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生活中像李某這樣出現心理危機的人有很多,隻是他們當事人對此並不知情,往往等到事情嚴重時才意識到。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引起青少年心理危機的原因有哪些吧:

1.學習方麵的煩惱:青春期在學習方麵容易出現的煩惱是個體無法進行學習或學習非常困難。如:初三畢業班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中,排名前五位的全部屬於學習方麵,這主要包括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能力低、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焦慮等。

2.人格上的煩惱:在青春期,隨著自我意識的飛速發展,總試圖與他人做比較,因而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短處,如社會意識低、意誌薄弱、缺乏魅力等。

3.性心理障礙:由於生理方麵的快速和明顯的變化——身高、體重迅速增長,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性器官的成熟——醜小鴨開始向白天鵝過渡。青少年開始注意到異性,容易產生和異性在一起的欲望,或表現出對異性的故意疏遠和排斥,或迅速爆發“狂熱戀情”,並認為自己對愛情是認真的嚴肅的,不是鬧著玩的,但是實際上自身對什麼叫愛情以及愛情所包含的社會責任、義務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對異性帶有很大的好奇和模仿成分,這恰恰是心理發展不成熟的反映。隨著社會的發展,營養攝入的增加,以及大眾傳媒的影響等因素,個體的性成熟時間大大提前,而心理成熟則相對滯後,加上來自社會的束縛和影響,容易導致個體產生性心理方麵的障礙。因為青春期性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易導致很多煩惱。另外,與父母、老師等長輩的交往,也會出現很明顯的隔閡。

4.自我意識的迅猛增長與社會成熟相對遲緩的矛盾:由於心理的迅速發展——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以及自我意識的迅猛增長,青少年們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希望別人不再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孩子,他們渴望自立,獨立決定自己的問題,希望自己提出的觀點和建議能得到承認和尊重,試圖在平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與父母以及其他成人的關係。在他們的心目中,友愛、平等、自由和正義才是人類文明的最高理想,是值得誓死捍衛的,單以這樣的最高理想來衡量現實社會,結果往往會發現大量不可忍受的社會“黑暗麵”。於是,開始故意和老師、家長對著幹,在行動中表現出衝動、偏激、搖擺、脆弱的一麵,表現為逆反、憤世嫉俗或逃避現實、離家出走等等。

5.情感動蕩與外部表露的矛盾:生理上的巨變,學校、家庭以及社交方麵的各種問題必然會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動蕩,而情感的動蕩又需要得到適當的釋放才能獲得平衡,這本身是身心調節的正常規律。但是由於青少年認識能力的發展和自控能力的增強,內心的情感反被壓抑了下來,得不到釋放,他們內心激動、高興或苦惱,表麵上卻看起來十分平靜,沒有什麼異常反應。心理有話很想找人傾吐、述說,可是碰到有些長輩、老師又遲遲不肯開口,久而久之就變得焦慮、閉鎖、悶悶不樂,或“在沉默中爆發”!

從整體上來講,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大體可分為生理因素與社會因素兩類。生理因素導致的危機指的是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危機,具體表現如青春期發育的生長危機、身患疾病、妊娠、分娩期造成的生理功能的紊亂等。社會因素引起的危機是指人在社會關係活動中不可避免的危機,包括親友突然死亡、戀愛關係的突然破裂、失去愛物而產生的情感危機;重要考試失敗、失學、失業、晉升失敗而產生的事業危機;遭遇災禍如急性殘廢或急性嚴重疾病、破產或重大財產損失、自然災害、海難沉船、飛機失事、受傷、被奸汙及其他意外事故等而產生的心理危機。

如何應對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生活中由心理危機而引發的自殺、殺人、投毒、放火等青少年犯罪案例屢見不鮮。因此青春年應該懂得進行自我調適,可防患於未然,保持身心健康。那麼,該怎樣才能應對這種心理危機的出現呢?

1.調節情緒。情緒,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如果愈演愈烈,不加節製,就會導致心理失衡,損害健康。情緒是個體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情緒的好壞在於你怎樣認識事物。可見,一個人的心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通過對某種價值觀念或認識的修正,來達到情緒上的重新調整。如果從某個角度來看,可能會引起消極的情緒,產生心理壓力,繼而出現心理危機。這時隻要轉換一個視角,常會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壓力也會迎刃而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吃虧是福”等都是屬於通過修正觀念來重新調節情緒的至理名言。

2.善於宜泄內心感情。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傾吐心中苦衷,謀求友人或心理醫生的疏導和勸解。也可通過日記將自己的苦惱溢於字裏行間,抒發,排解內心的不快,以此得到自我寬慰。

3.善於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走出鬱悶的樓房,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壯麗的山川、幽靜的名勝古跡是陶冶人的情操、調整情緒、恢複心理平衡的好去處。

青少年期的身心巨變及可能會是一種危機,但也可能會是一種轉機,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曆這樣一個動蕩的階段而走向成熟。

4.如何度過“性饑渴期”

青春期,被人喻之為美好的花季,是由少年長成青年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身體迅速發育,性生理迅速成熟,心理學家們稱之為“心理動蕩期”或“心理風暴期”。但他們心理上則往往還處於“斷乳期”,因此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或“性饑渴期”。這是青春期的兩個重要階段,也是最容易產生感情的困惑和心理上的挫折感的階段。

心理與生理上的不同步造成了孩子心態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穩定,極需有人為他們精心導航,需要他人的理解,其日益強烈的獨立人格也在健康發展。麵對這一段“性饑渴症”,他們又該如何度過呢?

