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正確認識挫折·第一節善待挫折尋找希望(2 / 3)

清代學者李調元年輕時到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結果不幸落榜。但他並未灰心,而立誌繼續發憤苦讀。當時,他還寫了一首詩自勉:“世上憐才休恨少,平生失學本來多;天公有意君知否,大器先須小折磨。”他經過艱苦奮鬥,專心苦讀,過了幾年終於高中“榜眼”(即殿試一甲第二名)。後來,李調元成為令人稱頌的一代大學者。從某種意義上說,修好人生這一必修課——挫折,就是一筆可貴的人生財富;如果在挫折麵前低頭、失去信心,麵對的可能會是再一次的挫折失敗。

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中,挫折可以說到處可見。有一位作家曾說過,順利是偶然的,挫折才是人生的常態。朋友,所以應正視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挫折,把挫折當作是成長路上的一堂必修課,運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去與之抗爭,去經曆它,感受它,咀嚼它。當你成功應對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時,回頭看看這一堂又一堂的人生必修課,或許你還要感謝曾困擾過自己的挫折呢。

漫漫人生之路上,“逆境是常態,順利是意外”。挫折與人如影相隨,所以世人才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感歎。挫折猶如生活中的綠葉,心甘情願地襯托出成功的紅花妖豔奪目,撩人心魄。正是由於經曆過挫折與失敗的洗禮,青少年才能擁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的平和心態。感謝挫折,它讓你在磨難中領悟到酸甜苦辣的多味人生初體驗。

愛因斯坦說過:“我要反複思考好幾個月,雖然有99次結論是錯誤的,但是第100次我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愛迪生對失敗或挫折的看法是“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與成功一樣對我具有價值”。因為他把挫折當成人們成長路上的鋪路石。於是就踏著由挫折鋪就的台階,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的巔峰。

人生的過程,有挫折才會有精彩,有挫折才會更堅強,有挫折,才會發現生活是這麼美好,世界是這麼可愛,青春之路是那麼地難忘。

青少年朋友,在遇到挫折時,千萬不要悲觀,要用不打倒的精神去征服它,把它當著人生道路中的一堂必修課,上好這堂必修課。在挫折麵前,把眼光放在生活的主流上,看到自己曾經取得的成績,不回避挫折,爭取以優異的成績回擊它,從中品咂出苦中的甘甜,反思出苦中的真諦。

修好挫折這堂人生必修課,人生的價值會展示出獨特的風采,使人釋放出超越自我的潛能,孕育出理想的果實,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

4.把挫折當成墊腳石

人生由無數的升騰與失落交織而成,正如一座石拱橋,這邊是上坡,那邊必然是下坡,悠遠而平凡,繁雜而膚淺。

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在主客觀因素的作用下,遭受挫折在所難免。步入情感誤區,感情不如意;無法得到上司的認可,工作不順心……要正確認識挫折,挫折不等於失敗,它隻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為了避免少受挫折,青少年應明確定位自己,在充分評估自己綜合能力的基礎上,為自己製定切實的目標。要通盤考慮,預計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所可能經曆的種種挫折。

麵對挫折,除具備基本的能力之外,重要的是自身心理素質與承受能力。青少年要客觀麵對現實,經受挫折與失敗的考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與挫折的容忍力,把挫折當成墊腳石,從而奮起拚搏以取得成功。

◎沒有挫折的成長曆程是不完整的

一天,農夫的一頭驢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救出驢,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痛苦地哀嚎著。

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折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

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

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麵,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時我們會像驢子那樣陷入“枯井”中,會有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上去!

