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亞洲“超人”——李嘉誠2(2 / 3)

馬世民一上任,便把和黃搞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1986年,馬世民提出立足香港、跨國投資的策略,得到李嘉誠的支持。於是,就有了和黃、長實及李嘉誠私人大筆投資海外的驚人之舉,引起了世界經濟界的矚目。馬世民輔佐李嘉誠成功地收購港燈集團一役,是為當時華資進軍英資四大戰役(李嘉誠收購和黃、港燈、包玉剛收購九龍倉、會德豐)中的一役。

李嘉誠無疑是海外投資金額最大的一位香港華人富豪。與此同期,香港不少財團已在中國內地轟轟烈烈幹起來,取得驕人業績。李嘉誠不甘再落後,從1992年起,他把港外投資軸心放到內地市場。

正是這年,鄧小平視察南方經濟特區,掀起改革開放的巨浪。中國內地被世界經濟界看成全球最具潛力的投資市場。據傳,親英亦親華的馬世民,固執地要李嘉誠三思而行。李嘉誠往往行動遲人一步,但決策已定,就不易隨便更改。

1993年9月,馬世民辭去和黃行政總裁的職務,該職由長實董事副總經理與和黃執行董事霍建寧接替。

馬世民成為和黃最後一位洋大班。

李嘉誠向高層表示,和黃以後請人,要多用本地人,並且通曉普通話是必要條件——這很清楚地表明,他的投資大計是放眼內地。

《壹周刊》在《李嘉誠的左右手》一文中分析道:

“反觀一些事業上沒有像李嘉誠般飛黃騰達的富豪,倘若說他們有什麼缺失的話,那往往就是不曉得任用人才,以至窒礙了企業的發展。環顧香港的上市公司,雖然很多公司資產值不少,但至今始終擺脫不了家族式管理。”

李嘉誠的長實係,是一家股權結構複雜、業務範圍廣泛的龐大集團公司,他是這一商業帝國的絕對君主,但在集團內部,卻看不到家長製作風的蹤跡,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的模式管理。

李嘉誠的人才觀是開放的,做到了中西合璧,各采其長。這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7.看準市場,準確投資

李嘉誠一入市,往往被市場人士視為大市反彈的信號和標誌。

“9·11”事件後,世界經濟受到巨大衝擊,令全球投資者大多噤若寒蟬,紛紛縮手。但是全球著名華商李嘉誠旗下的“長和係”(由“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控股的一係列公司所組成的李係財團)卻頻頻出手,從香港到海外,從地產到能源,采取了一連串的投資行動,引起全球市場的高度關注,有媒體甚至將之概括為“超人逆市投資策略”。

人退我進,人棄我取,在低潮期以低價入市,到高峰期再以高價脫手,這是李嘉誠積累財富屢戰屢勝的招數。

“賣橙神話”是投資界至今仍津津樂道的經典個案。想當初,李嘉誠於1993年購入英國移動電話公司Rabbit“兔”,並易名為Orange(“橙”)時,不知多少業內人士嗤之以鼻。但在短短6年時間裏,李嘉誠轉手賣出“橙”,一夜之間賺了1180億港元,令全球為之瞠目結舌。

“赫斯基”可以說是另外一個“橙”。1987年,“和黃”斥資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當時該公司日虧損500萬港元。現在,該公司已成為“長和係”的一個“金手指”,日賺1500萬港元,並成功在加拿大上市。不久前,曾傳出有歐美公司欲收購該公司的股份。市場人士估計,如果“和黃”成功出售所持股份,至少能獲利60億港元。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上市,李嘉誠這一天就賺進120億港元。李嘉誠在中行上市時,注資7.5億美元,購入中行52億股,折合每股1.1276港元,以上市首日3.4港元的收盤價計算,李嘉誠持有的中行股票在一天之內就實現了近120億的賬麵盈利。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李嘉誠就已頻頻采取“逆市投資策略”。1986年,他斥資6億港元購入英國皮爾遜公司近5%的股權。該公司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時報》等產業,在倫敦、巴黎、紐約的拉紮德投資銀行擁有權益。該公司股東擔心李嘉誠進一步控製皮爾遜,不甘讓華人做他們的大班,於是組織反收購。李嘉誠隨機退卻,半年後拋出股票,盈利1.2億港元。

