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2)(1 / 3)

東山再起(2)

畢加索對他的評價是:

要是他是個職業畫家的話,準可以不愁吃穿。

如果說繪畫還隻是丘吉爾新的業餘愛好,那麼,寫作則是他固有的專長。

在處於政壇邊緣乃至界外的歲月裏,丘吉爾大大地拓展了寫作的領域,開始進行大部頭乃至多卷的著述,並由此獲得非常可觀的收入。

早在當陸軍大臣時,丘吉爾就開始了《世界危機》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寫作。

1922年12月,丘吉爾在法國南方夏納租了一幢別墅,拋開一切無關事務,把自己的超群才幹和驚人的記憶都集中於此書的寫作上。從這本書開始,他采用了向秘書口授的方式寫作。

丘吉爾總是嘴裏咬著沒有點燃的雪茄,在房間裏來回踱步,一麵思索,一麵口授內容。起初輕聲細語地敘說著每一句話,等到他覺得措辭清楚妥當之後,再高聲向秘書複誦一遍。每天他能口授英文三四千個詞。

1923年,《世界危機》在《泰晤士報》上連續選載,當年出版了前兩卷。這兩卷得到兩萬英鎊稿酬,丘吉爾用這筆錢在倫敦東南不遠的肯特郡韋斯特漢姆附近購買了卡特維爾莊園,這是他後來公餘休假和退休至逝世前經常居住的地方。

到1929年,這部四卷五冊長達2000頁的巨著全部問世。

《世界危機》在敘述從1911年開始的十年間世界性重大事件,鮮明地貫穿了英雄創造曆史的觀點,實踐了丘吉爾“創造曆史的最好方法是把它寫出來”這一原則。

其中敘述丘吉爾本人活動和作用占了重要的地位,並且提出這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戰略問題上持正確觀點的,多半不是職業將領,而是職業政治家包括他自己這一看法。

書中的傲慢自負曾引起軍界、政界的軒然大波。但不管怎麼說,在歐洲,政治家能夠在記述自己參與領導的曆史大事中進行深思的,自愷撒寫《高盧戰記》以來,丘吉爾乃是第一人。

1930年,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經《新聞紀事》雜誌連載後出版,接著又出了美國版,都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這本經埃迪·馬什仔細潤色過的書,丘吉爾晚年還津津樂道是他“以往寫的一部最好的書”。

此時,丘吉爾的文學技巧已臻於圓熟,《泰晤士報》評論此書說:“幾乎沒有人能夠用一隻如此有把握的手,去撥弄所有的琴弦:幽默,亢奮,不動聲色的嘲諷,對已消失的習俗和榮耀,令人感傷的遺憾,追尋友誼。”

接著丘吉爾又著手寫《瑪爾巴洛傳:他的生平和時代》。他決心把這本書寫成學術性傳記。

1932年丘吉爾曾去瑪爾巴洛戰鬥過的德國巴伐利亞和奧地利考察古戰場遺跡,因為喝了髒水還染上了傷寒。

丘吉爾先後聘請兩個牛津大學曆史係優秀畢業生做助手,代他到倫敦、巴黎、維也納等地搜集和整理原始資料,調查和利用瑪爾巴洛家族後代和遠親的收藏品。

《瑪爾巴洛傳:他的生平和時代》四卷先後於1933年、1934年、1936年、1938年出版,附有許多腳注、文件、複印件和實物插圖以及作戰地圖,對傳中主要事跡的考核、詳述和評價,都超過了著名曆史學家麥考萊等人的有關作品。

這部緬懷祖先的史學巨著,對於後來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擬訂係統的軍事戰略,加強外交上的大聯盟,發揚瑪爾巴洛傳統、進行自我教育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總統肯尼迪特別愛讀這本傳記。

1933年初,丘吉爾同倫敦出版商卡塞爾簽訂合同,預支稿酬撰寫《英語民族史》。在寫這本書時,他甚至聘請了研究維多利亞時代的曆史學家當他的高級助手。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此書已大體完成,但因戰爭等事中斷,直到1958年才出齊四卷本。

這一時期,丘吉爾還在報刊上發表一係列文章,出了不少小冊子和演講集。他的稿件總是寫得整齊清爽,他很守信用地按時交稿。他平均每年獲得10萬美元、約合兩萬英鎊的稿費收入,但需從中支付助手報酬和資料費。

丘吉爾著述頗豐,到了後來的1948年至1954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六卷。

寫作期間丘吉爾每天工作八小時,口授1萬個詞語,有兩個能幹的助手班子為他服務。

在寫作本書時,他還邀請了一批軍事專家、曆史學家和文學家,幫助核對事實、查閱資料,解答他本人不甚了解的問題。該書第一卷上市時,幾個小時就賣出25萬冊。

全書出版後,英美多家雜誌高價競相爭取連載權,美國《生活》周刊以200萬美元奪標。《星期日泰晤士報》說:“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多。”1953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丘吉爾的文風犀利、幽默、直率、愛鋪排,其雄辯的措辭輕快又尖酸。他的不少名言膾炙人口,如“在戰爭時,堅決;在失敗時,反抗;在勝利時,慷慨;在和平時,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