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戰爭時:堅決剛毅。失敗時:頑強不屈。勝利時:寬容敦厚。和平時:友好親善。——丘吉爾丘吉爾附錄經典故事
口吃的孩子也能當演說家
小丘吉爾出生在貴族世家,家庭條件很優越,在當地享有很高的名望。但是,小丘吉爾似乎一點都沒有繼承那個家庭的高貴血統,他呆頭呆腦的,上課的時候總是不知道在想什麼。這還不算,小丘吉爾還有口吃的毛病。在班上他的成績永遠是最差的,可是他從來都不在乎。這讓老師很是討厭他。
一天,老師發現在教室角落裏的小丘吉爾又不知道在想什麼。於是,老師很生氣地問:“丘吉爾,你在幹什麼?”可是小丘吉爾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根本沒有聽到老師在叫他。
老師更生氣了,他走到小丘吉爾的麵前,氣憤地拍著桌子說:“如果你還不回答我的問題,我就把你趕出去。”小丘吉爾驚慌地站了起來,但還是什麼都沒有說。
老師發怒了,大喊著:“你把你父親的臉都丟光了,將來你隻能做個可憐的寄生蟲。”
“不,我我我我要做做個演講講講家。”小丘吉爾的話還沒有說到一半,同學們就“哈哈哈”地大笑起來。
放學的路上,一群同學追了上來,他們圍住小丘吉爾,嘲弄地對他喊:“講話都講不全,還想當演講家?”“做夢去吧!”
小丘吉爾想辯解幾句,但自己就是說不出來,他開始著急,結果越是著急越是說不出來,他漲紅了臉。
同學們嘲弄夠了,就一哄而散,轉眼間就剩下了小丘吉爾自己在空蕩蕩的路上。
他努力地忍著,不讓淚水流下來,小拳頭攥得緊緊的。
回到家裏以後,父親看到兒子很是驚訝:小臉繃得緊緊的,和他說話也不理。從前如果是在外麵挨了欺負,回到家裏,兒子不是哭就是鬧。如果沒有挨欺負,回到家裏就會到處亂翻。今天這副樣子還從來都沒有見到過。
父親急忙跟在後麵問,最後被問得急了,小丘吉爾終於開口了:“我我我要當當演講家。”兒子甩下這句冷冰冰的話就回自己屋子裏了,任憑誰去敲門都不開。
屋子裏,小丘吉爾對著牆上的那麵大鏡子,開始練習說話。他把每個單詞的音節都一個音一個音地讀,然後連起來讀出整個單詞,最後再一個字一個字地糾正。
練習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就開始把幾個單詞放在一起連著讀,一直到最後,他把整個句子連起來讀。
從那天開始,他像換了個人似的。他不再害怕同學們的嘲笑,在課堂上主動要求起來朗讀課文,盡管還是會口吃,讀得也不連貫,但是,小丘吉爾在努力。
回到家裏,他就對著鏡子大聲地一遍一遍地說話,直到最後,他能夠很連貫地說一個句子,甚至一大段話。
後來,他還背誦了大量的著名的演講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丘吉爾終於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在同學和老師的麵前展露了他幽默風趣的口才。這個口吃的孩子,後來竟然成為了英國的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講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人。
丘吉爾愛繪畫
丘吉爾作為叱吒風雲的著名政治人物,受人景仰。英國宮廷畫師約翰·萊沃裏評價說:
“如果他當初投身繪畫而不是從政,相信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
英國曆史學家戴維·庫柏斯於2003年12月出版的《溫斯頓·丘吉爾的繪畫生命》一書介紹,丘吉爾是於1915 年才拿起畫筆的,那時他已經40歲了,算是半路出家。
當時,作為一戰協約國一方的英法聯合艦隊遭遇德軍重創,損失慘重,身為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引咎辭職。鬱鬱寡歡的他後來又來到西線服役,心想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此終結。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丘吉爾迷上了繪畫,從此欲罷不能。正如該書序言中丘吉爾女兒瑪麗·索馬斯所寫的那樣:
隻有沉浸在繪畫中時,他才有勇氣直麵風暴,排遣心中的鬱悶,並且最終爬上政治生涯的高峰。
對於繪畫的“心理治療”功效,就連丘吉爾自己也承認:“從來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繪畫這樣讓我如此投入,忘卻自我。”
在丘吉爾的繪畫裏找不到戰爭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美麗的陸地風光和波瀾壯闊的大海。
1945年,他還完成了一幅反映田園風光的《科摩湖畔》。納粹德國投降後,下台後的丘吉爾依然熱衷繪畫,1946年他完成了《繆斯河邊》。
丘吉爾曾感慨:“如果不是繪畫給我的精神支持,我恐怕活不到今天。”
年譜
1874年11月30日,丘吉爾誕生於英國牛津郡。
1893年8月,被桑赫思特皇家軍事學校錄取。
1895年1月,通過桑赫思特皇家軍事學校畢業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