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年應如何讀懂這繁雜無鎖的人生遺憾呢?本節就將為你做出全麵的解析。
◎如何讀懂人生的遺憾
這個世界裏,美好的事物往往是從想象中產生的,這種想象可能會讓我們締造美好的未來,也可以讓我們勾畫出更加美好的人生藍圖。然而,現實並不是幻想中的那樣。每一個年輕人都喜歡自己的生命中充滿快樂,充滿幸福,但有時候,人生中也會有遺憾的。而這種遺憾又可以給自己留下一種永恒的力量,使你在這個世界上懂得了堅強。
當讀懂得了遺憾,就懂得了學會重新開始。懂得了努力,懂得了奮鬥,當然還會讓自己變的更加堅強。當學會了用衣袖輕輕擦拭奪眶而出的淚水;學會了獨自一人躲在一個沒有人的角落裏偷偷地哭泣;學會了在他人麵前做出一個完美的自己,學會了堅強的去麵對人生。然而,一切都隻是發生在有遺憾過後所發生的時間裏在這漫長的人生中,所錯過的一切如同錯過的時光一樣,再也無法找回,再也無法重新來過。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現在的幸福,不要等一切都錯過之後,再去後悔,那時一切已經來不及了。有時就算隻是錯過一點,但也會錯失掉太多的美好,或許還會錯過一輩子,留下終生的遺憾,終生的愧疚。有時原本我們可以輕易地擁有幸福和快樂,然而我們卻讓它悄然溜走了。
相信每位中學生都看過那部被人們流傳已久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原本相愛的人雖然他們很相愛,但因為家人的反對,和錯綜複雜的人生而被迫分開,產生了永久不可磨滅的遺憾。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遺憾,這份純真的情義才越發顯得彌足珍貴。假如他們真的走在了一起,白頭偕老,那又怎麼讓人永遠記得住他們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這種承載了人世間太多的不舍,太多的分離。就算你是不甘心也好,不情願也罷,也隻能就此說再見,人們經常會這樣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而誰又能體會到真正的含義呢?這句再見承載了太多的思念,太多的等待。甚至一輩子的遺憾。
生活原本就是一個讓人想象的謎,因為不知道謎底,所以隻能小心翼翼的一步步地向前走,不敢跳躍,不敢奔跑。偶爾間,這人生中又會有許多的美好事物的呈現,不經意間的萍水相逢,卻在悄悄中發現給予,簡單的邂逅和錯過,可以在心中烙下清晰的標記,銘記一生。但如果忘記了什麼,忘記一段不該忘記的回憶,遺憾悄然的誕生了。
如果人們因為沒什麼,而產生了遺憾。或許,有的人會盡力彌補。但卻不知他的彌補反而是讓遺憾越來越大。或許,有的人會不屑一顧說還有下次。但有些人或機會,一旦錯過就不會再來,所以我們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給下一次。麵對遺憾,又能做些什麼呢?
遺憾的美好與痛苦,總是在青春和時間中的悄然誕生而又在不經意間流逝。遺憾時間流逝之快,遺憾青春來去之飛速。但卻不知,遺憾其實並沒有發生。
◎通過思考,感悟人生
在生活中,能引起人們思考人生問題的機會並不少,但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也不願去想,他們很容易滿足現狀。在生活中,青少年遇到更多的是生命、健康、人生、命運、事業、學習、情感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人生中不得不去思考,也必須去思考。也都有自己有的答案,或是沒有答案。但這些問題並不重要,因這些問題構成不了生命的永恒,他們沒有正確的答案,人們對它的理解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所以答案永遠都在變化,他們的變化,或是因你看待問題的態度變化,或是處理事情的變化,任你給出答案。
當你出生的時候,你僅僅隻擁有的一個軀殼,而這個軀殼會伴隨著你的成長由小到大,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在人生的這段時間裏,這個身體將永遠屬於你,你有絕對的權利去操縱它,但最終毀滅它的往往卻不是自己。
在你獲取生命之後,就必須接受生命的挑戰,去學習基本的生存技能,到生活的學校當全職學生,每天你都會有機會學到不同的課程。這些課程會讓你非常感興趣,而有些或許會被你認為枯燥乏味。
你在人生的路上,會不斷地增長生活的經驗,增長個人閱曆,重複體驗成功與失敗相互交替的過程,失敗的經驗和成功的經驗一樣都會深深的銘刻在腦細胞中,下次遇到同樣類似的問題時,它會通過腦神經來提示你,讓你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在生存中,你必須徹底學會吸取每個教訓,及時糾正錯誤。你在體會到擁有的快樂時,便會產生永無止境的欲望。當你無法滿足的這些欲望時,它會催你奮進,也會讓你掉入深淵,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做事之前必須謹慎,在反複思考之後,再下定結論。
在你追求物欲時,總會覺得沒到手的一定比到手的好,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掰一個扔一個,到頭來兩手空空,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做事情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決定你一生的生存的方式時,你的生活全由你自己去支配,你可以讓自己生活的很幸福,也可以讓自己生活的很狼狽,這就要看你怎樣去支配你的生活。你應該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去達到你的目標。如何利用,就要看你怎樣做出選擇?
