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神(1)(1 / 3)

戰爭之神(1)

成功的將軍常常是讓自己的作戰計劃適應環境,而不是創造環境適應自己的計劃。——巴頓巴頓戰爭之神“必勝的計劃”受挫

“霸王”戰役結束以後,第三集團軍下一步該怎麼辦?這是巴頓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在廣闊綠蔭覆蓋下的第三集團軍簡陋的指揮篷裏,巴頓正在地圖前來回踱著步子。

巴頓的參謀長蓋伊專注地望著地圖。蓋伊聰明、忠實,他是巴頓無話不談的心腹、共患難的戰友、最親密的助手以及和他一起度過最後幾天歲月的忠誠朋友。

忽然,巴頓止住腳步,眼睛裏閃爍著光芒,神采飛揚地說:“我們應當以最快的速度通過齊格菲防線,贏得歐戰的勝利!”

“最快?”蓋伊沉思了一下說,“對!等敵人加強防線以後,再進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蓋伊深知巴頓,他懂得巴頓把自己全部勝利的希望都投入這個充滿信心的計劃中了。

“我認為一定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巴頓聲音低沉且略帶神秘地說,“根據咱們準確的情報看,在德國人還來不及調兵防守它的今天,它不堪一擊。”

“不錯,將軍!從昨天提審的俘虜那裏更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說,齊格菲掩體裏空空如也,門上的鎖已生鏽,看來這條防線目前名存實亡。”蓋伊附和道。

眼下,巴頓已經勾畫出一份戰役計劃的藍圖,這個計劃無論從規模還是內容上看,都是非常驚人的。

這個計劃甚至已經使巴頓本人都感到吃驚,他把它稱之為“必勝的計劃”。

“必勝的計劃”主要內容是,以第三集團軍3個軍的力量迅速地渡過塞納河去,然後一直向東挺進,穿過德軍空虛的“齊格菲防線”,直抵萊茵河。

而後直搗柏林,力爭在秋雨前把戰場變成無法通過的沼澤之前,徹底贏得歐洲戰爭的勝利。

隨後,巴頓將這個計劃送到了布來德累手裏。

這時英美高層也在就進一步的計劃進行討論,8月25日,布來德累從艾森豪威爾那兒回來了,沒有帶來什麼好消息,艾森豪威爾仍舉棋未定。

不過布來德累這時已經決定,不管最後確定計劃是什麼樣,他得首先越過塞納河去。

根據布來德累的命令,第三集團軍此時已擁有7個師,它的任務是分成左右兩路,沿巴黎向東的兩條公路幹線平行追擊,目標是梅斯到斯特拉斯堡一線。

這與“必勝的計劃”差距很大,但這個方向卻是該計劃的一部分,巴頓對此還是比較高興的。

第三集團軍立刻開始了跨越塞納河的戰鬥。

8月26日這一天,巴頓先後視察了第二十軍軍部、第五步兵師、第七裝甲師和第四裝甲師,給他的士兵們打氣。

在這一天的戰鬥中,第三集團軍在所有戰線上大踏步前進,但巴頓並不滿意,因為他看到德軍的抵抗極其軟弱無力,他要求部隊以更快的速度推進。

第三天,巴頓部隊在蒂耶裏堡和沙隆渡過馬恩河,大踏步地進入一覽無餘的平原地區。但是,部隊的燃料和物資供應的缺乏日益嚴重。

巴黎被盟軍解放後,一度出現物質供應困難,這個過慣了豪華、享受生活的城市,陷入一片困頓之中。

為了和平與穩定,盟軍尤其是美國方麵,大大方方地給那裏的人民運去了糧食、麵粉等物資和新鈔票。

就連軍隊十分緊缺的汽油,也送給了巴黎人。

然而,勇猛地、快速地向萊茵河挺進的第三集團軍部由於不供給需要的汽油而停步不前。

巴頓正經受著等待的煎熬,雖然第三集團軍是一支即使在逆境中也精神十足,戰備觀念從不鬆懈的部隊。

巴頓懇切地向艾森豪威爾請求說:“隻要保留給我一點正常的供應,我們就可以打到德國邊界,摧毀那條該死的齊格菲防線,我們要求不高我願以自己名譽擔保!”

艾森豪威爾微笑著拒絕了。

接著巴頓再次要求艾森豪威爾給他補充給養,以便攻占齊格菲防線,至少所發給養要跟英國人一樣多。

艾森豪威爾還是拒絕了。

巴頓仍然不讓步:“我可以在10天內到達萊茵河,當然是在補充供給的情況下。這樣可以使上萬人免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