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散碎的童年(1 / 3)

剛到春天小於就組織我們一起做風箏,材料早就準備好了,我和劉剛到他家隻管動手就行了。我劈了幾根短竹片,做了一個小“四角”的風箏,用家裏逢衣服的線係上,在線圈中間插個小木棍做成了一個簡陋的風箏軸。風箏外麵是用幾張大白紙糊上的,看著幹淨。風箏尾巴用兩根小麻繩代替的,小於看了覺得尾巴太輕,風箏飄起來不好控製,又在麻繩上栓了幾塊鐵片。

劉剛總是笨手笨腳的,廢了好幾片竹子也沒做出什麼來,最後就用白紙疊出了一個“小王八”(風箏中最簡陋的一種,三四歲小孩在院子裏放的),不管怎麼說對於劉剛來講能做出個會飛的東西已經不容易了。

小於劈了十幾塊竹片,先在地上擺好了位置然後用鐵絲一一綁牢,很快的一個“雙魚”的框架就做出來了。他用報紙先糊上一層又用紅紙包在報紙外麵,再用黑色的水彩色在紅紙上畫出魚眼、魚鰭、魚鱗。他放風箏的線也是很講究的,用的是魚網線,結實耐用。他還專門為這個風箏做了一個好看的線軸。那風箏放在地上時我們仿佛就已經看見一個巨大的雙魚在天上飛似的。

風箏做好了就隻等著刮起風了,風不能太大,風大了風箏就控不住了。但風也不能太小,風小了風箏飄起來沒勁兒。除了要看風大風小的問題之外還得判斷好風向,有的風向飄的位置全是房子或者大樹,飄出去不好收線。

逮到一個稍微有點風的天,小於早早就起來拿塑料袋試風向,確定風向可以之後我拿著那個大雙魚站在一個小土坡上等突然刮風的時候放手,小於在那邊一喊放手我馬上把風箏往高一拋,小於扯著線快速的跑了起來,眼看風箏起來馬上放線,忙活那麼幾下之後一隻大雙魚就掛在天上了。

有別的幫的孩子也放風箏,小於一直控製著自己那個雙魚飛得最高,我們望著風箏揮著手,仿佛自己也飛到了最高。

後巷的二寶子不服,讓他家人給買了個老鷂子的風箏,那風箏剛一放出來就比別的風箏高,我的小四角根本就追不上它。沒過多久那隻老鷂子就淩駕於小於的雙魚之上,無論小於怎麼放線收線都不能讓雙魚飛得更高了。二寶子在那邊得意的吆喝著:“小於,這回你可沒轍了吧!”旁邊一幫孩子跟著起哄,還有說順口溜罵小於的。小於把雙魚撤了下來,跟我們說:“走!回去再弄一個去!”

小於回去做了一個特大的八卦,劉剛說八卦太普通了,不好看。小於對他說:“你懂個屁,八卦是最能兜住風的。”小於拿出他那個特大的八卦放了起來,沒過多一會兒就飛到老鷂子上麵了。二寶子不服氣,拿老鷂子和八卦卯上了,兩個風箏的線都纏在一起。小於笑著說:“這小子有兩下子,還會壓線。”八卦馬上就飛得低了一大塊,而且還晃晃悠悠的。可老鷂子還沒等得意多長時間就一頭栽了下來,二寶子在那頭嚎著:“線怎麼他媽斷了!”

下午小於把大八卦抻下來的時候我上去幫忙扯線,小於說:“別動!小心割到手,那上麵有刀片。”弄了半天原來是用刀片把那老鷂子的線給割斷了。劉剛說:“你要用刀直接使雙魚就得了,還費這麼大的勁做個八卦幹什麼?”

小於說:“那我不就輸了,我做的風箏怎麼也得比他那個高。他要是不壓線的話自己的線也不會斷,他要跟咱們玩埋汰的咱們也玩。”

小於把那個大雙魚給了我,我一直都舍不得拿出去放,真怕哪次斷線給弄丟了。

有一次劉剛把我的四角給弄斷線了,我順著方向跳進了幼兒班的院裏,撿風箏時我順便往屋裏一看,男老師和女老師光著身子疊在窗上,看了之後我趕忙轉了過去帶著劉剛跳出去,劉剛跳的時候踩掉了磚垛裏的一塊磚,屋裏的人可能看到我們的背影了,大聲罵道:“小逼崽子,幹他媽什麼呢!”

在那之後的幾天我都在想著那個畫麵,感覺都點厭惡有點害怕還有點好奇。小於問我怎麼了,我連著說了幾句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