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正確認識自我·第一節透視心理困惑(1)
學生青春期擺脫煩惱的教育藝術學生青春期教育與培養藝術
1.為什麼覺得自己很沒用
你的困惑: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我從我的身上卻看不到任何的才能,更加看不到未來的方向,上天賦予了他人美貌、優美的身姿、動聽的歌喉、超強的記憶力,而我卻什麼也沒有。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小丹在上初二時,他那溫暖舒適的家突然破碎了。父母因為感情不和而離異了,他和媽媽一起過,他一下子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失去愛的心理摻雜著絲絲的恨,猶如一團撥不開的迷霧,籠罩著她的心。為什麼爸爸離我們而去?他不愛我們了嗎?為什麼我和媽媽要搬遷到另一個城市裏?他們為什麼這麼殘忍?由於生活改變,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使他整天覺得自己很可憐很孤獨。對於眼前的一切他不習慣,以前的知心朋友和屬於自己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在陌生的環境裏他是那麼的無助。
剛開始,小丹沉悶不樂、情緒也不穩定。後來因為心理上的打擊,他越來越恨爸爸和媽媽,開始強烈的反抗,不管什麼事情都和媽媽作對,與媽媽吵架,還逃學,成了一個典型的“問題少年”。老師們不管他,同學們討厭他,他自己也抱著破罐破摔的心理。不管別人怎麼說他,他也不聽。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人要的孩子,是一個壞孩子,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一個人,他自暴自棄,把自己關在自己為自建的“牢籠”裏,他不相信自己能走出去,能從新的站起來。
透視心靈深處→
小丹這是一種自暴自棄的行為,也是一種糟蹋自己,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常人雲亦雲地相信,糟蹋自己是一項美德,是所謂的謙卑。其實,謙卑與糟蹋自己正好相反。謙卑是感知自己在神的眼中看為寶貴,我們的所有和所做的,全然是他賞賜給我們的。要勝過自棄的心理,就必須鼓起勇氣站起來勇敢的生活。
自棄是指自己懶惰成性、不求上進、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一般自棄的人是沒有理想和追求的,不願意吃苦,不願意奮鬥,最終什麼事也沒有做成。據《孟子·離婁上》記載:“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青少年之所以產生自棄心理,多數是因為學習不夠認真,成績較差,多次遭受老師或家長的批評而造成的。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總覺得別的同學看不起自己,在老師和家長眼裏又是個壞孩子,因而自尊心減退、喪失自信心。
青春期是青少年風華正茂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多姿多彩,他們的這個時期是令人羨慕和向往,然而,有些青少年並不快樂。他們的心理素質比較弱,他們會因為成績不好或做錯了事而自暴自棄,整天悶悶不樂,對生活徹底的失去信心。其實,世界上永遠沒有一帆風順的事,一路走來會有很多的坎坎坷坷的,隻有你仔細地品味這些困難和挫折,才會擁有無悔的青春。
解開心結→
青少年應當勇於與自己的消極心理做鬥爭,戰勝自棄,直麵更加精彩的人生。以下方法可做參考:
1.賞識自己,重視個人的發展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理解、信任和賞識。要學會從老師和家長的話語中讀懂鼓勵和關愛,哪怕隻是一句讚美,也要讓它成為自信的“肥料”。
2.培養好奇心,挖掘學習的動力
青少年這個時期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參加各種有益活動,也引起自己的好奇心,幫助自己激發學習的動力。
3.遠離自棄,樹立正確的自信心
如果你的心中仍在困惑,你就要學會找幫手,找一個可以進行心靈溝通的知心者,如人生閱曆豐富的老師、家人,心態好的朋友等,讓他們幫你指出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總之,青少年要想徹底的拋棄自棄,就不要自怨自艾、鬱鬱寡歡,消除你的愁容,放飛你美麗的心靈,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態,你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美好和溫馨。
2.為什麼對失敗充滿恐懼
你的困惑:我的“年級第一”、“三好學生”都被班裏同學搶去了,我從來都不曾覺得自己是如此地無能,從此,我的成績也是一落千丈。現在的我失去了往日的自信,我害怕考試,害怕看書,害怕看到父母的身影,害怕身邊的一切……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他為國爭光,為社會甚至是人類的發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他坎坷的人生則更加令人心發感慨。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從小他就對於知識十分的渴望,但是因為家境貧困上不起學,所以,他隻能一直跟著父親學習文化知識,直到十七歲時進入學校的大門。
他十分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此時,作為一名中學生,他自身的基礎太差了,跟父親學的知識遠遠不夠,因此,中學的課程讓他十分吃力,第一次考試他的平均成績才50分了。由於他的成績較差學校命令其退學或留級。為此,他倍受打擊,他誠懇地向再三請求,最後校長為他的執著所感動,於是同意他再跟班試讀一學期,但如果成績還是那麼差就必須自動退學,毫無商量的餘地。