事實上,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挫折就是加諸在青少年身上的“泥沙”;然而,換個角度看,它們也是一塊塊的墊腳石,隻要我們鍥而不舍地將它們抖落掉,然後站上去,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也可安然脫困。

追求成功是每一個青少年所追求的人生目標,然而成功和挫折卻像大自然的白天和黑夜、晴天和雨天一樣,都是生命的組成部分。正是成功和挫折的相互作用和交替出現,才使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如果人生隻有挫折,或者隻有成功,生命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事實上,沒有挫折的人生是純屬幻想的,要知道,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一個人處在挫折中,就像夏日曝曬一天後進入夜晚一樣,心裏有一種異常和感覺。仰望星空,涼風吹來,思緒萬千。在這種特別的心境裏,我們會清醒認識到自己到底應該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在我們的心低湧起的智慧能量,走向成功的輝煌。

1832年,林肯失業了,他很傷心,於是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但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莫大的痛苦。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雖然林肯一次次地嚐試,卻又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如果換作是你碰到了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具有執著的性格,他沒有放棄,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島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島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堅持繼續努力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

然而,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青少年朋友,你們知道嗎?生活中的每個人都企盼著前途是一馬平川,但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有多少能經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呢?溫室雖好,但裏麵的花朵是禁不起雨打風吹的,世間紈絝子弟又有多少成為了社會的棟梁之才的呢?挫折是一個寶貝,是一塊試金石,隻有能經曆過挫折的人,才能勇敢地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勇敢的麵對艱難險阻,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優勝。

◎挫折是一塊試金石

如果為成長的過程畫一條曲線,成功和挫折就是那起起伏伏的每一個點。挫折是成功的墊腳石,每個人的任何一種真正的成功,都是踏著挫折一步步抵達和創造的。沒有挫折,也就不會有成功。

巴爾紮克說:“挫折對於有誌者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個萬丈深淵。”挫折能造就強者,也能吞噬弱者。所以,逆境不一定讓每一個人都走向成功,成為強者,但沒有逆境,你終不可成為真正的強者。

契訶夫說:“挫折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鐵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生活的挫折,讓人的知識得到拓展,為一個人未來的留下深厚的儲備。文王拘而演《周易》,左丘寫《國語》,歐陽修寫《醉翁亭記》,蘇東坡寫出氣勢恢弘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曹雪芹寫出流芳千古的傑作《紅樓夢》,都是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後的作品。強者在挫折麵前既不抱怨命運不公,不會消極、頹廢、一蹶不振,也不會聽天由命、看破紅塵;而是把挫折當成墊腳石,從而獲得新知,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彌補自己,找準消除挫折的突破口,糾正偏差。學會自我寬慰,心懷坦蕩,情緒樂觀,充滿自信,發憤圖強,堅忍不拔,笑傲人生,勇敢地麵對現實與挑戰,盡快走出挫折的陰影,尋找新的起點,早日達到理想的彼岸。

一個理智的青少年不僅不會被挫折嚇倒,而且也不會把挫折當作不存在。如果某位青少年被挫折嚇倒,從此以後再不敢行動,不敢冒半點風險,那他的一生可能會平四八穩,也將會碌碌無為;如果把經受的挫折不當回事,不認真總結,吸取教訓,粗心大意,那麼挫折後麵的將還會是挫折。

在遇到挫折時不要奢求什麼,更不要在意別人的冷眼和嘲笑。而對別人一抹關切的目光,一句溫暖的問候,也要心存感激。善待挫折,在挫折中磨礪意誌,從痛定思痛到臥薪嚐膽,從挫折中吸取寶貴營養,從挫折中尋找和發現成功的智慧,披肝瀝膽,奮發進取,那麼挫折就將成為通向成功台階上的墊腳石。

5.坦然麵對挫折

在青春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無論你怎樣對待它,它都不會因你而減少一分一粒。因此,與其無休止的痛苦,還不如坦然地去麵對。這一點對於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這不是對坦然做出的最好的詮釋?是的,許多事的成敗得失是青少年不可預料的,但隻需盡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後的坦然和快樂。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總是讓人捉摸不透,防不勝防,往往是想走近,人家卻早已設下屏障。這時不必計較,惟一能做的是,在我們必須麵對他們的時候,奉上我們的真心,然後銘感自己的博大。許多選擇如果能讓青春期的你抓住的話,就有可能抵達成功的彼岸,但事實並非如此,青少年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失去機會。沒有關係,那隻是命運剝奪了活的高貴的權利,卻沒有剝奪他們活著的偉大權利。

