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政壇(2)
作為一名立誌社會改革的政治家,丘吉爾一上任,便立刻著手進行了監獄改革。
丘吉爾在1910年3月,即他上任尚不滿一個月的時候,就向下院提出了一項對“被捕前行為端正,未曾犯有‘欺詐、殘暴、猥褻或嚴重暴力’罪行的犯人”實行較好待遇的法案。
在其後的幾個月中,他對實行強製性單獨監禁作出了嚴格規定,並在條文公布前,將寫作了流行劇《公正》以揭露單獨監禁對犯人的摧殘的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請到內政部,親自念規定給作家聽以征詢他的意見。但由於政務繁忙,這些富有遠見的創議在丘吉爾任內並未能夠完全通過立法程序而得到實施。
為了加強對礦山安全生產的管理,1910年丘吉爾主持製定了《礦山法》。這一法案對礦井的經理、工頭和檢查人員的培訓和任用均做了詳細規定。對礦井的通風、電氣與炸藥的使用、拖運及其機械係統均加以規範,並強行規定必須建立救護和搶救設施。
工黨領袖拉姆齊·麥克唐納對此給予極高評價,稱《礦山法》為“我們采礦界的福音”。礦工出身的老資格下院議員查爾斯·勞維克則說:“全國上下以極滿意的心情為之歡呼。”
為限定商店營業員的工作時間,丘吉爾提出了一項商店法案。他為此花費了大量時間。但由於店主們和某些特殊利益集團的堅決反對,在法案通過時,原製定者的意圖,反映得很少。盡管如此,這項法案仍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至少為店員們爭取到了每周半天的固定工休。他甚至為已不再屬於他的職責範圍之內的國民保險法得以在下院獲得通過作了巨大努力。擔任海軍大臣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英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1911年7月的一天,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乘坐“豹子號”炮艇來到摩洛哥漁港阿加迪爾,派了一些人登陸視察,接著又悄然離去。此舉不僅是警告法國在非洲的擴張,而且是表明德國覬覦非洲的強烈意向。
此時,倫敦正沉浸在一片歡樂飲宴、歌舞升平之中。一向愛管閑事的丘吉爾,慣於對本部職權以外重大問題發議論,提建議。於是,他給內閣成員送去了厚厚的一摞備忘錄。
丘吉爾認為英國海軍蓋世無雙,不把後起的德國海軍放在眼裏。兩年前在議會中他曾把海軍大臣提出要造六艘裝備135英寸口徑大炮的主力艦計劃視為驚慌失措,並且因擔心實行社會改革計劃缺錢而激烈地反對增加海軍預算撥款。
現在,丘吉爾猛轉180度,得出英德戰爭不可避免的結論,成為未雨綢繆的積極備戰派。
1911年8月23日,帝國防務委員會舉行會議,聽取陸軍部和海軍部關於戰略計劃的報告。會議同意了丘吉爾備忘錄中關於戰爭主要將在法德兩國陸軍之間進行,戰爭一爆發,英國即向法國派遣遠征軍的意見。
帝國防務委員會議還證實,海軍在保證英國遠征軍安全渡過英吉利海峽赴歐洲大陸與法國並肩作戰這一問題上,沒有作任何計劃。為此,首相阿斯奎斯決心更換海軍大臣麥克納。
阿斯奎斯決定加強海軍部,擬調丘吉爾去接替海軍大臣麥克納。盡管丘吉爾行為有些古怪,過分熱心地對別人主管的工作評頭品足,引起比他年長得多的內閣成員的反感,但他在貿易和內政大臣崗位采取的積極行動,顯示出他是個富有堅強毅力、決心和組織能力的治國人才。
1911年9月下旬,阿斯奎斯征求丘吉爾對改任新職的意見。
丘吉爾覺得大戰將臨,海軍部的工作大有用武之地,加之輿論對他鎮壓勞工運動大加撻伐,自己名聲已臭,不想在內政部再待下去,寧肯改任官階較低的海軍大臣,便滿口答應了首相。
1911年10月25日,丘吉爾以一個工作狂的麵目出現在海軍部。他一上任,立即在海軍部建立了參謀人員值班製度,規定值班人員在必要情況下應發緊急警報。他極力造成一種臨戰氣氛,促使部內各級人員相信來自德國的進攻已迫在眉睫。
