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認識初戀·第三節正確看待初戀
學生青春期性心理的教育藝術學生青春期教育與培養藝術
1.談戀愛有錯嗎?
“談戀愛錯了嗎?”這是一個被丘比特愛神之箭過早射中的高中學生朋友所提出的很實在的問題,它也是許許多多進入青春期後的少男少女們可能遇到的共同問題。即:為什麼不給他們這方麵的自由,為何要反對中學生戀愛。
故事一:
“我是一位16歲的中學生,最近有一位英俊的男生向我發出了那種信息,表示了希望與我要好的意思。搞得我心神不定,不知如何是好,經常不知不覺中就想到了他,幻想著那幸福的一幕幕。幾次上課對老師的提問都問答得牛頭不對馬嘴。我心裏卻非常矛盾、苦惱。我知道,我們同齡女同學中許多人已有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隻是不公開而已,從事的是地下活動,現在人家來找我,假如我太冷漠,到時別人找去了,豈不可惜。而我們的老師卻經常不厭其煩地在我們耳邊敲警鍾。這也不準,那也反對。可我們看不出這時戀愛到底有多大壞處,於是乎,地下活動更加火熱,秘密,水平更高。使老師對我們無可奈何,隻是說:現在不聽話,到時你們就會後悔的。請問:我們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壞處,為什麼不準我們有這方麵的自由?”
故事二:
這是關於中學生談戀愛的不同結局的故事。在一所學校裏,有一個男孩叫高輝,一個女孩叫吳嵐,自從上了高一,雙方就開始戀愛了。他們經常晚上外出,在咖啡廳或在一些娛樂場所玩,雙方親密無間。他們的父母知道了這些事情,於是對他們做思想工作,可是不管家長怎麼勸告,都沒用。終於有一天高輝的父母忍無可忍,使用了武力,可是令眾人沒有想到的是,他不但極力反抗,而且離家出走,這使高輝的父母感到有些無奈。相反,在同一所學校的李婷(女孩)和吳濤(男孩)也談起了戀愛,而他們談戀愛的方式和上一個事例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他們倆學習非常的好,在班級裏都是名列前茅。他們倆自從談了戀愛,就互相學習,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關心體貼,一起努力向前。
心理透析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異性,人性的本能促使對自己喜歡的異性去追求,目的在於將兩顆陌生的心融會在一起,這段追求的過程就是戀愛。
戀愛是創造和諧美滿婚姻的前奏,能否通過它來實現理想的目標,心理因素十分重要。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中學生也在談戀愛,麵對如此問題,許多成年人都是以強硬的語氣、氣憤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不允許,隻讓他們知其然,卻沒將有關道理講深講透,沒讓他們知其所以然;或者簡單、粗暴地對待、處理。以至於一些同學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口服心不服,或陽奉陰違。於是,在中學生的心中便起了這樣一個疑問:談戀愛錯了嗎?
其實,中學生之間的愛戀,隻不過是一種“愛慕”,而且這種“愛慕”也不同於嚴格意義上的愛情,隻是對對方有一種好感,便誤以為是愛情了。因此,中學生的戀愛一般有以下四個特點:
1.單純性。中學生投入戀愛的情感因素多數較為純真,較為單純,這種單純性與他們自身的經曆、閱曆、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有著極大的關係。他們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多數隻是把男女之間的異性吸引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對異性的性衝動來作為愛慕的因素,作為愛情對待。
2.矛盾性。有戀愛關係的青少年內心充滿了矛盾。他們既想接觸又怕被人發現,戀愛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並存。
3.模仿性。據有關調查發現,目前學生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戀愛現象,戀愛動機有相當一部分是出於對他人或影視劇的模仿。
4.不成熟性。戀愛中的中學生由於對於戀愛關係的發展結局並不明確,他們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但是對未來組建家庭,如何處理戀愛關係和學業關係,如何區別友誼和愛情都缺乏明確的認識。
中學生談戀愛是對還是錯?
