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麵對時間和空間,正如古人所說“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人世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的,有天倫之趣、朋友之誼、戀人之情,有理想、有美好、有追求、有夢幻,隻有在人世間才能創造真正的美好天堂。珍惜生命吧,給人生唱一首讚歌。

8.讓世界充滿愛

愛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應該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它就像蜜一樣的甜;像薄荷一樣的潤喉;像春雨一樣的潤心;像盛開的鮮花一樣賞心悅目……在愛的海洋裏人們很容易陶醉其中,忘乎所以。世間的愛有許多種,母愛是偉大的;父愛是豪邁的;朋友之愛是熱情洋溢的;親情之愛是溫馨的;戀人之愛是醉人的……人的一生會或多或少品嚐許多的愛,有時人對愛的理解不同渴求也就有所不同。其實,讓世界充滿愛是人類永恒不懈的追求。

“讓世界充滿愛”這句話給人的體會的確很深,因為在我們身邊,就有實現這個理想的一大群人,父母的關愛,朋友的友愛,集體的溫暖,無不使我們感動。

可是,當一個人需要關懷,需要別人向他伸出援手,付出愛的時候,卻沒人理睬他,他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財萬貫、事業有成、有著天使臉孔,卻不願為一些需要一點點幫助的人送出關懷,活著有什麼意思?就算你擁有世間財富、豐功偉績、花容月貌,但走到哪裏別人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這眼光不是羨慕、讚許,而是嫉恨、厭惡,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幫助人是快樂的,世界需要愛,有愛讓人不再覺得世界冷漠,讓人不覺得孤單,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充滿愛的世界是我們心中的理想世界。

讓世界充滿愛

有許多人知道郭峰的成名作《讓世界充滿愛》,但也許很少有人知道《讓世界充滿愛》這部八十年代的電影。電影講述的一個出租車司機撞死了人,沒有敢去自首,而是把內心的愧疚和無限的愛獻給了死者的家人,當然,他最終並沒有逃脫法律的製裁。電影的作曲就是郭峰,《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就是他為這部電影寫的主題曲。

這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都屬於我們地球家園,善待每一個生命就是善待我們自己。讓世界充滿愛!讓我們愛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愛,永遠是我們亙古不變所談論的話題,不是因為什麼,而是,愛的確在平凡的生命裏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

20世紀60年代,某地山裏餓死了不少人,為了肚子,人們在獵盡鹿、兔子之後,又把目光對準了猴子。

有一隻母猴逃脫了人們的圍剿。手中還抱著兩個孩子,匆忙在光禿禿的山嶺上逃竄。母猴慌不擇路,最終爬到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樹上。猴子爬上去後再也無路可逃了,它絕望地望著眼前的獵人,摟緊了兩個孩子。

兩個獵人同時舉起了槍。正當他們要扣動扳機的時候,母猴向他們做了一個手勢,兩人一愣,就在他們的猶疑間,隻見母猴將背上和懷中的小猴摟在胸前,喂它們吃奶。也許是驚嚇,也許是不餓,兩個小東西吃了幾口便不吃了。母猴將它們擱在更高的樹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很多樹葉,將奶水一滴一滴地擠在樹葉上,放在小猴子能夠夠得著的地方。做完這些事後,母猴緩緩地轉過身來,麵對著獵人,用前爪捂住了眼睛……

在自然界中,無論是對於哪種生物,母愛都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母愛是最讓人感動的愛,最令人難忘的愛,最讓人無法釋懷的愛!

世上有許多愛,聖潔如母愛,拳拳如父愛,堅貞如鍾愛,偉大如博愛……天下之愛,可謂一個字——愛!大愛,小愛等等等等。

愛是一個極其溫暖的字眼,而這個世界正是有了這種愛,才會譜寫了那麼多的善良,那麼多的感動。如果人們都能關心你身邊人,對朋友、同學、同事多一些交流、多一些關心、多一些幫助,也許悲劇就不會再發生,世界也更加美好!

在電影《讓世界充滿愛》中,主題歌的演唱彙聚當時最紅的明星,有數十人之眾,費翔、成方圓、劉歡、韋唯、張偉進、付笛生、景崗山等等,隻能記得起這些了。現在這首歌的原版很難在網上找到,隻能找到新版的。原版也好,新版也罷,不變的是同一首歌,不變的是動聽的旋律和傳達的真情!我們真應該一點一滴,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去共同唱響這首《讓世界充滿愛》!