丘吉爾在辦公室的牆上掛了一幅北海大地圖,他讓參謀人員用小紙旗在圖上標出德國海軍兵力部署的變動情況。他認為這不僅可以使自己一上班就能詳細了解敵方艦隊的活動情況,還可以使自己和海軍部的同事“經常保持敵情觀念”。
丘吉爾把家搬進了海軍部大樓。他經常乘坐皇家海軍的“魔女號”快艇外出視察海軍部隊,幾乎走遍了所有最主要的海軍基地,視察了所有的大型軍艦,詳盡地掌握了海軍各方麵的第一手資料。
丘吉爾仿效陸軍,在海軍創設作戰參謀部,把指揮權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他接連更換了年老資深但觀念陳舊的第一、第二部務委員。他在樸次茅斯開辦海軍作戰學院培訓參謀人員。
丘吉爾將大臣同幾位部務委員集體決策的傳統工作方式,改變為向部務委員發號施令,引起一些將領的不滿。但是他的改革卻在下級軍官和水兵中大得人心:提高了下級軍官的待遇,取消了對犯輕微過失者的體罰,提高了士兵的薪餉,讓優秀士兵有機會升任軍官。
海軍《艦隊》月刊主編說,英國“海軍曆史上沒有一位大臣比丘吉爾更確實地對海軍士兵的處境表示過同情”。
丘吉爾決定改用昂貴的石油替代煤炭作為軍艦燃料,從而大大提高了航速。英國當時不產石油,丘吉爾說服政府,以200萬英鎊之巨資成立英國——伊朗石油公司並購得其控製權。
丘吉爾還決定改進艦艇裝備,包括將主力艦上135英寸口徑炮換成15英寸的。後來實踐也證明了他的決定的正確性。
丘吉爾本來不懂海軍,但他“在養兔場內到處打洞”的一係列舉措卻搞得有聲有色,短期內就大大提高了英國海軍戰鬥力。他成功的秘訣是請學識淵博的海軍上將約翰·費希爾當顧問,虛心請教,在實踐中學習,迅速地使自己從外行變成了內行。
後來,當丘吉爾離開海軍部時,原陸軍大臣基奇拿對他說:“您永遠可以引以自豪的是,您已使英國艦隊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大戰爆發前,丘吉爾就在7月中旬把一年一度的例行軍事演習改為戰爭動員訓練,通過動員訓練,艦隻和全體海員都做好了打仗準備。親自率部上前線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訪問塞爾維亞時被刺客槍殺。以此為借口,奧匈帝國宣布向塞爾維亞開戰。
塞爾維亞地處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因為容易引發戰爭,一向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幹這個火藥桶一旦點燃,整個歐洲的戰爭機器都將急速地運轉起來。
局勢一下子緊張起來,空氣中似乎都充滿了火藥味。每個人都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憂心忡忡。丘吉爾卻是興高采烈。
好鬥的丘吉爾愛好冒險的勁頭又提了起來,迫切希望顯示一下自己的軍事統率才能。他在寫給妻子克洛門第娜的信中說:
萬事有艱險,萬物皆毀滅。我感到有趣、快樂和幸福。這不可怕嗎?對於我來說,參戰完全是引人入勝的事。
讓上帝原諒我這些醜惡而輕率的情緒吧!
在內閣會議上,丘吉爾竭力主張英國盡快參戰,然而內閣沒有同意。會議結束後,大家都疲憊不堪,隻有丘吉爾還是那麼精力充沛的樣子。
“嗨!史密斯、艾特肯,你們別這麼無精打采的,一起去吃飯怎麼樣?我請客。”丘吉爾熱情地邀請道。
史密斯和艾特肯看著興致勃勃的丘吉爾,不禁相對苦笑了一下:“溫斯頓,真搞不懂,你怎麼好像工作越多,反倒越有精神呢?”
丘吉爾放聲大笑,帶著他們來到海軍部吃飯。飯後,又邀請大家打橋牌。
“我認為,宣戰是遲早的事。何不早些參戰,速戰速決呢?”丘吉爾一邊出牌,一邊繼續說服史密斯和艾特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