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
“開口能言天下事,讀書深抱古人情(賀熙齡讚左宗棠)。”
【故事】
因為祖父和父親都是讀書人,所以,左宗棠從六歲起就開始攻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到九歲的時候,已經能寫八股文了。
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參加了湘陰縣試,竟名列榜首。第二年應長沙府試,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別人都羨慕左家終於快要熬出頭了。
然而,就在左宗棠奮發讀書、開始走向科舉道路之時,家中卻遭遇一連串的不幸。祖父母相繼逝世不說,長兄竟也因病去世。麵對一連串的變故,左宗棠的母親因傷心過度,也於道光七年患病不治身亡。原來一片笑聲的大家庭,現在隻剩下他們爺三個。年過半百的父親接連喪子、喪妻,再加上積勞成疾、負債累累,兩年多後也一病不起,不久就撒手塵寰。
將父親埋葬了,左宗棠和仲兄宗植淚眼相望,幾天沒有吃喝。
父親的死,不僅僅是家裏少了頂梁柱,更要命的是留下了數百兩銀子的債務。
這時,左宗棠的三個姐姐都已經出嫁,各自的家庭也不寬裕,沒有能力顧兩個弟弟。沒有辦法,左宗植隻好離鄉背井,去到處打零工。
十幾歲的左宗棠於是也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獨立地走上了社會。但倔強的左宗棠從不在別人麵前說一個“窮”字。
也就是從這時起,左宗棠的腦子裏已不再僅僅是裝著《四書》、《五經》了,他開始涉獵一些別人想都不想的書籍——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齊召南的《水道提綱》等。這些“雜”書,使左宗棠不僅增長了見識,還讓他學會了很多帶兵打仗、施政理財、治理國家的經世之學。
這天,同村的一個儒生來向左宗棠請教一個問題,看到左宗棠床頭擺得這些書,奇怪地問:“棠兄,你這是幹什麼?馬上就要考試了,你讀這些沒用的書,豈不白白浪費了時間?”
左宗棠沒有反駁,他知道,這裏麵的玄機,麵前這位溫文爾雅的兄弟,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參透。
看著左宗棠不可救藥的態度,那個儒生掉頭就走,從此再不來左宗棠這裏浪費時間。不僅這樣,左宗棠的這一行為也招來了全村人的不屑,認為左家出了一個敗家子,幾百年的詩書禮儀就要斷送在這小子手裏。但左宗棠毫不理會,他目光所及是那些人永遠也看不到的。
然而,機會終於來了。
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江蘇布政使賀長齡回到長沙。左宗棠早聞其大名,對賀長齡的學問、功業和為人十分欽慕,便前往請教。這賀長齡在清代中期可是個人物,曾與江蘇巡撫陶澍針對時弊,進行大力革新,並請魏源選輯從清朝開國到道光初年有關社會現實問題和經世致用的論文,編成《皇朝經世文編》120卷。是一位著名的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