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表法身門(3)(1 / 3)

述曰。第三舍鬼神身。文有六意。一阿素洛。二夜叉。三羅刹。四布單那。五羯吒布單那。六阿跋娑摩羅。言阿素洛者。經文所說多有不同。瑜伽論及佛地論說。天趣所攝。正法念經有二種。一鬼二畜生。如羅睺師子種也。依婆娑論言。修羅者(此雲不端正也)為男則醜。為女則端正。以就男為名也。故名阿修羅也。今依伽陀樓炭經述之。伽陀經雲。有天有鬼有畜三種不同。其修羅有五處。一在其地上諸山於中勢力最下。二在須彌山北大海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王名曰華鬘。華鬘向下過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王名曰毗摩質多羅。各各統領無量阿修羅也。言毗摩質多羅王者。母是二禪中光音天種。為劫初之時。與諸天女於大海中洗浴。水觸其身遂失精氣。入於海中成一肉卵。經八千歲乃生一女。有九百九十頭。頭有千眼。有九十九口口有四牙牙上出火猶如猛焰。有二十四手。有九百九十腳。號為劣天。此遊於浮水精入腹生肉卵。經八千歲生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有九頭。頭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手。唯有六腳。其形四倍大須彌山。純食淤泥及以藕根。多共諸天鬥諍。華嚴經雲。如其不如。即入藕絲孔中以避其難。若據此說。即在大海之下。若依樓炭經雲。在須彌山北海深四萬裏。有阿修羅王。名沙多屍利。其城縱廣三百三十萬裏。城有四門。一一門邊有三百阿修羅國。一一國亦有四門。一一門邊複有三十阿修羅小國。一切城壁七寶所成。有四種風持之。一者不可壞風。二者堅風。三者樹風。四者上風。此四種風持於城壁寄於水上。由如浮囊。此小不同。可更釋之。言夜叉者。此雲輕捷。亦名勇健。言羅刹者。此雲可畏。亦雲暴惡。若是男名羅刹婆。若是女名羅刹你。布單那者。此雲臭惡。亦雲熱病鬼。羯吒布單那者。此雲奇臭。言阿跋娑摩羅者。此雲顛病鬼。亦名形影。亦雲轉筋。鬼神等身者總結其類也。言此陀羅尼者。有如是業皆悉消滅。

蚊虻龜狗蟒蛇一切諸鳥及諸猛獸一切蠢動含靈乃至蟻子之身更不重受者。

述曰。第四轉畜生報也。

即得轉生諸佛如來一生補處菩薩同會處生或得大姓婆羅門家生或得大姓刹利種家生或得豪貴最勝家生者。

述曰。第五得生勝處。文中有三意。一明同受生。二明勝族生。三顯生因力。日照三藏翻雲。恒與諸佛俱。或生菩薩勝族。或生婆羅門大姓刹利大姓。刹利婆羅門稱為上族。刹利貴姓。婆羅門淨行姓也。不食辛穢。旃陀羅不得親近。

天帝此人身得如上貴處生者皆由聞此陀羅尼故轉所生處皆得清淨者。

述曰。第六倍勝前生。十方淨妙佛國土也。

天帝乃至得到菩提道場之處皆由讚美此陀羅尼功德如是者。

述曰。第七舉後證果。言菩提道場者。即摩竭提國寂滅道場。俱舍論雲。於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據金輪。一切菩薩皆於此座起金剛定。

天帝此陀羅尼名為吉祥能淨一切惡道者。

述曰。第八重顯勝名。美其德也。

此佛頂尊勝陀羅尼猶如日藏摩尼之寶淨無瑕穢淨等虛空光焰照徹無不周遍若諸眾生持此陀羅尼亦複如是者。

述曰。第九摩尼讚德也言日藏摩尼之寶者。亦雲摩尼珠。亦雲無價神珠。真諦三藏雲。寶珠有其三種。一者如意珠。二者水精珠。三者吐金珠。一言如意珠者。所求皆得諭於佛寶。二水精珠者。諭於法寶。三吐金珠者。諭於僧寶。就此吐金諭又有三品。上中下也。下者投一兩得千倍。中者投一兩得萬倍。上者投一兩金得無量倍。諭聲聞緣覺菩薩僧也。言日藏摩尼之珠者。有其三品。複下中上。下者能雨寶滿半閻浮提。中者能雨寶滿一閻浮提。上者能雨寶滿一四天下。今用日藏摩尼之寶以為諭。為更無過上也。言寶者有六義。一難得。二清淨。三威德。四莊嚴。五最勝。六不變。又大智度論雲。寶又有三種。一者人寶。二者天寶。三者菩薩寶。言人寶者。得清淨光。得除毒除病除渴除饑除寒除熱除種種之苦。言天寶者。常逐天身輕而不重。與身不舍離。常與法語。言菩薩寶者。勝於天寶。今所說是菩薩之寶也。能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由如明鏡見其麵像。故以此寶為喻焉。

亦如閻浮檀金明淨柔軟令人喜見不為穢惡之所染著天帝若有眾生持此陀羅尼亦複如是乘斯善淨得生善道者。

述曰。第十淨金為諭。言閻浮檀金者。大智度論雲。金有多種。一切現在金不如佛在世金。一切佛在世金不如閻浮檀金。故以此金讚其德也。又說。其金在於水底光徹於外。輪王出世此金方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