1986年,李嘉誠決定在倫敦以私人出售方式,把香港電燈股份的10%脫手。當時,他的和記黃埔的董事經理馬世民知道香港電燈公司不久就要宣布獲得了豐厚的營業利潤,建議李嘉誠等消息宣布之後再出售,獲益更大,但李嘉誠不為所動,仍按原計劃進行。馬世民認為,“李嘉誠先生讓投資者得到利潤,同時也要注意建立公司的名譽,使日後的銷售更加容易。”他對下屬說:“李先生多賺點錢,在今日的環境中並不是件困難事,要維持好名譽,那才是主要的。”

1987年,李嘉誠與馬世民協商後,以閃電般的速度投資3.72億美元,買進英國電報無線電公司5%的股權。李嘉誠成為這家公眾公司的大股東,卻進不了董事局。原因是掌握大權的管理層,提防這位在香港打敗英國巨富世家凱瑟克家族的華人大亨。1990年,李嘉誠趁高拋股,淨賺近1億美元。

1989年,李嘉誠、馬世民成功收購了英國Quadrant集團的蜂窩式流動電話業務,使其成為和黃通訊拓展歐美市場的據點。

李嘉誠進軍美國的一次浩大行動,是1990年試圖購買哥倫比亞儲蓄與貸款銀行的30億美元有價證券的50%,涉及資金近100億港元。因為這家銀行是加州遇到麻煩的問題銀行,卷入了一係列複雜的法律程序中。結果,李嘉誠的投資計劃擱淺。

在新加坡方麵,萬邦航運主席曹文錦,邀請香港巨富李嘉誠、邵逸夫、李兆基、周文軒等赴星洲發展地產,成立新達城市公司,李嘉誠占10%股權。

近年來,李嘉誠積極進軍電訊市場,尤其是發展第三代手機(3G)業務,其稱霸全球之心世人皆知。李嘉誠在這方麵的投資策略和對時機的把握,更顯其“超人”的深厚功力。何時急流勇退,何時高歌猛進,頗耐人尋味。

2000年8月中旬,歐洲3G熱潮如日中天之際,“和黃”已經成功投得重要的德國3G牌照。但是令全球電訊市場為之震動的是,李嘉誠迅即宣布放棄該牌照。事後的發展證明,這正是全球電訊業走向下坡路的一個拐點。

今非昔比,全球電訊業如今麵臨重重困難,在資本市場處處觸礁,3G業務更是一片悲歌,李嘉誠卻又意外地殺了個“回馬槍”,出手還頗為豪綽。

在香港,“和黃”旗下的“和記電訊”與日本多科莫公司合作成立了“和記3G”公司,在10月初成功投得香港3G牌照,並聲稱未來2年投資30億~40億港元發展香港的3G網絡。

在澳大利亞,“和記電訊(澳大利亞)”於2001年10月底宣布,把其第二代手機(2G)分銷業務出售給新加坡電信旗下的澳大利亞電訊公司澳都斯(Optus)。該公司行政總裁指出,他們未來將專注發展3G業務。

在歐洲,“和黃”已經擁有英國、意大利等4國的3G牌照,爾後又把握部分歐洲電訊公司放棄3G牌照的機會,繼續擴大其歐洲3G版圖,以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另外,“和黃”趁著全球電訊股在“9·11事件”後回升,於2001年10月中旬減持“沃達豐”股份,獲利近4.5億港元。

有電訊業分析員指出,“和黃”這一係列舉措的真正目的是未雨綢繆,提前整合資源,集中發展3G業務。

李嘉誠被香港傳媒敬稱為“超人”,其投資策略自然有眾多過人之處。李嘉誠入市,往往被市場人士視為大市反彈的信號和標誌,因為李嘉誠經曆過多次經濟低潮,對市場起伏有著異常敏銳的觸覺。這次,他再度出擊,極有可能是為迎接新的高峰埋下伏筆。

8.分散投資,化解風險

對於投資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最保險的方法就是“雞蛋分籃”。裝雞蛋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把所有雞蛋裝在同一個籃子裏。同樣,分散投資也是如此,李嘉誠比較善長的是多方位,分散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