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耶穌(5)(1 / 3)

耶穌又說:“我可用什麼來比喻這世代呢?他們如同什麼呢?如同孩子坐在鬧市,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施洗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他們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也吃也喝,他們說他是貪食好酒的,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⑥。”

注釋:

①這位百夫長是個外邦人,統率駐軍防守邊城迦百農,負責警備。他敬畏神,但可能沒有入猶太教。

②“長老”是民間領袖。

③“拿因”是耶穌的家鄉拿撒勒南方附近的一座城。

④“那將要來的”意為將要來臨的“彌塞亞(基督)”,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等候的彌塞亞是不是你,如果不是你,我們是不是還要等候另外的人。

⑤“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這句話是針對約翰說的,因為此刻約翰的信心正在受到考驗。

⑥這句話的意思是,智慧的神的兒女,也就是聽了福音以神為義的人,見證並喜悅神藉耶穌所行的事,和他所說的話。

解讀與啟迪:

耶穌在迦百農治好了百夫長的仆人,繼而又在拿因城使寡婦的兒子死而複生。前者出於信心,後者出於憐憫。

百夫長是一個非猶太人,但在猶太人的眼中,百夫長是“配得的”,百夫長非常尊重耶穌,“自以為不配”,他深信耶穌話語的力量,“隻要你一句話,我的仆人就好了。”他的謙卑和信心得到了耶穌的稱讚,他的仆人也因此得到醫治。拿因城的寡婦的兒子複活,卻並非因為寡婦的信心,而完全出於耶穌的憐憫、慈愛和神的大能。耶穌使死人複活的神跡,共有三次,一次是拿因城的寡婦的兒子,一次是睚魯的女兒,還有一次是拉抹大的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

約翰屬於基督來前時代的人物,但從猶太人拒絕約翰的態度,已可看見他們拒絕基督的預兆,眾百姓和稅吏聽了約翰的話,受了他的洗,便以神為義,但法利賽人不受約翰的洗,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

誰配進天國?耶穌曾經對他的門徒說:“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這裏是指人的純潔而言,要像小孩子那樣單純,對主信而遵行。舊約時代,神借先知撒迦利亞的口,預言基督再來時,耶路撒冷的百姓要悔改哀號,不信的人看見基督來臨時,悔改已遲,必在外麵切齒哀哭了。

神國的奧秘在於信而遵行,信是前提,信就是接受,保羅說:“口裏承認,心裏相信”。對於神來說,人若信他,他必賜福與你,將他最好的給你;對於人來說,人若相信並接受,就完全得到了福分。就像百夫長那樣,因為他的接受,他的生活中發生了奇跡。這和現實生活中的許多道理相同,人若自以為義,劃地為牢,拒絕接受支持或援助,是很可悲的,尤其是明知提供的幫助是於己有益的,更為可悲。

有罪的女人——愛多,赦免就多

一個被法利賽人鄙視的“罪人”,拿著盛滿玉瓶的香膏,站在耶穌的背後。她知罪,為自己的罪痛悔,她不拒絕福音,因自己能夠得到天國的福音而感恩,她以神愛世人為義。這個女人來挨著耶穌的腳哭,又用嘴去親耶穌的腳,並用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

與失去了敬虔精神,變得驕傲自義的法利賽人相比,耶穌更賞識這個“罪人”,因為她對主的愛心,她的很多罪都得到了赦免。誠如耶穌的告誡:“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

有一個法利賽人來請耶穌吃飯,耶穌就到他家裏去坐席。

城裏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她知道耶穌到了那個法利賽人的家裏,就拿著一個盛滿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她就用自己的頭發去擦幹,又用嘴連連親耶穌的腳,用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

請耶穌來坐席的法利賽人看見了,心裏說:“若這人是先知,必知道摸他腳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請耶穌吃飯的法利賽人叫西門,耶穌知道他內心的疑惑,便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西門說:“夫子!請說。”

耶穌說:“有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錢,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因為借債的人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你說,這兩個人中哪一個會更感激債主呢?”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欠得多、又免得多的人。”耶穌說:“你回答得不錯。”

然後,耶穌又轉過身來,向著那女人,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了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用頭發擦幹。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了門,就不住地用嘴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①;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