此後童第周就“瘋”了。他發誓一定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忘乎所以的奮力學習。於是,他常常與“路燈”相伴,五更時他就起來在路燈下讀書;有時,晚上寢室燈熄後,他就來路燈下複習功課。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期末考試時,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5分,數學還得了100分。他成功的把握了人生的一次重要的機會,被批準繼續上學。
後來,他憑著自己堅強的意誌,刻苦鑽研、勤奮好學,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透視心靈深處→
名人、偉人之所以可以名揚天下甚至是名垂青史,其中必經一番苦難折磨,因為隻有強者才能駕馭挫折,駕馭生命。
從童第周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具有堅強的意誌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他沒有堅強的意誌,他就會被迫退學;如果他沒有堅強的意誌,他就不會成我著名的生物學家。
心理學認為,挫折是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或幹擾所造成的,因為自己所需要的沒有得到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在生活中挫折是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
青少年時期有許許多多的幻想和目標,為將其變成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性地不能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時,他們的心理就會產生了挫折感,所以挫折也可稱為是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如果挫折產生於較為重大的目標,如學業、工作、愛情等上,這種挫折可稱之為失敗;如果這種挫折的障礙與壓力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將會使其處於一種不利身心發展的人生位置,則稱為身處逆境。挫折、失敗和逆境會給青少年帶來緊張狀態和失望、壓抑、沮喪、憂鬱、苦悶等緊張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之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的挫折心理表現在很多方麵,例如:
1.學習方麵
由於青少年處於成長階段,在生活方麵會有一係列的新問題,因此產生很多煩惱。然而大多數煩惱來自學習方麵的。具體表現是學習的課程較多、內容太難,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水平也隨著逐漸增長,造成了青少年沉重的學習負擔,這種壓力遠遠超出了他們承受能力。另外由於壓力過重等原因造成的成績不理想,會使他們自暴自棄、沒有上進心、厭學等,這些都是青少年在學習上所表現出來的挫折心理。
2.非理智方麵
非理智是一個人遭受時挫折的一種信號。這種不良情緒有冷漠、攻擊、逃避等等。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和老師要及早了解並找出原因,盡快解決以防患於未然。
3.人際關係方麵
人際交往在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有的青少年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造成在人際交往中感到緊張、惶恐,怕與人接觸。產生和同學之間的關係一直搞不好。時間久他們就會養成一種自閉的習慣,把自己整天鎖在狹隘的書桌上,慢慢地形成了性格孤僻、偏激等一些挫折心理的表現。
4.安全感不強。
一般青少年在受挫折的情況下,最容易缺乏安全感了。有時會變得過於敏感,認為別人總是諷刺或攻擊自己,因此產生一種無法介入的戒備心理。他們經常表現為敏感和多疑。例如:擔心朋友對自己不忠,會出賣自己。懷疑同學們對自己的稱讚是否有惡意等等。
5.理想方麵
青少年的思想往往是比較單純的,考慮事情過於簡單,不能正確的評價自己能力,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在製定的理想時,往往很不切合實際。一旦未能達到理想,從心理上就會有巨大的失落感,帶著悲傷的心情,覺得人生無望、前途渺茫。
解開心結→
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好時期。此時,正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塑造健全人格、培養良好品質的關鍵時期。因此,青少年戰勝挫折至關重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青少年遇到挫折時要冷靜的分析原因,從客觀的條件中找出受挫折的原因,並製定有效的措施。
2.青少年在製定目標時要正確認識前進的目標,並學會在前進過程中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青少年還要注意在合適的場合發揮自己的優勢,並確定合適的奮鬥目標。例如: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年輕時—心想當戲劇家,他三次投考海南戲劇學院都名落孫山,隨後他又寫作,最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3.青少年要善於把壓力變為動力。有時適當的壓力能夠有效地激起你的動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事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