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透析
故事中的女主角小莉就是因為小時候父母給她下了命令不讓他過早的談戀愛,可是後來有男孩追她時候,她卻不知道什麼是愛情,隻是覺得對方的各個條件都不錯,就以為自己喜歡對方。由於她父母的陰止她一直沒有和別人談戀愛。直到有一次她在大學時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所喜歡的一個男孩,而那個男孩也喜歡他,於是他們就展開了一次戀愛。小莉的父母沒有阻止。而且雙方的家長都同意了他們的交往。
什麼是愛情,我想大家都不知道,也許大家的答案很多,廚師會說:愛情是一棵洋蔥頭,你一片片剝下去,總有一片會讓你流淚的。如果你沒有流淚,那就不是洋蔥頭,而是一個茄子。愛情從不了解開始,以太了解分手。而醫生又會說:愛情是感冒,被愛情病毒感染的人,既瞞不了自己,也瞞不了別人,因為他抑製不住自己的噴嚏和鼻涕。愛情是一種病,隻能用結婚來治愈。其實不管愛情是什麼,這個答案根本就不重要。隻要我們能夠找到真愛那就是好的,那就是幸福的。
什麼是愛情?
如柏拉圖說的那樣,兩顆心靈很孤獨,彼此需要慰藉,就叫做愛情。其實這個說法很實在,正在於它很膚淺,從現象到現象,並不溯其本源。
實際的愛情過程不過是那個理想境界的若幹比喻而已,任何比喻都是蹩足的,因此懷疑產生了,懷疑又轉化為一種動力,又去苦苦尋求。僅愛情而言,無論用什麼方式找尋,始終都不是完美的,是徒勞的。因此,我們隻能放低自己的要求,把尋求愛情改為尋求幸福。我想能夠相濡以沫的婚姻,大概就能算是幸福吧,這又需要一個前提,緣分,婚姻就是一個緣,不過,這個緣有兩個接點,一個接點是姻緣,還有一個接點是情緣,姻緣包括人所生存的地域,職業,職位,行業。親屬關係,人際關係等等。這些因素在某個合適的時刻,便會促成男女結為夫婦。情緣是愛情的基礎,兩個人在更深層次交往之後,冷靜了容貌,性別,名利這些表層的吸引之後,才能找到一種想念的感覺。
愛情真的不是玩遊戲的,我們都不可以把愛情當遊戲,真的。看一看世間的聚散分離,有幾個人是隻有一個戀愛的,不要忙於追求愛情。在愛情裏的世界裏有許多是假的,但是也不能不相信自己的愛情,如果愛情來了,你去想要逃避。那你會後悔的,就像《後來》裏唱的一樣:有些人錯過了,就再也不在。所以要學著學珍惜。
愛一個人,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讓她幸福,讓她快樂。即使,要你選擇放棄。
沒有對愛的深思熟慮,很難會有成功的愛情;成功的愛情不僅是浪漫的,也是理智的,隻有成功的愛情才能造就美滿的家庭,才能相伴人生到永遠。
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被愛情所吸引,但有的在年紀小的時候就談戀愛,那時候他們懂嗎?人談戀愛沒有錯,但是你必須懂得怎麼樣去愛一個人,什麼是真愛。這樣你才會有真正的幸福。
怎麼樣去愛一個人?
愛一個人,就是在寒冷的夜裏,不斷為他斟上剛沸的熱水。
愛一個人,就是喜歡兩個人一起收盡桌上殘肴,並且聽他在水槽裏刷碗的音樂的時候再偷偷的拿他不曾洗幹淨的地方重洗一遍。
愛一個人,就有權利霸道的說:不要穿那件,難看死了,穿這件,是我給你新買的。
愛一個人,就是一本正經的催他去工作。卻又忍不住躲在他身後想搗幾次小小的蛋。
愛一個人,就是在撥通電話的同時,突然不知道要說些什麼,才知道原來隻是想聽聽熟悉的聲音,真正想撥通的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
愛一個人,就是把他的信藏在皮包裏,一旦拿出來看幾回,哭幾回,癡想幾回。
愛一個人就是在他遲歸時想上一千種可能,在想象中經曆萬般劫難,發誓等他回來要好好懲罰他,一旦見了他就什麼都忘了。
愛一個人就是上一刻鍾把美麗的戀情像冬季的鬆鼠藏堅果一般,將之放在最隱蔽最安妥的樹洞裏,下一刻卻又想告訴全世界這驕傲自豪的消息。
愛一個人,就是在他的頭銜,地位,學曆,經曆,善行,劣跡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過是個孩子------所以疼了他。
也因為如此,所以愛一個人就是喜歡聽他兒時的故事,喜歡他有幾次大難不死,聽他如何淘氣,惹厭,怎樣善於玩珠彈或打水漂漂,愛一個人,就是忍不住記下他的許多往事。
愛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於對方如霞光過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謝樹的冬殘,也有一個人沉如曆史的瞳仁,可以見證你的華果。
愛一個人總會不厭其煩的問或回答些假設的問題,例如“如果我老了,你還愛我嗎?”
