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3 / 3)

其法:常將眼光返照玄關一竅之中,使此性靈明不昧,以養如如不動之神,自然目不妄視,心不妄動,魂不外遊,神不外馳,而先天之氣歸於身矣。

七戒耳多妄聽腎開竅於耳,妄聽則心為聲動,精從耳漏,其傷在腎。腎為先天真一之水,能灌溉一身之營衛。傷腎則肌膚憔悴,精脫耳聾。

人能常凝耳以內聽,不惟使心不為聲動,而心得所養,精亦常凝於腎,去仙不遠矣。

八戒多言狂妄言易招尤。南容三複白圭,聖人稱之,以其能謹言也。多言則不足以養吾心之仁。故司馬牛問仁,聖人以 言告之,製外養中也。且言為心聲,心藏神,多言則神傷。

能守口如瓶,神自常住於心,性不因言以亂,而酬酢往來間,亦不失口於人矣。

九戒慳吝惜財財以濟用,天下無人不需財,但要不為所迷耳。如一味慳吝,分文不舍,則雖堆金等山嶽,能買無常不來乎。與其積財自富,而作一家之守財奴,孰若散財積福,以結道中之仙緣。

自來仙真,莫不由廣種福田而成。古人雲:“若是吝財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蓋至人等富貴若浮雲,視金玉如糞土。一塵不染,一物不戀,即此身且非我有,況身外之財乎。故入道者,此關更宜打破,休為所愚。

十戒殺生害命天地以好生為心,聖人以愛物為懷。天地生之,我輒殺之,大幹天地之和。聖人愛之,我竟害之,大非聖人之仁。況人物同此性命,好生惡死。人物同情,已有生,惟恐其傷。豈物有生,不懼其死。

推己及物,必有不忍殺害者。

古人雲:“汝欲延生,須放生。”我既欲學道以求長生,要當推己心,以惜物命。雖曰物命在人,而好殺傷生,多遭慘報。夫救蟻中狀元之選,放雀獲明珠之報,古往今來,以放生得福者多矣。人可不慈心於物,以養我好生之仁哉。

十一戒不節腥葷腥葷雖養人之物,而齋戒斷味者,未聞有傷。可見養生不盡在血肉也。

上古草衣木食,其民多壽。自火化興,血肉食,民遂夭折者,何也?蓋肥甘動火之物,食之過多,每易縱情損精,不如穀食得天地中和之氣,為至清至潔之味,其養生最好。況食物類之肉以補我肉,其心亦有所不忍。佛家絕腥葷,蓋不嗜口腹以增殺孽也。

南嶽夫人戒楊羲曰:“不欲見血肉。見而避之,不如不見。已死之物,即為屍氣,觸之最能害道。”入道故貴節腥葷。

十二戒慢道輕師天地間至貴重者,莫若金丹大道,可以出凡籠,可以了生死,可以超九祖。古人萬劫一遇,夫豈等閑細事哉。

雖貴如漢文帝,猶且折節於河上公。富如馬丹陽,猶且虛心於王重陽。武如漢鍾離,且低頭於王玄甫。文如抱樸子,猶其屈膝於鄭思遠,況下焉者乎。故求道者,挾不得一己之富貴,逞不得一己之勢力,恃不得一己之學問。聰明必虛心誠求,如伍衝虛灑掃役力,切問二十載,方能得之。

而授之者,亦不輕易。抱樸子曰:“受真一之訣,皆有盟文,歃白牲之血,以旺相之日,受之以白銀、白絹為約,克金契而分之,輕說妄傳,其神不佑也。”衝虛子曰:“自古仙真授真道,必清淨齋醮如科條,具信贄,刺血盟天,奏告上帝、三台、北鬥、南辰、三官、四聖、五帝、司命各位下,請命降允,而後可傳。”凡傳一人,遍天地間神聖無不告之者。倘有惡類,妄自行財及詭詐,私相授受,師弟同受考掠,可不慎哉!使者既不輕易以傳,授者何可輕褻。抱樸子曰:“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也,重於父母也,可不尊崇之乎?!”觀此可見,求道者既遇真師,即當尊崇恭敬,勤求切問,曆久不怠,方得卒聞心法,而升天有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