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老書生坐而論過往(上)(1 / 2)

赤陽國都洛陽城是天下第一雄城,此城的曆史可追溯到數千年前,相傳在中原方興之初,神州雄主魏武帝建立大魏,使觀星奇士繪製《神州山河氣運圖》,並在山河氣運的交錯之處興建都城,以期大魏的國祚能得到神州氣運的佑護,傳承不絕。流傳後世的《神州誌異》曾記載:“武帝籌洛陽,縱橫十餘裏,曆二十於載,役百萬”,砌城所用的石料全取之於千裏之外的的大青山,質地較密且不易風化,可見規模之宏偉,用料之考究。洛陽城位於萬裏紅河的中部,扼守紅河的咽喉,又以紅河為天險,易守難攻。此後數千年,風雲變幻,皇權更迭,富貴難尋,無數朝代煙消雲散,隻餘下後人憑吊,唏噓不已,但洛陽城依然屹立不倒。

洛陽城內,以皇宮和朱雀大道為線,分為東城和西城。

東城是居住區,自建國以來,赤陽雖然邊塞屢動刀兵,但腹地局勢一向穩定,民眾休養生息,百姓生活較為富足,洛陽繁華,人滿為患,說是寸地千金,一點也不為過,其中以長安大街最為出名,居住在長安大街附近的人家非富即貴,隨便瞅一家,不是親王大將軍、就是尚書大學士,常言道“宰相門前七品官”,每年祈仙節,地方官拜會上司,長安街便會出現一道奇景:在地方呼風喚雨的都督巡撫們,對著長安街的門房們低聲下氣,禮遇有加,這也正應了一句話:‘海上出仙山,一山高一山,勸你莫張揚,還有世外天’

西城是商貿區,神州地大物博,洛陽水陸通達,所以說四海商賈皆集於此,民間更是有種誇張的說法:“天下之奇珍,盡在洛陽”,可見洛陽商風之盛。城中酒樓、寶器店、藥材店、皮毛店、布匹商行遍地,舉頭望去,衣著怪異,抄著各種不同口音的人來來往往,三教九流,魚龍混雜,盡顯洛陽之繁華。

洛陽自然也是討生活的好去處,話說這天下三百六十行,行中高手,在這城中也不愁生計。且說洛陽西城的一家酒肆裏,有一位奇怪的說書先生,這名說書先生瞧著年紀不小,骨架高大,頭發胡須發白,但精神頭特別好。常人說書說一個時辰就要歇息一會,緩體乏,捋思慮,但這老人卻是老當益壯,中氣十足,若是興致來時,可以旁征博引,說上整天,三教九流、神州秘聞都有涉及。說他奇怪,並不止於此,這名說書客明明麵相慈祥,穿著卻異常邋遢,衣不過膝,坦胸露乳,頭發胡須有如枯草,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生活習慣糟糕至極的人。

說書先生剛來洛陽時,非常落拓,全部家當一床草席、一個酒葫,僅此而已。酒肆老板本不想收留他,但看他可憐,轉念又想,反正酒樓行業競爭激烈,自己的酒樓地處偏僻,沒有什麼特色,這說書先生又坦言隻求溫飽,有屋子遮風擋雨便可,不拿工錢,就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讓他試了試,沒想到這一試還真試出了效果。

說書先生人非常健談,上午和老板談妥以後,下午就張羅著開張了,並挑了最有挑戰性的《神州列國轉》開講。這《神州列國轉》可不是尋常書,此書作者已經不可考,文字雖然晦澀,但是書中列國跨度數千年,信息量非常之大,被史家尊為“史家絕唱”,所以對於說書行當來說,沒有點真才實學,輕易是碰不得的,酒樓老板對此也並不看好,卻不想這說話先生還是有點真才實學,另辟蹊徑,此書硬是被他說出了全新的風格來:什麼大魏魏武帝情史、大秦開國皇後嫁給大秦帝之前已是已婚婦人、幽燕嫣然公主其實是男兒之身等一大堆讓人目瞪口呆的野史被說書先生炮製出來,並且說的有理有據,好似真的一樣,若不是酒肆老板盯得緊,恐怕赤陽帝後是勾欄出身一類冒天下之大不違的花邊野史,這位強悍的說書先生也能講得出口。

如此朽朽老者,竟是如此悶騷之人,天下之大,真是無奇不有。

除此之外,這說書先生還異常喜歡吹噓,每當講到緊要指出,總能穿鑿出自己當年如何如何之雲,雖然聽的久啦有些膩味,但是瑕不掩瑜,倒也無傷大雅。

若是有正經的道學先生經過這裏,肯定要暗暗皺眉,發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歎來,但說書是三百六十行排名最末的行當,是不折不扣的賤業,正兒八經的讀書人都是專心做聖人人,那好意思同一個說野史的說書先生一般見識,自落身份。普通的販夫走卒更不在乎他說的是真是假,對他們來說,花錢就是買樂子,隻要自己高興了,這錢發的就值,所以說書先生說的越荒誕不經,他們聽的也就越有趣,這錢發的也就越值。酒肆的客人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酒肆老板這才知道自己撿到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