愛一個人,常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你會依他如父,卻又憐他如子;尊他為兄;又複寵他如弟;想師事他,跟他學,卻有想教導他把他俘虜成自己的徒弟;親他如友,又複氣他如仇;希望成為他的女皇,他惟一的女主人,卻又甘心做他的小丫鬟小女奴。
愛一個人,會使你變的俗氣,你不斷的想:晚餐該吃些什麼?蔬菜該買大白菜還是小白菜?房子該買在市一路,還是市二路?而終於在這份世俗裏,你了解了眾生,你參與了自古以來匹夫匹婦的微不足道的喜悅與悲辛,然後你發現這個世上有超乎雅俗之上的情境,正如日光超越調色盤上的一樣。
愛一個人,就是喜歡和他擁有現在,卻又追憶著和他一起的過去。喜歡聽他說,那一年,他是怎樣的偷偷的喜歡你,遠遠的凝望著你。愛一個人就是小別時,帶走他的吻痕,如同一副畫帶著鑒賞者的朱印。
愛一個人就是橫下心來,把自己小小的賭本跟他合起來。向生命的大輪盤去下一盤賭注。
愛一個人,就是讓那人的名字在臨終前成為你雙唇間最後的音樂。
愛一個人就是不免生出共同的,霸占的欲望,想認識他的朋友,想了解他的事業,想知道他的夢。希望共有一張餐桌,願意同用一雙筷子,喜歡輪飲一杯茶,合穿一件衣服,並且同衣共衾,共赴一個命運,共寢一個墓穴。
9.男女之間有友誼嗎
麵對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變化,青少年渴望與異性交往,但由於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麵的壓力,他們對異性隻能敬而遠之,難道異性之間就不存在友誼嗎?
我是一個大大列列的女生,雖然沒有性別歧視,但是從內心深處我更偏重於男生的那種豪爽的性格。所以身邊常常是一些男性朋友,最近有一些關係較好的女性朋友對我說,當男生接近一個女生時,他就有一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友誼是不會在異性之間產生的。我真的很納悶:難道異性之間隻會產生愛情嗎?
心理透析
異性之間不隻產生愛情,更多的是友誼。異性之間不但可以存在友誼,而且異性之間是可以互補的,他們的不同傾向將相互補償,換言之,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好處是很多的。異性之間的純真友誼,是男女關係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關係,這是一種中性關係,需要男女雙方都要偏離原來的性別,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點是純真友誼的核心。這有別於愛情,雖然異性的友情中也有許多共同點,包括:知趣、愛好、能力、理想、價值觀等;也可以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各有收益;更有了解對方、信任對方的眼光,甚至會在關鍵的時候依賴對方。但這種異性間的關係,沒有排他性,雙方都可有很多這樣的朋友,或者雙方的朋友也會因此相識,建立友誼。
從友誼的角度來說,真正的友誼是人們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係,沒有性別,沒有距離,沒有高低之分。異性友誼更是一種輕鬆的、寬廣的情感,異性友誼的建立,隻是有著共同理想與興趣,共同的見解與理解。他們之間就像二條平行的鐵軌,他們永遠看得到對方,而又不會走到一起,隻會默默的為對方祝福。但也不可缺少相互批評,因為總批評你的人,不一定是壞人,總捧你說話的人,不一定就是好人。虛偽的友誼,會把純潔的友誼葬送。這就是真正的友誼,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正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對任何的事情都是一個初步的認識,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這時候的友誼更容易形成,隻要得以正確的把握和認識,異性青少年的友誼將會更加美好。
由於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急劇變化,從而使情緒易於波動,活動能力增強,人格獨立要求增加,同時產生願意與異性交往的想法,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而非是“戀愛”。學會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一堂必修的“社會課”,期間需要逐步樹立良好的交往意識,培養健康的交往心理,但是更多的成年人會對這種情況不能持正確認識的態度,所以會擔心,小孩子一旦和異性搭起了友誼的橋梁,難保那座橋不會變成“鵲橋”。所以有些成年人就會在將與異性交往神秘化,把異性交往劃為禁區。不錯,青少年確實還不成熟,在與異性交往時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出現一些問題。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與異性交往的技能也隻能在實踐中去摸索、去提高。事實上,一個沒有學會與異性交往,沒有達成異質社交性的人很難說是一個成熟的人。有些人可能會以為鼓勵或放任兩性互動就是意味著同意或支持青少年談戀愛,其實不然。基本上鼓勵青少年和異性交友是為了讓他們懂得如何和“人”交友,並且為將來談戀愛做準備。