◎當挫折和困難來襲時

坦然是一種失意後的樂觀;坦然是一種沮喪時的調適;坦然是一種平淡中的自信。

宋代詩人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冊團練副使,但他卻沒對生活失去信心,失去樂趣。被貶之後,他遊山玩水,盡情享受著接近自然的生活。雖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以長終。”他也知“不可乎驟得。”於是他就“托遺響於悲風”,仍在赤壁之下“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欣賞著“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他把自己遭遇的挫折全都拋在腦後,享受著自己想著的事。敢直麵挫折,化解痛苦,這是蘇軾生活如此快樂的根本。

與他有著相似命運的李煜則大不一樣,他可不是可敬的鬥士,甚至不及“樂不思蜀的阿鬥,多少有幾許瀟灑。“問君能有幾多愁”——痛苦的漣漪無限擴張,終於招徠了殺身之禍。

由此可以看出,當年輕的你遭遇挫折時,應該坦然地麵對挫折,而不是一味地放大痛苦讓你越陷越深,最後不能自拔,荒廢人生。

生活道路漫長,挫折隨處可遇,在每一個青少年的身邊常見到有的人成功了欣喜若狂,遇到困難則悲觀失望。實際上,人的一生要經曆許多事情,失意與挫折隻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是有這樣一句歌詞嗎:“要生存,先把淚擦幹;走過去,前麵是個天。”

一個人在成年後突然瞎了眼,他絕望了,直至碰到另一個瞎子,他對他說:“哦,你知道,你可以從洗自己的襪子開始。”於是,他擺脫了絕望……

很多青少年曾陷於極度迷惘的困境中,可一旦擺脫了它,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歡樂和力量:保護你的熱情,不管它是多麼脆弱!

◎挫折因坦然而美麗

有一個人到醫院去檢查身體,醫生告訴他得了癌症,隻能再活三個月。他很沮喪,就推掉一切應酬,靜靜的待在家裏才發覺:家裏原來這麼溫暖。於是他走向野外,仔細領略陽光,細觀溪流。世界真的很美!他度過了生命中最快樂最充實的三個月……

大自然的消長在冥冥中都注定了,人生有何需事事強求呢?坦然麵對挫折,你會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

有一對夫妻因遭遇生活和經濟壓力,陷入了難以擺脫的困境,他們覺得痛苦不堪,於是,商議一起自殺。

當他們正準備把頭伸進掛在屋梁上的繩圈時,突然響起了敲門聲,隻好停止自殺的動作去開門,原來是多年不見來自遠方的好友,隻好接待……夫妻倆和好友促膝長談:回憶快樂的往事,憂傷的曆程,直至深夜,連自殺的事也給忘卻了。第二天,夫妻倆麵麵相覷,看到屋梁上的繩,想起了昨夜自殺的事。妻子對丈夫說:“我在想,隻要我們以尋死的心活下去,也許可以渡過難關。”丈夫也說:“這正是我想說的話。”

麵對生命的巨大挫折,往往是一念之差。“以尋死的心活著”禪語即是“大死一番”“懸崖撒手”這種決然的心情,往往能衝破牢關,創造出新的生命境界!

麵對挫折,青少年應該坦然相對。成功固然可喜可賀,但挫折同樣可以磨礪意誌,讓你振作精神,奮發圖強,誠如國務委員陳至立所言:“人生中有順利、成功、幸福的日子,也總有曲折、失敗、痛苦的時候。成功和幸福自然是每個人都渴望獲得的東西,但曲折和磨難卻是人生另一種寶貴的財富。順利成功時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遇到曲折不消極悲觀,怨天尤人。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人生和世界,不大喜大悲,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