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男性的心理

1.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目前,在我國社會上流行著兩種錯誤的性觀念,一方麵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封建性觀念;另一方麵是受西方國家“性解放”影響的觀念。對這兩種觀念應當有正確的分析,明辨是非,這是少女們青春期性道德養成的重要思想基礎。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在保護少女自己的同時,也讓家長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可以這麼說,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是少女們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過於保守和過於開放的性觀念

有些女孩子,一想到性或提起性,或聽到別人談論性時,就會不由地心跳加速,麵紅耳赤,羞於啟齒;這些女孩子思想保守,錯誤地認為應當抑製性,對性持消極態度;還有一些女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性,終身不敢踏入雷池一步。而有些女孩子則相反,追逐著性,一腳踩上的卻是色情淫穢的沼澤,且越陷越深。少女們正確性觀念的匱乏,往往會導致自己的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還會給他人或身邊的親人帶來一定的傷害。

在如今這個社會中,13歲中學女生去醫院引產並不罕見,也不奇怪,因為此類事件經常見諸於報端。北京曾經就發生過有一位中學女生在家裏生了孩子之後,把孩子扔下樓去的事件。在報紙上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美國的一位母親在她女兒13歲生日時送給女兒的禮物是避孕用的安全套,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中國,青春期的少女們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才是最重要的。隻有少女們的性觀念正確了,才能明辨是非,區分善惡,懂得美醜,才能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才可能養成良好的性道德。

據有關的調查發現,在臨近暑假末的這段時間,各大醫院的婦產科頻現稚嫩的麵孔,人流手術出現了一個小高潮。據有關醫學專家指出,流產手術“無痛化”後,不少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們不把它當回事。十八九歲女孩做人流已很平常,而20歲左右流產多次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南京的某婦科醫院的一位護士長翻開當年7月份以來的“人工流產登記表”說:“進入暑期以來,前來醫院做人流的年輕女性猛然增多。7月人流手術總計1100多胎,比上個月多出近200胎。而8月份,平均每天人工流產數量明顯比7月份多。”“人工流產登記表”上20歲左右女性占比例最大,十八九歲也不在少數。在7月初一張登記表上,竟赫然出現13、15歲這樣的低齡。這位護士長還說:“20歲以下少女做人流手術已經很平常,每天都會遇到好幾個,有時還會出現一些稚氣未脫的青少年。”

在這本“人工流產登記表”上還記載著這樣一些情況:19歲,流產4次;21歲,流產7次;25歲,流產15次……登記表上記錄著,不少女性已經多次流產,流產次數最多者竟為16次。這位護士長還告訴人們,不少女性登記時隱瞞流產史,躺到手術台上才不得不說出實情。據門診醫生介紹,“無痛化”後,流產術在無任何痛苦狀態下實施的手術,幾分鍾內徹底地完成手術,術後醒來後根本沒有不適感,因此很多少女們不把流產當回事,因此重複做人流的人數開始不斷增加。婦產科醫生指出,連續多次做人工流產手術,容易造成年輕女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感染等疾病,甚至導致不孕。所以人工流產手術對少女的危害還是很大的,因此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對於正處發育期的少女來說還是顯得尤為重要的。

缺乏正確的性觀念,容易釀造悲劇

缺乏正確的性觀念,甚至在有些時候會導致一些悲劇的發生。有一位名叫張娟的16女孩竟為了性而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奶奶。16歲花朵般的年齡,應該是憧憬未來、心靈無塵的年齡,卻因為正確性知識的缺乏釀成了這一幕悲劇的發生。故事發生在一天下午,16歲的少女張娟領了兩個男孩回家睡覺,奶奶看到後批評了她,於是她便嫌奶奶煩,打了奶奶兩個耳光,並喪心病狂地親手掐死了最疼自己的奶奶。

另外還有不少的女孩子懷孕後不敢告訴家人,就自己到藥店買人流藥吃。墮胎藥品是一種處方藥,沒有醫囑是不能亂吃的。有一個15歲的女孩自己吃人流藥品沒有流盡,下身一直出血,隻好到醫院做清宮手術。還有不少女孩雖然性觀念開放,但對性知識知之甚少。有的女生竟不知道男女性交後會懷孕生育,因而月經停了也無所謂,肚子大了還以為是發胖。很多女孩到懷孕三個月後,腹部明顯凸出才到醫院做人流。據婦產科的醫生介紹,低齡少女做人流手術容易造成子宮穿孔、宮頸裂傷等損傷,出血也往往比較多。另外,過早的人流還會給少女們的心理帶來陰影,給日後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因此,少女們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已急不可待。

少女們應該明白,不能孤立地片麵地去追求享樂,除了要考慮到家人的感受外,還要考慮到安全性。所以要具備正確的性觀念:第一個要負責任;第二要安全。

從安全和責任兩方麵來講,正確的性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性病、艾滋病,它們都是可以通過性途徑傳播的,如果不慎感染上了性病、艾滋病就會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不但會加重父母的負擔,也會對以後自己組建的家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性病現在是一種比較容易治療的疾病,但是,艾滋病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徹底治愈的方法,而且治療費用也非常昂貴,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給家庭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所以在此奉勸青春期的少女們,不要為了一時的享受而去放縱自己,因為放縱後的苦果苦了自己的同時,也傷了家人。