青春期是孩子社會化的關鍵時期,異性友情不可或缺。此時的男孩、女孩,以其特有的性別磁場在對異性產生吸引力,或被異性磁場吸引。這不是他們自身意識到的,更不是他們刻意計劃的。按照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自然進程,一個正常人從初中開始就需要學習建立異性友誼。與異性交往並非是“長大以後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與異性交往,很可能就會因為缺乏鍛煉而成為這方麵的“困難戶”。所以,青少年要要正確地對待異性交往的問題。
怎麼正確地與異性交往?
異性交往是我們在社會中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內容。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觀念的變化,異性之間的友情會越來越頻繁出現在人們中間。青少年之間的異性交往不但可以,而且是正當的、必需的。它應是建立在純潔友誼的基礎上的,其目的是友情友愛,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對異性交往問題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沒有必要限製異性的正常交往,也沒有必要強製他們與異性交往。因為不同的人心理、生理的發展水平不一致,人的社會化程度也有差別,隻要在正常範圍,順其自然發展即可。如何正確交往,選擇什麼樣的異性朋友,便成為我們高中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技能。
這就要需要在對異性之間要有一個交往度,就是說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必須把握好交往得當和適度。“得當”,即交往的方式方法要適合當前社會多數人的接受程度,不能像同性朋友那樣不分時間、地點、場合,舉止隨便,親密無間,因為男女有別;“適度”,即嚴格把握友誼的框架,使友誼的性質不超出友愛的範疇。這時就需要青少年以正確的心態來看待異性交往。那麼青少年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要“輕視異性”,這裏說“輕視異性”,不是指性別歧視,而是指不把男生當男生看,也不把女生當女生看,與他或她在一起隻是興趣愛好相同。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要注意消除異性間交往間的那種不自然感。心理上應該像對同性朋友那樣去與異性交往,因為友誼本來就是感情的自然發展,異性間自然交往的步履常能描繪出純潔友誼的軌跡,這已為無數的生活實踐所證明。能夠“輕視”異性,不把異性當回事,這是成熟的標誌,所以把它放在第一條,因為它是人生邁向成熟的第一步能夠不把異性當回事,這對於人們、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困難的,唯其難,所以它才成為一種成熟的象征。真正的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青少年端正自己的態度,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淡化對方性別的意識,思想無邪,交往時落落大方。
其次,要廣泛交往或稱為群體交往,避免過多的個別接觸。這也是一個降低異性交往的“敏感度,對異性交往的一種新的解釋。這個新的解釋的含義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與各種人進行社會交往,所以,所謂異性交往,是一種“求異的交往”。與異性的交往隻是學習的需要,或者是對共同話題的探討。
再次,有禮有節,即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注意把握分寸,不可過於親密,舉止要端莊穩重,言談文雅高潔。異性間交往過分拘謹固然令人生厭,但也不可過分隨便,諸如嬉笑打鬧,你推我拉之類的舉止應力求避免。須知異性畢竟有別,有些話題隻能在同性之間交談,有些玩笑不宜在異性麵前亂開。對於青少年來說,這一點有些難度,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許多的觀念不為現在的青少年所知,更多的人是對於那種“男女授受不親”的觀點不屑。但是最基礎的就是要做到不要在異性麵前講兩性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