在你思考問題時,考慮到最多的應該是厲害得失,表現出來的是大聰明,然而無論如何聰明都超越不了未知的聰明。
在你審視自己的時候,往往會陷入迷茫,往往會有“我為何而生,生之又為何”的幻想,這些幻想有時會讓你的精神分裂。百歲老人從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癡傻呆患者也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
在短暫的人生過程中,常常會浪費許多時間去等待,等待著你也不知道下一秒將要發生的事情。好像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因為你既有思想又常常缺乏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這一切都很正常,當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必然為自己擠占一個立身的位置,先來的,後到的相互擁擠,怎麼會事事順心沒有競爭呢?所以一定要用包容一切的態度去包容別人。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人才因此會變得更加多彩。
在交友過程中,總是希望絕對的占有,同樣的占有意念交互在一起,往往難以平衡,矛盾也就無可避免,對愛情和友誼的真與假,純與亂,美好與枷鎖的疑問就接踵而來,讓你無法辨認對與錯,真與假。
人生的最大樂趣是通過自己的奮鬥去獲得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有缺點則意味著進步,有匱乏之處意味著可以進一步努力。當一個人什麼都不缺的時候,他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剝奪。所以,人生過程坎坷也好,人生經曆複雜也罷,不管是對己,還是對他人都應該通過思考來感悟。感悟人生的道理,關鍵在於如何卷土重來;感悟人生的真諦,關愛他人的前提是善待自己;感悟人生的旅途,你健康,他快樂,幸福的大家庭!
4.落榜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麵對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過後,有人金榜題名,就會有人名落孫山。而落榜成為不少莘莘學子心中永遠的痛,心理發生了諸多變化,甚至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有的青少年抱痛哭後悔自己的諸多不應該;有的青少年自暴自棄,任其發展;有的青少年則卷土重來,發憤圖強。因為他們常常地明白,失敗不可怕,隻不過是從頭再來而已,關鍵在於自己的耐力。
◎失分不失誌,名落孫山不可怕
青少年落榜後的心理歸納起來,主要可產生以下幾種常見心理:
一、懊惱。產生這種心理的考生一般是那些平時成績不錯,自信心強,認為金榜題名是預料中的事。然而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學,而成績平平的同學卻意外地考取了,心裏更恨自己當時疏忽大意。失落與困惑的心理油然而生,常常唉聲歎氣。
二、失寵。在麵臨長期的升學競爭中,為了保證孩子進入一所好的學校,家長可以說是想盡一切辦法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給予孩子全方位的服務,家長對他們寵愛有加,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們身上。對於他們的要求,家長幾乎是有求必應。在學校,老師也把每個學生當成大學的希望種子來培養。為了一致的目標,家長、老師和學生三位一體,共同拚搏。然而,有些同學在高考中落榜了,家長失望了,老師也失望了。特別是家裏,原來給予孩子的一切待遇也隨之消失了,有些家長還埋怨孩子。麵對這種變化,落榜生心裏充滿了失寵感,進而產生苦悶、失意的心理。
三、自卑。在緊張的複習迎考過程中,有不少考生,特別是城鎮市區的考生和平時成績比較好的考生,他們把競爭成敗看得很重,對他們的前途充滿了信心。而高考錄取分數線一公布,榜上無名的殘酷現實使不少考生突然發現落榜已成為自己生活的現實,自己已經成為世人眼中的失敗者,自尊心受損。高考前與同學平起平坐的平等感也隨之消失,不思進取之心也漸漸滋生,麵對那些“天之驕子”的昔日同學,他們感到高不可攀,自信心漸失,困惑焦慮不堪,自卑感油然而生。