世間的“愛”是永恒的,是不變的,是永存於世的。愛是不朽的!

一篇感人的文章,一個善意的微笑,一段動人的描述,一片暖人的愛心,在這個如今家門一關,左右鄰舍是誰全然不知,親情淡薄,朋友互防,坦然與真誠銳減的世紀裏,讓我們總是不禁的想起一些關於愛的話題。

有本名叫《愛的教育》的書,使人備受感動。《愛的教育》采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小男孩卡羅內是個同情弱小的人,經常斥責甚至動手打那些欺負別人的同學;還有一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舍;還有為救小學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還有……這些故事使我從中感受到我們是多麼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啊!而這些關心,幫助都是出自一種情懷——那就是愛。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愛,老師的愛,父母的愛,同學之間的愛……但是,隻有人人都做到愛,這個社會才能進步,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生命的目的在愛人。我們做人到底擁有多少成功和快樂,這要取決於我們到底付出了多少愛,又有多少人在愛我們。做人最博大的自由是愛,做人最富有的財產也是愛。愛的成就無限寬廣,因為它能到達一切才智難以到達的心靈彼岸。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是一種活動的情感,不是靜止的物體。愛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很特殊的經驗,要想擁有它,最佳辦法是把它施舍給別人。誠如法國哲學家居友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同情、很多的愛心,比維持我們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們應該把它施舍給別人,這就是使生命開了花。”

我們生活的環境不是完美無憾的,我們生存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人用更博大的愛去包容它。當我們在失落的邊緣徘徊時,一句親切的問候與最真誠的關懷是風雨之後的一道彩虹;當我們在與病魔抗爭之時,一句貼心的鼓勵便是寒風凜冽中最和煦的一縷春風;當我們失去家人與朋友的視而不見時,一聲“朋友”是撫慰他們受傷心靈最有效的良劑……這個世界需要愛,也正是愛搭建起了人與人之間最貼近的橋梁,構造出了一個完美和諧的社會。愛,滋潤著我們每一個人,它讓我們感到溫馨而快樂,讓我們遠離冰冷與痛苦,讓我們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正因為如此,我們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們的權利讓我們獲得了愛,而更多的是我們有義務與責任把愛的種子播撒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處處有愛。

當我們走過泥濘,走過坎坷,留下的不是痛苦和辛酸,而是從關愛中感受到的甜蜜與溫暖。愛,似石上的清泉,蕩滌著人的靈魂;愛,似一縷清風,吹拂著人的心靈;愛,似皎潔的月光,柔柔地,親切地灑滿人間。

回顧過去,南丁·格爾馭風而翔,為世間播撒愛的種子,護士節成了永久的紀念;魯迅,棄醫從文,喚醒了沉睡的中國,“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永不羽化;放眼今朝,人民教師殷雪梅的言行熠熠生輝,她用自己的生命把愛灑向人間;歌手叢飛一生所願,就是把這永恒的愛心傳播下去,讓世界充滿愛……

愛是人性綻放的最美的花朵

愛是人性綻放的最美的花朵,是人用高貴的靈魂織成的秀美錦緞。安妮·莎利文老師為海倫·凱勒揭開了世界萬物之謎,造就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作家和教育家。是安妮用愛的活水喚起了海倫捕擊風浪的勇氣,讓她在“光明”的世界中走過無數輝煌的歲月。“你觸摸不到雲彩,但你卻能感覺到雨水以及在一天曝曬之後,花和饑渴的大地在得到雨水時的那種歡樂!愛也是摸不到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傾瀉在萬物身上的溫甜。”安妮就是這樣將愛植於海倫心中。愛是美德的種子,它又通過海倫的雙手將開出的花朵裝點了世界,美化了人間。

我們的愛心,可以裝飾別人的夢,也能教會別人如何去愛,若我們每個人都能盡自己最大能力為這世界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減少許多憂傷和怨歎!因為有愛,讓我們的世界變的溫暖,愛,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激情;愛,讓我們的心中有了理解;讓我們去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讓愛蕩漾在我們的身邊。希望《讓世界充滿愛》吹遍世界的每個角落,喚起更多人的為“讓世界充滿愛”這個目標貢獻力量!

熱愛生活吧,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世界充滿愛!讓愛駐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