1.思想尚未定型。中學生的世界觀尚未成熟形成,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還比較幼稚、片麵,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很大變化。今天的思想可能很一致,明天的就有可能產生分歧,後天就有可能分道揚鑣。所以,在現實生活中,高中階段談戀愛者失敗的占絕大多數,後來成為伴侶的就更少。
2.心理尚未成熟。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尚處在發育階段。在自我意誌方麵,存在一種“盲目的成熟感”,愛自以為是;在情感方麵,比較衝動而且感情轉移的也比較快;在意誌發展方麵,自製力較差。因而,中學生早戀中容易感情用事,變化通常也會很快,且沒有寬容和忍讓的度量,所以感情一定不會長久。
3.經濟尚未獨立,帶有遊戲心態。中學生的經濟來源還是父母,自己尚沒有自立能力,而從戀愛到結婚、生育,這一切都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況且,中學生的戀愛並沒有把結婚這一塊放在心上,抱有遊戲心態,因此成功機率非常小。如果把心過多的放在戀愛上不但會影響學習,有時還會造成別人心理傷害,所以不適合談戀愛。
4.高中是人生的關鍵時期。高中是打基礎時期,中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尚未確定,這一時期,人的精力最充沛,求知欲望最旺盛,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認識能力也最強。因此,高中時代是積累知識、增長才幹,自己將來從事的事業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並不具備戀愛的條件,也不是談戀愛的最佳時期。
由以上種種原因分析,中學生是不適合戀愛的。但是,當父母知道自己孩子戀愛時,不要一味的強烈要求他們中止這段感情,那樣隻會起反效果,隻有把以上的這些情況用最平靜、和諧的語氣告訴他,那麼結局也許會不一樣。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少年男女會對異性由疏遠到好奇,產生思念與愛慕之情。這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異性吸引現象,也是很重要的心理發展事件,並非思想不健康、下流。且從以上青少年戀愛的特點來看,這種戀愛不會一般不會持續的很長久。因此,青少年自己要做好各種心理上的準備,盡力地讓自己從戀愛的漩渦中退出來。
2.早戀恐懼症更可怕
晰是一位長相清秀甜美的女生,在一所很有名的重點高中上高一。當她來到醫院谘詢時,她的打扮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留著一頭短發,一身男式的休閑運動衫,連衣褲和運動鞋的顏色也是“中性”的,從她的穿著打扮方麵,我們看不出他一點女孩子的特點。這是她與心理谘詢師的一次對話……
晰的直爽直接體現在她的說話方式上:她與心理谘詢師剛開始談話,就開門見山:“我想谘詢專家,想解決困惑了我幾年的心理問題。我能不能搭理班上的男生呢?究竟怎樣與異性交往?有沒有中學生既談戀愛而又雙雙考上大學的先例呢?高中生談戀愛對學習是有積極的促進、影響作用,還是就像老師、家長說的那樣有害無益?怎樣處理早戀才能促進學習而不是影響學習成績呢?”
心理谘詢師聽了她迫不及待地提問,就猜出她的困惑跟情感有關,於是就耐心詢問:“是不是你和哪個男生相互有好感?”
劉晰接著問道:“我是要知道,我逃避了兩年多的早戀情結,究竟會多可怕?”
心理谘詢師說:“可怕?你怎麼會這樣想?初戀不是很美好嗎?”
她又說:“難道不可怕嗎?”
劉晰緊接著就疑惑地說,“上初三的時候,我有一個同桌,她聰明漂亮、成績優秀,和班上一個男生戀愛,結果兩人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中考時連普通高中都沒有考上。後來媽媽反複對我說:"千萬不能早戀!如果早戀了,就算你學習基礎再好,腦子再聰明,學習成績都會走下坡路,更別想升入好學校!所以我聽媽媽的話,絕不和男生有來往,結果中考時,我以滿意的成績升入最好的重點高中。”
心理谘詢師說:“是的,中學生談戀愛是不大合適,但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害怕也沒有必要,你現在擔心什麼呢?”
這時劉晰底下了頭,她沉思了很久,仿佛下定了決心,才緩緩地講起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我害怕男生的目光。上課時我不敢回頭,因為擔心回頭與某個男生的目光接觸。實際上我不是怕男生的目光,而是怕男生喜歡我,怕他們追求我,怕因此妨礙學習、葬送了前途。所以,上課時我連頭都不敢靈活轉動,生怕男生以為我看他們,然後就會有麻煩。我從來不打扮自己,而且總穿很落伍的衣服,就是為了不去吸引男生的注意。但是現在,我覺得自己太壓抑了,學習變得枯燥乏味。馬上我就要參加期末考試了,前天我又收到了男生的約會字條,還約我出去散步。麵對這些情況,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心理谘詢師平靜地說:“你想接受邀請,和他出去散步,是嗎?”
