼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