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學會做事(2)

6.激發創新精神

青少年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創新精神勃發的時期,如引導不得法,就會扼殺他們的創新精神;反之,創新精神就會滋生並不斷發揚光大。

激發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培養創造能力,重在關注其“發展價值”,就是要著眼明天、著眼未來,讓孩子們勇於和善於創造成功,實現理想。在實際生活中,青少年們能獨立、創造性地解決一道難題,克服一個困難,能產生靈感,做出有意義的小發明、小製作、小節目等,可能不一定會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卻鍛煉了心智,培養了能力,是甚為寶貴的,我們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

激發青少年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培養創造能力,激發創新精神,應從青少年抓起。

創新精神,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征,是一種勇於拋棄舊思想舊事物、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它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範疇。

青少年,作為國家的新一代接班人,要敢於去接觸、去挑戰新的思想,打破傳統的、固有的教育模式,要不滿足於已有的認識,不斷地去追求新知;不墨守成規,敢於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來探索新的規律,新的方法;不迷信書本、權威,敢於去懷疑,敢於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創造新的理論和觀點;不去任意地模仿別人的想法、說法和做法,不人雲亦雲,唯書唯上,堅持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不喜歡一般化,追求新穎、獨特、異想天開、與眾不同;不僵化、呆板,靈活地應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表現。

但是,所謂的創新,不是追求個性化的生活,個性化的思想,而是在某一個設計上,某個觀點上,某個思路上,有自己新的見解和看法。青少年時期,是創新思維的最佳階段,作為21世紀新一代,要學會培養自己的進取心、自信心、好奇心,以及想象力、洞察力、動手能力、信息能力和創造能力。

青少年,隻要具有創新能力,就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

如何培養青少年的創造能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青少年們的科技創新精神,來迎接未來世界新的挑戰。創造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人的創造開發到什麼程度,社會就前進到什麼水平。人類不能沒有創造。哪裏有創造,哪裏就有新的希望。隨著社會的發展,創造越來越重要,創造是社會進步的決定因素。創新要從教育抓起,創新要從小做起。

★培養青少年的進取心

進取心,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極為可貴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進取心,那他終生將會碌碌無為;人類如果沒有進取心,社會就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絕不可能進入有著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代社會。

古往今來的一切發明家之所以能在各個不同的技術領域中獨占鼇頭,無不因為其具有強烈的進取心。“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一切有誌於作出發明創造的青少年,從小就應該注重於培養自身最基本的素質——進取心。

發明家馮如,12歲到美國,先在舊金山做雜役,後到紐約一家機械廠工作。一股強烈的進取心驅使著他如饑似渴地自學中學數、理、化,並鑽研有關力學、電學、光學等理論知識。苦學了10年。在20出頭時,他就設計製造出打樁機、抽水機等機械。還是由於進取心,促使他勇敢地進行了讓人飛上天空的大膽嚐試。1906年他開始研製飛機;1910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國際飛行比賽中,馮如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以最佳成績獲比賽第一名,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正是他這種堅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標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為國家爭了光。青少年不要滿足於現狀,剔除掉那些得過且過、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的處世觀念,要抱有一顆堅持不懈的進取心。

★培養青少年的好奇心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青少年這一階段,好奇心是極為強烈的。如果他們能好好的利用這一好奇心,將開發出更大的潛力。一個人的好奇心,具有的最大特點就是遇事愛問“為什麼”。

心理學家還研究到,好奇心能導致求知欲能使人走上知識之路,進而發揮出創造能力。因此,在發明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使自己保持兒童時代的好奇心,對自己未知的東西,不僅要看,而且要看仔細;不僅要聽,而且要聽真切;不僅要問,而且要問到底。這樣,將會有助於個人創造力的發揮。

美國的發明大王托馬斯·愛迪生,自幼就愛“打破砂鍋問到底”,遇事總愛問很多個“為什麼”,從雞為什麼把蛋放在屁股底下、蛋也怕著涼等問題一直追問到“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就能孵出雞娃娃嗎?”,一直到後來發明了蒸汽機。

3歲的愛迪生獨自一人鑽進鄰居家的倉庫內。焦急的父母直到天黑才找到了他,此時的愛迪生正趴在一堆厚厚的草墊上專心地暖孵著身下的一堆新鮮的雞蛋。通過親身體驗,年幼的愛迪生最終明白了人是不能孵出小雞的。

幼年時,愛迪生有一次到鄰居塞繆爾·溫切斯特的碾坊去玩,看到溫切斯特正在用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實驗。於是,愛迪生也找來了幾種化學藥品做實驗,他希望人吃了之後,會像氣球那樣飛上天去。父親的一個傭工邁克爾·奧茨充當了這個倒黴的實驗品。可憐的奧茨吃完了愛迪生配置的藥水後嘴皮抽搐,幾乎昏厥過去。固執的愛迪生卻始終堅持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並不是自己的錯。由於氣球事件,附近孩子們的父母不再允許自己的孩子與愛迪生接近。他被視為了危險人物。

愛迪生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緊緊相聯的。在他發明了電報之後,又開始搞電話實驗。他發現傳話器裏的膜板能夠隨著說話聲音引起相應震動,就仔細觀察,並且在筆記本上做了詳細記錄。由此,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做成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前來觀看,並稱他為“最偉大的發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決條件。

沒有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愛迪生是不會有此舉動的。瓦特也曾對水蒸氣頂開壺蓋這一平常現象嘮嘮叨叨地問個沒完,後來他創製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蒸汽機。這就是說,好奇心能促使人去發問;反之,愛提問題也是求知欲、好奇心強的表現。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多提問題必然有助於好奇心的增強。

好奇心是一種對自己還不了解的周圍事物能夠自覺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弄清楚的心理傾向。一般都是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引起驚奇感,再通過“問一問”的方式把它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7.凡事三思而後行

孔子曰:三思而後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古今中外的先哲們都把思考作為生命的一部分,一個人停止了思考,他活著也沒有了價值。思考是生命的靈魂,一個人沒有了靈魂,隻能是行屍走肉。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思考,巧婦可為無米之炊,因為思考,天塹變通途……方法總比問題多,像學者一樣思考,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凡事三思而後行

人總是在不斷成長的。身體的成長,使我們的外貌顯得亭亭玉立、英俊瀟灑。但是,我們也需要“心靈的成長”、心智的成熟。這就是要我們遇事要冷靜,做事要成熟……總結成一句話:“凡事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