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那時,有幾個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離開這裏吧,因為希律想要殺你。”
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②,說,‘今天明天我必須趕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雖說是這樣,這三天內我必須抓緊工作,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以外喪命是不可能③。”
耶穌受到希律的威脅,準備離開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他為耶路撒冷哀哭,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裏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就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隻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④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注釋:
①彼拉多時任羅馬駐猶太地的總督,可能他害怕猶太人暴動,故在他們獻祭的時候,殺了一些人,這些人的血摻雜在了祭物中。
②希律是管理加利利和約旦河東一帶地方的希律安提帕。他可能害怕再出現一個像約翰那樣有影響力的先知,所以威脅要殺死耶穌,迫使他離境。希律為人閃爍不定,生性狡詐,所以耶穌叫他“狐狸”。
③這句話的意思是,他的時候還沒到,敵人還不能傷害他。
④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家”是王宮,猶太人的中心是“聖殿”。耶穌哀歎猶太人拒絕救恩,他們的殿要被毀。但他仍然勸勉猶太人繼續尋求救恩,有一天願意稱頌他。
解讀與啟迪:
無花果樹是巴勒斯坦一種很普通的食物。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後,潔淨聖殿,白天在殿裏教誨,晚上出城到伯大尼住宿。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可是在樹上什麼也找不到,樹上隻有葉子,沒有果實。耶穌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樹立時就枯萎了。枯萎的無花果樹是一個警告,耶穌用無花果樹來說明有關末日的教訓。
努力結果子,是一條進神國的路。不結果的無花果樹以及泥守安息日而廢棄律法的基本精神,都是進神國的阻礙。舊約時代,耶和華借先知何西阿的口說:“我喜愛憐憫,不喜歡祭祀。”“祭祀”不單是指聖殿裏的獻祭,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對宗教儀禮及安息日條例的遵守。但是神要人遵行安息日的基本精神,“我喜愛憐憫,不喜歡祭祀。”不可舍本逐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曾經得到過先知但以理的警告,叫他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但尼布甲尼撒沒有聽從先知的告誡,被神趕下寶座,在野地裏與野獸同住了三年。
對物質的眷念,即便是窮人,也可以阻擋人接受基督。凡看重物質而忽略神的公義和憐憫,隻看重表麵的祭祀,而忽視內在的虔誠,這等人要進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幾乎不可能。
進窄門是一種比喻,這個比喻實際上是指一個人德行的熬煉過程。窄門是一把量尺,衡量你有沒有資格進入,你進入的資格就是你的優良品德,就是你努力結的果子,概括起來說,就是一句話:“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迷路的羊——失而複得的兒子
一個父親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叫父親把屬於他的那份產業分給他,他父親就給了他。小兒子拿著這些錢出了遠門,在外麵花天酒地,很快耗盡了手頭的錢。他後來落難了,窮得去給人家放豬。他又餓又冷,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充饑,都沒有人給他。
小兒子想起了父親,鼓起勇氣回到家鄉。父親殺豬宰羊地款待他,歡迎他回來。大兒子見弟弟耗盡了錢財又跑回來,父親還如此寶貝他,心裏很抵觸。父親對大兒子說:“兒啊!你常和我在一起,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隻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複生,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應歡喜快樂。”
誠如耶穌所言:“一個罪人的悔改,較比那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
安息日的一天,耶穌到一個法利賽人的首領家吃飯,在座的人就想窺探他的舉動,因為當時有一個患水鼓病的人在他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