四、內疚。在求學路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費盡了心血,精心為孩子設計營養食譜,不分嚴寒酷暑接送孩子晚自習,為孩子請家教等等。而老師也為了學生的前途,幾年如一日,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家長老師所做的一切,使高中畢業生很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他們更加努力學習,以報答父母和老師。然而,大學不是每個考生都能順利跨進去的,被淘汰的這些學生,尤其是農村落榜生,特別是那些經濟條件差的考生更甚,想起父母每日勞作,節衣縮食來供自己上學,就是希望自己能有出息,而到頭來卻辜負了他們的一片期望,感到內心十分內疚,感到對不起老師,對不起家長,從而陷入深深的自責。
五、孤獨。在長達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中,學生通過勤奮努力,掌握了許多的書本知識,因此而失掉了許多人際交往的機會,身處學校並未發現有何難處。然而一旦落榜,就是要麵對家長、老師之外的許多人和事,由於文化素質的差異,使他們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與人交往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生活習慣都有別於他人。這都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孤獨心理也由此產生。
麵對考生的榜上無名,許多學生會或多或少的產生各種心態問題,考後的心態是否能調整好對他們今後的出路起著決定性作用。
青少年落榜需要社會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支持,也就是給他們溫暖,理智地分析,使他們以平和的心態麵對落榜。可是對青少年來講,在這個時候奢侈父母的愛簡直比登山還要難。考試成績一出來,父母們管不住自己的情緒,把所有的埋怨、苦水都撒在孩子身上,直到逼孩子做出極端的事才後悔莫及。考生落榜,這對他們自身來說就是一個心理打擊,也是青春路上必嚐的“苦果”之一。
在現實生活中,考生麵臨著的不僅僅隻是考試,還是父母的期望、同齡人的競爭,對他們造成的過分壓力已遠遠超過了考試的真正內涵。在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親朋好友的鼓勵、老師的引導,除此之外,就是自身對“波折”的真正理解。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應明確自己的目標,一個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上什麼打擊呢?它隻不過是你青春路上的一片小插曲而已。既然落榜已成事實,不必再為此沮喪、懊惱,沉湎於痛苦之中。其實,上學也並不是所有青少年的惟一出路。有調查顯示,未上過大學,靠自學成才者占60%。隻要自己努力了,即使落榜也不必過於自責。其次是要調適自己的心情。適當的宣泄落榜帶來的情緒,有助於緩解緊張、焦慮的心情,以減輕精神上的壓力。
遇到這種情況時,與其讓自已整天悶悶不樂,不如與知己、長輩等一吐心中的不快,還可以大哭一場。也可以去外地旅遊或從事自己喜好的活動,使高考落榜的煩躁心情在環境的變換中得以好轉。
5.劣勢有時便是優勢
優勢和劣勢很多時候並不是絕對的。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劣勢處,就會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壓力,為自己注入進取的動力,而敢於把自己放在劣勢的人,最終常常會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從而取得成功。
曾有一劍客去拜訪一位武林泰鬥,請教他是怎樣練就一身非凡武藝的。武林泰鬥隻是拿出一把隻有一尺長的劍,說:“如果沒有它,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劍客聽後大惑不解,問道:“別人的劍都是三尺三寸長的,而你的劍為什麼隻有一尺長呢?兵器譜上說:劍短一分,險增三分。拿著這麼短的劍無疑是處於一種劣勢,你怎麼還說這劍好呢?”武林泰鬥說:“就因為在兵器上我處於劣勢,所以我才會時時刻刻想到,如果與別人對陣,我會是多麼的危險,所以我隻有勤練劍招,以劍招之長補兵器之短,這樣一來,我的劍招不斷進步,劣勢就轉化為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