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會涉世學會處世·第一節學會涉世(1 / 3)

第二章學會涉世學會處世·第一節學會涉世

學生青春期正確處世的教育藝術學生青春期教育與培養藝術

1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五彩繽紛的生活當中,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天空下展翅翱翔,創造價值。然而,價值有大有小,創造大價值是人們的追求,如何創造大價值,是不是一定要謀高位,居人上呢?不是,絕對不是的。因為不是每個位置都適合自己,也不是所有的位置都屬於任何人,隻是其中一定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隻要你扮好自己的角色。窺探一個成功人的履跡,無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每個人都有適合於自己的位置,隻有找準了自己的角色,才能讓自己活得開心,才能創造出自己的價值。

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不同的角色,忙忙碌碌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青少年所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就是學生,就是充實自己,因此,青少年都要對自己的角色負責,無論是今天還是明天,惟有認真地對待,才不會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懊悔。。

那麼,怎樣才能扮演好學生角色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認真學習、刻苦鑽研,遵守校紀校規,在學校的舞台上充分秀出學生的風采。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當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規章製度建立並執行的目的不是限製自由、約束個性,而是為了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維護學生生活與學習的權益,並為安全提供保障,提高同學們守規守法的自覺性,這才是校紀校規的實際意義。事實上,一個沒有紀律和規則約束的地方是絕對沒有自由可言的。所以,你的所作所為必須以遵紀守規為前提,不要盲目作為,否則必將為此付出代價。

一旦你們用自己的理性和知識真正理解和認同規則之後,那麼規則和紀律就不再是一種來自外界的約束自己的枷鎖,遵規守紀就不再是一種強迫的任務,它就變成一個利己的選擇,一種道德的義務。這樣,你就可以扮演好自己的學生角色,就可以讓真正的自由在有紀律的秩序中盡情發揮,讓積極的個性在有規則的環境裏得到張揚。

既然我們扮演的角色是學生,在學校,就應該有一個學生樣。作為青少年,其主要目的是學習,隻要衣冠整齊,幹淨就足夠了,多放一些精力在學習上才是最重要的,根本沒必要去最追求名牌服裝,鞋,去染發等,更不應該存在攀比的心理,而且學生所消費的費用多數來自父母的腰包,所以就更應該理智的消費了,不能盲目的花錢,在以後的學習中還要積極參加一些公益的活動,提高自我實踐能力,做一名全麵發展的青少年。

扮演好角色,幸福快樂

在家裏,我們的角色是父母的子女,我們就有尊敬父母的責任,你做到了嗎?在寢室,我們的角色是室友,你有不打擾他人的責任,你做到了嗎?作為值日生,我們有認真完成值日工作的責任,你做到了嗎?作為班幹部,我們有管理班級紀律的責任,你做到了嗎?

作為青少年,要常常捫心自問:我對得起自己的角色嗎?也許,現實生活的殘酷讓人覺得很無奈,有時你不得不帶著麵具來跳舞。然而,窺探一個成功人的履跡,無一例外,他首先必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會掃”的人,自然也“掃不了天下”。所以,走進茂密的森林,你隻要無愧地做了叢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波濤洶湧的大海麵前,你隻要無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裏最純淨的一滴水珠;抬頭仰望遼闊無邊的藍天,你隻要毫無愧疚地讓自己變為雲層中最祥和的一朵……這樣的人生便足夠了。

曾幾何起,少年時的理想一點點褪色,現實讓很多的青少年變得很無奈。然而,這就是生活,是成長的代價。的確,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了,你的人生也就相對成功了。所以,每個青少年都要忠於自己的角色。每個階段,你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它的喜怒哀樂,忠於你扮演的角色,享受角色裏的一切,包括迷茫和痛苦;而一旦轉換角色,就要盡快脫身,忠於新的現在時。每一份角色的背後,都有它的意義,它的苦楚,它的瓶頸期。很好地讀懂自己,扮演好屬於自己並且有能力實現的角色,即使暫時或者很長一段時間你處於一個自己不喜歡或者超出自己能力的角色位置,也應該學著去適應和享受這個角色。

畢竟,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一定都是自己選定的、自己所喜歡的角色。有些角色不管你喜不喜歡,你都必須無條件扮演下去,隻要你扮演得好,一樣可以收獲成功。可以說,每個人扮演的角色都很重要,譬如:公務員有做公務員的遊戲規則,他們必須服從上級安排,搞好上傳下達,做好本職工作;工人有做工人的遊戲規則,他們必須按工藝流程生產,保證產品質量;農民有做農民的遊戲規則,他們必須按季節耕種、收獲,並做好農作物施肥、殺蟲等;商人有商人的遊戲規則,他們必須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如果你不遵守這些遊戲規則,你就無法扮演好你的角色,就無法體現出你的價值,也就無法體會生活的意義。

