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憶夏丏尊(2)(2 / 2)

寫於一九四六年

夏丏尊與李淑同

夏丏尊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校任教時,與弘一(李淑同)相識。那時弘一尚未出家,也在該校執教,講授音樂美術課程。兩人朝夕相處,友情甚篤。弘一早年即有皈依佛門的出世思想,一直潛心研究佛學。1916年的一天,夏丏尊偶然與弘一談起在一本日本雜誌上讀到的一篇關於斷食的文章,說斷食可以使人身心更新,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外偉人如釋迦牟尼、耶穌,都曾經斷食等等。弘一聽後,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年初,弘一避開親朋好友,徑自往西湖畔虎跑大慈寺實驗斷食。第一星期逐漸減食,第二星期隻飲清水,第三星期由粥湯逐漸恢複到正常飲食。斷食期間,每日靜心臨寫魏碑。經過此次嚐試,弘一皈依佛門的信念更加堅定,開始吃素、念珠、研讀佛經、供拜佛像,到1918年夏,終於舍棄一切,在虎跑大慈寺剃度出家了。

弘一出家後,對夏丏尊十分感謝,認為正是由於夏丏尊的因緣,使他得以實現了久已神往的夙願。夏丏尊對此卻頗為不安,特地在故鄉上虞白馬湖畔修建庵居“晚晴山房”,供弘一居住,希望能減輕弘一長年雲遊四方的辛勞。兩人始終保持著坦誠的君子友情。1942年9月,弘一在福建泉州溫陵養老院圓寂,給夏丏尊留下遺偈雲:“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無心月圓。”表達了對君子友情的珍惜之意和對自己精神追求的欣慰之情。

夏丏尊與朱自清

朱自清和夏丏尊是“五四”以後中國現代國文的開山鼻祖。20世紀20年代在白馬湖共事時期,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互敬互重,結下了真摯深厚的友誼,成為莫逆之交。

春暉中學位於浙江省上虞縣白馬湖畔,由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經亨頤籌建於1919年,1922年9月招生開學,夏丏尊、劉薰宇等是該校的首批教師。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校方擬聘請一名國文教員,委托夏丏尊物色人選。夏丏尊首先想到當時在溫州省立十中教書的朱自清。

1921年,朱自清與夏丏尊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由首創中國新詩刊物的劉延陵介紹而相識,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夏丏尊十分欣賞比自己小12歲的朱自清,認為他為人樸實誠懇又才華橫溢。1922年,朱自清到溫州教書,他們常有書信往來。夏丏尊將自己主編的《春暉》半月刊寄贈朱自清,朱自清看後非常喜歡,朱自清也將自己創作的詩歌、散文寄給夏丏尊,夏丏尊讀了深為其清新樸素、平易自然的風格而更添愛慕之情。不久,夏丏尊寫信給朱自清,動員他到春暉執教。1924年3月2日,朱自清離開溫州來到了上虞的春暉中學。

為了照顧朱自清,夏丏尊把自己教的一個班的國文課讓給了他。朱自清第一天去上課,夏丏尊親自帶他進了教室,並向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介紹說:“朱先生年齡比我輕,但學問比我好。上學期我已介紹幾篇他所寫的文章給你們看,不是都覺得很好嗎?現在請他教你們這一年級,我仍教一年級。”一番話使學生對朱自清肅然起敬。麵對夏丏尊這般謙虛、盛情,朱自清內心感動至極,他覺得夏丏尊如此信任、推崇自己,實在是難得的知己,因而更加敬重夏丏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