關於“性”的話題,曆來就被世人爭論不休,究竟是該保守還是該開放?通過閱讀本節,相信你的心裏已經有了答案。是的,不管是過於保守還是過於開放,都是不正確的。應該客觀地認識“性”,理性地駕馭“性”,把握好尺度和分寸。

2.性夢不是下流的表現

由於青春期的孩子沒有受過正規的科學的性教育,所以對自己身體發育和一些生理現象缺乏正確的認識,產生種種困惑。他們對自己在睡眠中夢到的色情場麵感到內疚和不安,就會認為“自己怎麼這麼下流,這麼壞”。其實性夢與道德品質毫無關係。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種種自我控製和自我禁忌,但到了睡熟之後,大腦皮層的這種強有力的抑製將暫時消失,於是性的本能反應和欲望在夢中得到反映。其實性夢的本質是一種潛性意識活動,是人類正常的性活動之一。

苔妮是個地道的書迷,從小學開始她就沉迷於各種各樣的書籍,汲取各方麵的知識。所以苔妮的學習成績一直很棒,在高中這段期間受周圍同學的影響,她迷上了一些愛情小說。那些曲折的故事逐漸進入了她的生活,她的情緒會隨著主人公的遭遇而變化,也幻想自己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書中多少都會涉及到的那些關於情愛的描寫,偶爾也會出現在苔妮的夢裏。一開始,苔妮沒有太在意,隻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可是隨著次數和頻率的增加,她有些不知所措了。為了避免自己再想這些,她停止看小說,把自己再次扔進了題海裏。可盡管如此,那些情景還是沒有遠離她,依然會在不經意間闖入她的夢境。

她不敢和同學說,更不敢告訴父母,怕他們嘲笑、責怪自己。苔妮覺得自己仿佛被下了詛咒,永遠也逃不出去了。

苔妮是典型的受到了性夢的困擾,而且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其實性夢是對性反應進行自我評估的簡單方法。性反應正常的人在夢中能夠夢到自己喜歡的、模糊的異性形象,夢見自己與他性接觸。性夢中的情節越是接近生殖器官這一步,身體內越是能夠出現強烈的生理反應,從側麵越能表明你的性反應及性功能能力的好壞。

性夢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如可以在夢中與異性發生性行為,如擁抱、親吻、撫摸等,但其特點都與性有關。對於那些處於青春期或獨身的男女來說,性夢也是一種釋放性欲的方式,使人在生理上得到瞬間地緩釋與宣泄,既安全又有效。故性夢不僅對人體無害,還有一定的益處。所以青少年不要有心理方麵的壓力,青春期過後會慢慢恢複。

青少年應該認識到,性夢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現象,而且跟道德品質一點關係也沒有,完全用不著自尋煩惱。這種現象並非病態和邪惡。當性夢出現時,完全不必緊張、恐懼,也無須竭力去製止,而應順其自然,泰然處之。同時,還應該讓自己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將精力集中到學習和工作中去,不要看不健康的書籍、影視片和錄像帶,抵製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精神汙染,正確了解性知識,不要將正常的生理現象看得神秘莫測,也不要沉湎於性的問題而想入非非。

由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自我控製的能力,所以在平時埋藏在心底沒有表達,到了熟睡之後大腦的控製暫時消失,於是性的本能和欲望就會在夢中得到反映。性夢的心理效應在於給性意識或潛性意識願望以幻想性的滿足,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現實活動中性活動未能滿足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性夢是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它隻是青少年性自慰行為之一,它在滿足性生理需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青少年一定要正確看待它,性夢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並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所以沒有必要有心理方麵的陰影或壓力。

其實做性夢是正常的,並不是下流、淫蕩的行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做性夢是性生理逐漸成熟的反應,對於身體和心理的正常發展都是有利的,要正確的看待。想要抑製性夢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一個開朗、豁達的心態,多培養些興趣愛好,多交些朋友,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

3.擺脫青春期的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心理矛盾激烈衝突,心理狀態嚴重失衡,也可指精神麵臨崩潰或精神失常等。它是由急性心理所引起的心理反應,受應激事件、對該事件的認知和應付方式、人格特點等因素的影響。

青少年期是個體身心全麵發展的時期,就像心理學家霍爾所說:“此時的男孩和女孩們處於一個騷動的年齡,一個與情緒衝動、精神混亂有著必然聯係的發展階段。”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生理發展不平衡,由於心理還未成熟,往往會造成身心發展的種種特殊矛盾,出現一係列的心理危機。

引起青少年心理危機的原因

某市高一學生李某,今年16歲。他在小學、初中時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但升入重點高中後,因班上“高手”如雲,競爭激烈,他的心理壓力很大,總是處於極度緊張之中。隨後便出現了頭痛、失眠、焦慮、煩躁等不良反應,平時還經常與同學發生衝突,回到家裏也經常發脾氣,甚至摔東西、罵人,對父母的態度很凶,揚言再也不讀書了,要去出家當和尚。一向溫順聽話的孩子為何突然就變成這個樣子?在父母的陪同下一家人來到醫院谘詢,父親怒氣衝衝,母親淚流滿麵,他自己也站在一旁垂頭喪氣。了解情況後,醫生先和他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然後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引導他如何正確對待現實問題和擺脫心理困境,並且向其父母介紹了有關的心理衛生知識和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危機期。第一次谘詢後,他自己及其父母的心情如獲重釋,第二次谘詢時,情況明顯好轉,他已經能與父母、同學和睦相處了,第三次谘詢時他高興地說自己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