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亞洲“超人”——李嘉誠2(3 / 3)

“當大街上遍地都是鮮血的時候,就是你最好的投資時機。”這句李氏經典名言,當下又在內地酒店業和旅遊業上演。

自2000年以來,中國大陸“樓市危言”甚囂塵上。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係”卻逆市而動,在內地完成了超過6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

如此“逢低吸納”的操作,恰似30年前李嘉誠在香港地產界的創業史再版。而今穩重的李嘉誠更看重“分散投資”概念牌。多年的內地經營經驗,讓李嘉誠對內地投資環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願涉足政治的李嘉誠,利用眾多的慈善活動建立起高大的社會形象和卓越的社會地位,在贏得了忠誠的合作夥伴的同時,也使企業的政府公關變得更有力。在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長和係已經準備好大幹一場。

繼2001年投資100億元開發的朝陽區東壩“CBD後花園”之後,長和係又花3.9億元人民幣獲得上海古北新區1區14號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分析李嘉誠在大陸房地產業的投資路線,可以看出,其從“中心”向“邊緣”、從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向二線城市(成都、長春、武漢等)逐漸擴散的投資思路。並且,2006年3月李嘉誠旗下的“長和係”又完成了對首旅股份的收購,很有可能李嘉誠進一步收購首旅集團酒店資產,促進和黃介入內地龐大的酒店和商旅市場,迅速做大其內地酒店及旅遊業務。

和黃旗下嘉雲酒店集團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6.576億元,收購北京首旅股份(600258.SH)的69.14%股權,未來的首旅股份將以旅遊景點資源及旅遊地產為新的主營業務。

就港口網絡建設方麵,李嘉誠把內地港口業務視為未來投資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黃”內地港口業務的根據地,“和黃”通過擴建廈門海滄港,入股寧波北侖港等,明顯把戰線北移,形成中國沿海的港口網絡。日前正計劃投資青島,一舉打破了其港口投資策略,即原來“上海以南的(港口)就做,上海以北的不做”的宗旨。

在通信業方麵,電訊盈科宣布與中國電信共組合營公司,合營公司的總投資額約2億元人民幣,合營公司初期會集中拓展內地金融業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但不排除日後會進軍其他行業。

在傳媒業方麵,tom、com旗下目前在大中國區擁有多項傳媒業務,包括雜誌、電台、網站、廣告業等,在成功收購亞視股份後,李嘉誠的傳媒王國更加龐大。

在生物科技方麵,李嘉誠在成立長江生命科技的時候就曾經表示,生化科技會是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新環節。據悉長江實業已投入長科的金額達4.2億港元,目前長科已注冊專利的項目達40個。而未來幾年,預計該項目投入資金將達10億港元,而未來幾年將增至數十億甚至100億港元,稍後還將以此為平台在內地大行收購、投資之舉。

李嘉誠多方麵的投資為他帶來了更多的財富。2005年,淨賺了283億港元。

2005年,頻繁出手國內國外房地產市場的李嘉誠獲得的回報自然不少。長實2005年物業銷售營業額為129.04億港元,同比雖下降了24%,但物業銷售的利潤仍達33.06億港元,上升1.1倍。另外,在物業租賃業務上,長實也獲得了9.01億港元的利潤,同比上升5.8%。而和黃2005年地產及酒店部門的收入總額為102.65億港元,同比上升13%。

李嘉誠表示,集團目前所擁有的土地儲備可發展680多萬平方米物業,以住宅為主,其中94%在內地,5%在國外,1%在香港。2006年集團的物業銷售收益主要會來自香港的幾大住宅項目,也會有一些內地物業項目在年內完成。

2005年,僅是通過出售和記電訊國際19.3%權益、香港國際貨櫃碼頭20%權益以及中遠國際貨櫃碼頭10%權益,和黃就入賬251.17億港元。

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在2005年也為和黃帶來收入299.17億港元。

在能源業務方麵,和黃在2005年收入總額達102.45億加元,同比上升21%,2006年石油等總產量持續增加。像在南海勘探到龐大天然氣蘊藏量的消息,一下就刺激中國海洋石油及李嘉誠旗下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兩家公司的股價急升,李嘉誠的個人財富,在一日之間至少增加逾30億港元。李嘉誠私人持有赫斯基能源約36%股權,他控製的上市旗艦之一和黃,亦擁有相當的赫斯基股權。發現新氣田的消息公布後,赫斯基15日晚開市後一度急升逾8.4%,高達每股68.54加元,市值增至約2020億港元,李嘉誠單是其私人持股,賬麵即升值近57億港元;盡管升幅其後收窄至約5%,李嘉誠身家仍然多了逾30億港元。赫斯基能源日前宣布,在南海1500米深的海底發現天然氣田,潛在天然氣藏量可能高達4萬~6萬億立方呎,是中國近海發現最大的氣田之一,蘊藏量相當於中國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的8%,若證實儲量可以順利全部生產,成為符合商業價值的天然氣,以中國海洋石油(0883)去年的實現售價計,價值更高達1300億元。

另外,零售部門也實現收入887.8億港元,同比上升30%。2005年,和黃零售部門的店鋪數目同比增加了49%,目前在36個市場經營著7100多家零售店。

不過,備受市場關注的3G業務還是沒能讓李嘉誠賺錢。

和黃旗下的3G集團在2005年未計利息支出、融資成本及稅項前的虧損為268.8億港元,股東應占虧損達251.57億港元。目前,3G客戶總人數超過1190萬名。

李嘉誠的目標是在2007年3G業務實現盈利。對於眾多內地銀行即將赴港上市,李嘉誠則表示,有合適機會的話,會考慮投資內地金融機構。“因為我們目前的負債率維持在7.7%的低水平,現金及銀行存款有83億港元。”

被譽為“李超人”的李嘉誠,依舊沒有考慮退休。“現在我60%的時間是花在集團公務上,40%的時間在私人基金的工作上,並沒有淡出的打算。”

9.“超人”的理財秘訣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之間,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奮得來;30歲之後,機會的比率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打拚了50年,李嘉誠對成功的看法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之間,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奮得來;30歲之後,機會的比率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理財致富也是如此,20歲以前,所有的錢都是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賺的錢已經不重要,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比較重要。

李嘉誠一生都在為他的財富奮鬥。在創業之初,他就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當他用平時省吃儉用積攢的7000美元開設塑膠廠,並取名“長江”時,那種自豪感是可想而知的。別人問他為什麼會給自己的企業取名“長江”,他解釋說:“就是不要嫌棄細小河流,河水江流,可以成為長江。”

李嘉誠說,理財必須花費長久的時間,短時間是看不出效果的,理財者必須了解理財活動是“馬拉鬆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暴發力。要想投資理財致富,你必須經過一段非常漫長時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結果。如果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每年將所存下的錢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隻要保持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財富會成長為1.0281億元。

不過,李嘉誠也坦言,賺第二個1000萬要比第一個100萬簡單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