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走出悲觀的陰霾
悲觀是青少年心理成長的一塊絆腳石,是青少年的一個致命缺陷,是通向成功的一大障礙。心理學上指出,悲觀是人自覺言行不滿而產生的一種不安情緒,它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指責、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對未來害怕的幾種心理活動的混合物。它由精神引起,但還會影響到組織器官,引起相關的一些心理及生理疾病,如焦慮、神經衰弱、氣喘不接等等。於是人們都教育悲觀的人要樂觀,要積極,否則的話將會葬送自己的一生。青少年正處在學習知識、走向成熟、人格發展的黃金階段,如果被悲觀心理所控製的話,其未來是不堪設想的。
遮住陽光的悲觀心理
生活中有很多的青少年都存在著悲觀的心理。一般表現為發生一件事後做自我檢查,總結不足,找出不足的原因,從而在以後的行動中作積極的調整。就這一點來說,人人都會有悲觀,它是一個人進步的催化劑。但極端的悲觀卻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會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生活。
德國心理學家朗恩斯曾說過:“過多的積極想法容易給人誤導,讓人在仍需奮鬥的時候,卻認為已經勝券在握。”而事實上,悲觀的青少年,眼光總是專注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到最後他們隻看到了什麼是沒有可能的。但樂觀者所想的都是可能做到的事情,由於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做到的事情上,所以往往能夠心想事成。
有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哥哥是悲觀主義者,弟弟則是個樂天派。他們升入中學那年的聖誕節前夕,父親想對自己的雙胞胎兒子進行一次“性格改造”,就為他們準備了不同的禮物:給哥哥的禮物是一輛嶄新的自行車,給弟弟的禮物則是滿滿的一盒馬糞。哥哥拆開那個巨大的盒子,竟然哭了起來:“你們知道我不會騎自行車!而且外麵還下著這麼大的雪!”父親歎了口氣,卻發現樂觀的弟弟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著什麼。“告訴你,爸爸。”他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悲觀者與樂觀者的根本區別不在環境,而在於思維方式和人生態度的不同。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認為自己“反正就隻能這樣了”的青少年往往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因為在這種“破罐子破摔”的精神之後,隱藏著另一種想法就是:“那再試一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積極的心態也好,消極的心態也罷,青少年享受青春美好,為最後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如何找到信念和激勵自己的方法,然後才能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取得成功。因此,有悲觀心理的青少年,不要再悲觀,要知道悲觀的性格與心理是黑暗,會一步步遮住你的陽光生活。記住:在這個世界上,人所處的絕境,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生存的絕境,而是一種精神的絕境;隻要你不在精神上垮下來,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擊倒。
如何走出悲觀的陰霾
悲觀心理是青少年中一種嚴重的不健康心理,對他們身心的危害極大。必須進行適當調適,走出情緒低穀,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那麼如何進行調適呢?
1.努力讓自己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越擔驚受怕就越遭災禍。因此,一定要懂得積極態度所帶來的力量,要堅信希望和樂觀能引導你走向勝利。即使處境危難也要尋找積極因素,這樣,你就不會放棄爭取微小勝利轉機的努力。你越樂觀,你克服困難的勇氣就越會倍增。並且培養樂觀、開朗、豁達、灑脫的性格對自己也是終身有益的。樂觀是希望之花,能賜給人以力量。大凡樂觀的人常常自我感覺良好,麵對失敗有點可貴的“阿Q精神”。樂觀的人還會時常笑容滿麵。如果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笑容,那請照一照鏡子,學著再去溫習一下微笑的感覺吧。要知道,悲觀不是天生的。像人類的其他態度一樣,悲觀不但可以減輕,而且通過努力還能轉變成一種新的態度,這就是樂觀。
2.轉移注意力。悲觀的人當遇到情緒扭轉不過來的時候,不妨暫時回避一下。及時打破靜態體驗,比如欣賞歡快輕鬆的曲子,讓音樂的旋律在內心激發起新的積極情感體驗,從而轉換原來悲觀消極的感受。同樣,選擇性地看場電影(指內容要有所選擇),散散步,和同學打球,和朋友交流談心等等,都能夠把人的情緒帶到另外一種狀態。這個時候,不要總是將目光盯著消極麵,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
3.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現實中的失敗。隻要能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現實中的失敗,既不要被逆境困擾,也不要幻想出現奇跡,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會發現自己到處都有一些小的成功,這樣,自信心自然也就增長了。另外,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輕鬆地克服惡運,排除隨之而來的倒黴念頭。
4.試著和樂觀的同學交往。有悲觀心理的青少年就在閑暇時間,多和樂觀的人交往,做朋友,觀察他們的行為。通過觀察培養起你的樂觀態度,樂觀的火種會慢慢地在你內心點燃。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學習他們的思考模式,看待事物的態度等,從而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認知和心態。而且,和樂觀的人在一起,也容易感受到更多的積極樂觀情緒,對於從悲觀的情緒中走出來,也是大有助益的!另外,還要熱心去同別人交往,不要製造人際隔閡。當別人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或者輕視、怠慢自己時,就要淨化自己的誠意,不回避對方,拿出豁達的氣度,主動表示友好。這樣做是最有利於個人心理健康的方式。
5.為自己製定一個有意義且可行的目標。為了使自己生活更幸福,努力學習,創造財富。你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去做更多的事。有的事情不會做,就要認真學習。學習是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學習是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也就是說,青少年在為了能實現這個目標情況下,就會充滿信心,而沒有精力去想一些消極的事情。另外一點就是,青少年的耐性較差,所以最初的計劃要比較易於實現,需要的時間、精力比較少。如果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太多,在你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情況下,你半途而廢的可能性比較大,悲觀心理還會滋生。
6.投身大自然。隻要上過星期天或是,就讓自己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多到外麵走走,旅遊等。當漫步在林陰大道或是站在山頂呐喊的時候,就會發現心緒突然變了,心中充滿了寧靜,自然的色彩給人帶來陣陣的快意。因為,外界的景物往往會給個體帶來寧靜和輕鬆的心情。所以,有悲觀心理的青少年平時應該試著離開屋子走向自然,避免消極地生活下去。
每個青少年都完全有理由讓自己的青春變得更為快樂,因為產生悲觀心理的原因往往不在於別人而是在於你自己,因為快樂是你自己的一種感覺,並不是由別人來控製和決定的。因此,青少年不但要讓自己青春遠離悲觀,更要讓自己的一生遠離悲觀,從此使自己的心靈走出“低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