劉晰遲疑了一會,終於點點頭:“可是媽媽說,和男生交往等於早戀等於荒廢學業,而這也是被教訓證明過的例子。我不敢呀。”
心理透析
心理專家指出:上述事例中劉晰患的是“早戀恐懼症”。從一定意義上說,劉晰是一個單純向上的好姑娘,家長的話讓她一直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對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才會如此緊張。她沒有與任何一個男生單獨相處過,更別說談心了。可是現在考試在即,她卻高度焦慮,焦慮的背後是內心劇烈的衝突。家長的教誨使她認為應堅決關閉與男生正常交流的大門,但開始覺醒的成長發育意識又使她有與男生交往的渴望,於是在這種衝突中,她學習效率下降,並成為最使她恐懼不安的事情。這就是“早戀恐懼症”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當中,一些長輩害怕孩子過早地踏入“戀愛”的禁區,就以“早戀”的種種危害來向他們示威,讓他們從心理上對早戀產生恐懼感。有關心理專家指出:“早戀恐懼症”比“早戀”更可怕。劉晰害怕男生的眼光,害怕同他們說話,接到男生的字條更是心神不寧,這種恐懼心理已嚴重影響到她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需要馬上進行調適。
如何應對早戀恐懼症?
那麼,上述事例中的劉晰怎樣才能“脫敏”呢?心理專家指出:首先要讓劉晰轉變觀念,在方麵,她的父母應該起著關鍵的作用。劉晰回家後,要與自己的家長多交流和溝通,讓媽媽明白給女兒灌輸的觀點已給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媽媽要慢慢糾正自己對男女生交往的錯誤看法,認識到社會在進步,男生女生之間來往其實是蠻簡單正常的事情,男女同學也是可以經常談心的,隻是被她的父母想象得複雜了。
分析指出:如果說中學生談戀愛妨礙學習,那麼比起患“早戀恐懼症”帶來的對心理健康的傷害,哪個更可怕呢?事實上,完全禁止異性同學交往而造成的危害,比真正早戀帶來的危害更大!
此外,劉晰也要與其同齡人之間多溝通,也需要同齡人的心理安撫。從大量的心理谘詢案例可了解到,大多數中學生其實並不想陷入早戀,關鍵是,不想早戀的少男少女,也非常需要異性交往,在異性交往的實踐中,他們才能夠知道,怎樣做才能避免早戀。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重要的是把握分寸,隻要“發乎情,止乎禮”,男女同學間正常的交往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
對於劉晰的情況,心理專家給她開出了心理治療方麵的處方:每周與男生聊天兩次,每次不少於20分鍾。事實證明,男女生接觸並不可怕,除了早戀,男女生之間還有真誠的友誼。同齡人之間的心理安撫是最有效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劉晰基本上已經克服了自己焦慮的情緒。對此,她還說:“原來,男生也並不可怕,他們真是像我的哥哥、弟弟一樣,對我的弱點看得一清二楚,在學習上和生活中都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發,和他們在一起,我感到很安全、很開心。”她又說,“從此,我就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安心地搞好自己的學習了。”
3.青春戀愛中的抑鬱心理
國外一家心理雜誌社對戀愛中的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結果卻發現,青少年間的戀愛,很有可能使他們患上抑鬱症,一些人還會因此自殺,個別人甚至走上了殺人的道路。
前不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山地高中槍殺兩名同學的學生安迪威廉姆斯稱,他就是因為失戀導致精神壓抑才殺人的。一心理雜誌中提到:因青春期戀愛引起的抑鬱症,其實在15%~20%的青少年身上會有早期症狀的。如孩子日益孤獨、睡眠增加、飲食或行為改變等,這些症狀如持續出現兩周以上,最好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美國專家最後忠告:青少年不要過早地墜入愛河,應積極尋求自己的興趣點,好好學習。這樣才能讓自己健康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