如何安然度過“性饑渴症”?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在生理上成熟了,也就有了性興趣和性渴望,對性敏感好奇。然而社會並不允許這個階段的孩子去探索性或者獲得性的滿足,於是青少年人會有一段相當長的“性饑渴期”,即未成年人生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來自於視覺上的性饑渴就會轉移成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們受到心理變態的威脅,一旦有機會壓抑的性饑渴就會爆發。就好比是核能,如果緩慢釋放就有利於社會,反之如果積聚後爆炸就成了毀滅社會的原子彈。

對於青春期青少年們來說,壓製和扭曲自己的“性饑渴”,是非常有害的,而且常常會造成各種各樣的病態。社會上很多青少年性犯罪大都是不正確引導造成的,尤其是殘缺家庭青少年、殘疾青少年和越軌青少年更應該正確看待自己的“性饑渴期”。正常發育的青少年,15歲開始就有了性能力,但是一般到25歲才能有正常的性生活,在這十年的性饑渴期,青少年可以采取一些適當的措施,如和異性一起唱歌、跳舞,談戀愛時說一些甜言蜜語,甚至可以和異性有身體的接觸,總之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性是正常的生理需要。

青春期“性饑渴期”的現實存在,是人類為了獲得目前這種文明的生活方式所做出的一種“犧牲”。讓青少年過早的探索性確實有很多危險,這種危險在於當前的青少年對於人的內心、情感和幸福還不具有豐富的知識,因此在探索性的過程中,很難正確地把握。目前的青春期教育,偏重於科學性、偏重於理性,對於情感的知識是目前青春期教育所欠缺的。這對於學校教育來說,是無可厚非的。科學的理性的書本無法給性以色彩豐富和充滿激動的指導,而關於情感的教育更應該由家庭來承擔。由於情感教育的欠缺,由於如何麵對生活的教育的欠缺,現在的青少年才不得不忍受“性饑渴期”。由於人總是朝著自由和解放的方向發展,也就是在保證安全、幸福的前提下總是更符合人的真實天性,而不是拋棄人的真實天性。所以在以後,對情感的教育會更加強化,青少年能更早的獲得豐富的情感知識,因而能更早的結束“性饑渴期”,回複人的天性,“性饑渴期”在當前很可能是合理的,但不一定一直都是合理的。

過去所忌諱的“性”教育問題在當下是一個無論如何不可忽視的問題。性的發育是十分自然的生理現象,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體上各器官和性機能發育已逐漸成熟,有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要求,但由於社會閱曆淺,思維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都比較低,並且還缺乏兩性社會道德規範方麵的知識,人的性本能是每個人在青春期時逐漸發育形成的,孩子在12~18歲這一階段,身體迅速發育,此刻他們的能量代謝率平均值要比18歲以後高8倍。如此非常發育勢必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影響,尤其是此時孩子的內分泌變化劇烈,性腺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從幾乎為零增長到與成人相差無幾,這樣在孩子身上的性機能能量也急劇增加,這一時期被專家稱之為“性饑渴期”,也是孩子在這階段“十八變”的客觀原因。性激素造成的性刺激打亂了孩子原來的心理平衡,使得孩子的心理也產生了因人而異程度不同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使得不少青少年因性問題而困惑、疑慮和苦惱,甚至誤入歧途,做出自己追悔莫及的傻事或錯事。為了防止悲劇的發生,導致一些學生“越軌”、“墮落”的心理和生理原因,比如艾滋病,道德墮落等等,青少年一定要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性饑渴期”,為自己的人生打造一個好的基礎。

也許對於青少年來說,其實這並不意味著“墮落”,因為他們年輕,自控力還未同步成熟。但最起碼他們心中應該有一個標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都需要認真地衡量。

5.“性幻想”不是可恥的

男人幻想成群女人,女人幻想眾多男人。性幻想是人類最常見的性現象。每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性幻想。隻不過在出現頻率、長短、內容、性質以及對待它的態度等方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已。有人把性幻想稱作“白日夢”,一般說來,青春期是性幻想的活躍時期,而且少女的性幻想現象的發生率顯著高於男性。

“性幻想”是正常現象

青少年最典型的幻想就是性幻想,在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性幻想的內容都與異性交往有關。由於生理發育的成熟,他們逐步產生了性的意識,性心理的有關反應如性欲、性衝動往往是強烈並且容易被激發的。他們對異性的愛慕和渴望都是很強烈的,但卻又沒有勇氣向心目中的對象表露愛慕之情,於是便把在文藝作品,影視節目中所見到的兩性性愛情景重新組合,用自己的想象力編成由自己參與的性活動過程,以滿足自己的性欲要求。它的特殊在於鮮明的性愛色彩:對性知識有興趣,對異性生理結構好奇,對生育原因感到神秘,繼而對異性產生好感、愛慕和向往,在社交場合因異性的出現而緊張、興奮,並關注自己對異性的魅力,很想在異性麵前特別出色地扮演性別角色,並以嬌媚羞怯或執拗的神情對待異性的挑逗。在進入角色以後還伴有情緒反應,可能激動萬分,也可能傷心落淚,有時一個人坐著發呆,時不時地還會獨自發出微笑,有時脾氣又特別暴躁,動不動就莫名其妙地發火。這種幻想在入睡前與睡醒後以及在閑暇時較多出現。這種性幻想在人的青春期是大量存在的,是正常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