之所以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因為它對於人生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所以,學會享受它的喜怒哀樂,時刻準備著蛻變。每一個角色背後都自有艱辛,學會品嚐這份艱辛,也是一種痛並快樂的成長經曆。

2天生我材必有用

自棄,簡單的來說就是自我放棄,不求上進、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懶惰成性的心理表現,它與自強是相對立的。通常自棄的人不知上進,沒有理想與追求,不願吃苦、不想奮鬥、懶惰成性,而此類人最終隻能是一事無成。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學習知識、涵養道德、增長才幹、發現自己的最佳時期。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應當趁此大好時光,培養自身的品格,努力學習,奮發進取才是。然而,卻有很多青少年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他們總是覺得要學的東西太多,自己是個“笨孩子”,即使再努力也學不好,就算自己再怎麼表現,別人也不喜歡自己。

為此,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一定要認識到自棄的危害性,從個人、國家、民族的角度認識自強精神的重要意義,戰勝自棄才是我們新一代青少年應有的表現。

戰勝自棄,活出自我價值

部分青少年產生自棄的心理是由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正如王朝所產生的自棄心理行為,就是由家庭問題而導致的。王朝的表現不僅一種自暴自棄的行為,也是一種糟蹋自己,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的表現。

王朝在上初二時,他那充滿愛與歡笑的家庭突然破碎了。父母因為感情不合而離異,從此以後他與媽媽一起過,曾經的擁有使他覺得現在的自己一無所有。失去愛的心理摻雜著絲絲的恨,猶如一團撥不開的迷霧,籠罩著他那脆弱的心。為什麼爸爸離我而去?他不愛我了嗎?為什麼我和媽媽要搬離曾經那個溫暖的家?他們為什麼這麼殘忍?

由於生活改變,給他幼小的心靈以沉重的打擊,使他整天覺得自己很可憐很孤獨。對於眼前的一切他不習慣,以前的朋友和屬於自己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在陌生的環境裏他顯得那樣的無助。

最初,王朝沉悶不樂、情緒也不穩定。後來因為心理上的打擊,他越來越恨爸爸和媽媽,開始強烈的反抗,不管什麼事情都和媽媽作對,與媽媽爭吵,經常逃學而遭老師的批評,他成了一個典型的“問題少年”。老師們不管他,同學們討厭他,他自己也抱著破罐破摔的心理。不管別人怎麼說他也不聽,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壞孩子”,是一個沒人理睬、沒人要的孩子,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他自暴自棄,把自己關在那片隻屬於自己的“牢籠”裏。

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棄者天棄”,也許每個人都不願自棄,然而,自棄的心理還是那麼容易產生,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產生這種心理傾向,要戰勝自棄的心理,就必須鼓起勇氣站起來勇敢的生活。另外,遠離自棄,樹立正確的自信心。每個青少年的身上都有著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要做到自尊自愛;找出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從而創造出自身的人身價值。

走出自棄,正確對待自我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青少年們總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有“醜小鴨”心理的青少年在與朋友交往時,往往容易產生一種自卑、自厭的心理,他們怕別人嘲笑而不願與人交往,他們常常把自己封閉起來,久而久之,便逐漸產生一種自棄心理。

17歲的依依就讀於某校高二,他們班共有60個學生,而她是個極其普通的女孩兒。依依皮膚略黑、容貌普通,成績也很一般。讀小學時,她並未在意自己的長相,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不能不在意了,眼看著身邊的女同學出落得亭亭玉立、皮膚白淨,她就開始為自己的外貌深感痛苦。特別是班裏幾個淘氣的男同學,常常戲稱她為“黑妹兒”。她聽在耳裏傷在心上,覺得自己就是一隻“醜小鴨”,沒人喜歡她,經常處於一種“被拋棄”陰影中。在這種情緒籠罩下,她整日鬱鬱寡歡,怪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美麗的麵容。如此心境使她的學習成績逐漸下滑。於是,整天愁眉苦臉,覺得自己是個學習成績差,容貌不如人的孩子,覺得自己沒救了,不想參加考試也不想再上學了。父母發現依依的異常之後,便常常開導她,可終不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