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這是一句多麼簡單而深刻的話呀,它是長者的建議,智者的忠告;它是悟者的提醒,迷者的機會。

對於處於迷茫的青少年來說,學會思考問題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要為自己的人生做準備,而人生又要成功。人人都需要成功,如何到達成功?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社會新的成員,能夠認識到“三思而後行”的重要性,不因一時的衝動,而影響到整個人生。

現代社會的信息化、複雜化,讓青少年更早地接觸到了社會上的一東西和文化。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青少年的“早戀”和對網絡的癡迷。有些青少年因“早戀”而誤入歧途,有些因“網迷”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對於剛剛步入人生的花季少男少女,是可怕的生活。

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生活閱曆少。他們早戀的基礎有的僅僅是異性間的相互吸引,這種吸引隻是保留在對方好看、順眼或與自己誌趣相投等的基礎上。實際上,他們不太懂得愛情的真正含義,並不理解愛情的深層的社會內容以及所要承擔的道義與責任,因而他們在早戀中萌生的所謂的愛情,往往隻是一種帶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義的朦朧情感。

但是,一旦產生衝動的想法,好奇心作怪,就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缺乏思考。

小超是個很出色的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十分優秀,在區和市裏組織的各種知識比賽中曾經多次獲獎,一度成為父母的驕傲。為了培養其全麵發展,父母為他買了一台配置不錯的電腦。可是,父母突然發現小黎越來越陌生了,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但兒子很少像以前那樣與父母在茶前飯後聊天了,每天把飯碗一推,連個招呼都不打就鑽進書房,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即使最疼愛他的爺爺奶奶過來,他也隻是匆匆打個招呼隨即又回到書房去了。眼看兒子日漸淡薄的親情,父母擔心了起來,找到醫生。醫生說,網絡已經危害到小黎心理健康,使他患上了網迷綜合症。網迷綜合症在青少年中廣為“流傳”。

目前社會上,像小超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因為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一旦癡迷上網絡往往身不由己,欲罷不能。

如果這些花季少年們在做事情的時候,稍微思考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理智地對待自己的衝動想法,也許就不會出現上麵類似的事件。

每一個青少年都夢想有有個成功的人生。而成功的人通過望遠鏡看人生,看到人生多麼偉大的境界,而心胸狹隘的人卻用顯微鏡看人生,盯住別人的過失和錯誤不放。驕傲和嫉恨他人是一種慢性自殺,他們會扼殺你的健康和幸福。

永遠健康和幸福是每一個父母寄予孩子的美好願望,這是要求每一個青少年遇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以一個冷靜的大腦和平靜的心態去處理事情。

千言萬語,也隻能化作一句:三思而後行。

三思後行,青少年受益終身

人們在勸人做事小心時常常說:“凡事須三思而後行。”這話甚為人們點頭稱許,即使被勸的人執意不從,最多也不過說:“我自有主張。”很有禮貌地婉拒提醒自己的人,決不會麵紅耳赤地爭辯或怒目相視。為什麼?因為這句話表麵上看來頗得人心,它含有老練的經驗世故和十足的小心,使人對此好意不得不頷首讚許。

可是,這對於一個思想上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說,未必能做到。所以,重要的是要養成思考的習慣。也許你會輕蔑的說:這有何難?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三思而後行的結果”。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還會因為一句話不會而動手打架?為什麼還會有為了玩而逃課的事情發生呢?

古語有雲“三思而後行”,意思是說,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經過認真思考考慮周全以求萬無一失。誠然,在做事之前先三思,可以防止因為考慮不周而出錯。但同時,“三思而後行”又將多少大好良機白白失去!

有些人做事前沒有“三思”,隻是圖一時之快,正如一幅漫畫反映地那樣,男孩想要盡快砌好圍牆,從而顯示自己的技術,卻忽略了“三思”的過程。以至於在為滿意的成果而高興時,發現沒有為自己砌一個出口。

試想,這些人但凡能夠多思考一下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會帶來的結果,他們還會犯那樣的錯誤嗎?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因此青少年要用心做事,做事前多花一些時間去思考,明確自己的目標與出發點是否正確,輕生的人如果想一想自己的做法將會給親人帶來多大的痛苦,那麼他們還會選擇輕生嗎?

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就是告訴青少年做事前一定要謹慎,凡事應做到三思而後行。要多想一想行動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種行動產生的結果,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個答案也許在人們心中應該已有答案了。

化季少年把他們的那種做事風格叫做“無悔”、“個性”、“張揚”。其實不然,那不是呈現出一個人的成熟氣息,“謹於言,慎於行”的古訓銘記在心,是很有必要的,讓自己的言行和諧於自己的心靈,凡事多想想、不固執、不任性,那才是青少年“無悔”的灑脫。三思而後行,是不會錯的。

青少年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這裏須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學會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經常思考自己,主動設計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思考是一種力量的源泉,它激勵著人們勇往直前,戰無不勝,要想成為出色的人就要學會思考。善於思考,勤於思考,才會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理論;善於質疑,勤於質疑,才會有所創新,牛頓根據蘋果掉下來發現萬有引力就是善於思考和質疑的結果,所以讀書就要抱著一種思考的態度學習,收獲才會更大,才會有所突破。

正因為有無數愛思考,勤思考的人,才會有了今天輝煌的成就!

思考也是一種魅力的彰顯:

思考之美在於它始終是鮮活的;思考之美還在於它堅持以厚積為基石。思考是美麗的,卻又是艱辛的。馬克思有言:“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隻有在那崎嶇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勞苦的人們,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從這個意義上說,思考是人類獲得成功的階梯。不會思考的人是永遠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思考是黑暗中的光明,思考是絕境中的村落,思考是迷途中的司南,思考是汪洋中的燈塔;陷入困境中時,緊張慌亂是徒勞的,為何不讓自己靜下來,鎮定的思考一番呢?學會思考,往往會另僻溪徑,在絕處逢生,開拓一片蔚藍的天空。

就讓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在生活中學會思考,在成長中學會思考,在失敗與成功中體驗思考的快樂吧!

8.專注於你的目標

美國19世紀哲學家、詩人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一心”就是聚精會神,心無旁騖,不受任何幹擾,專注於一個目標。

趙忠祥主持的《動物世界》曾播出過美洲豹獵捕羚羊的鏡頭,獵豹一旦鎖定了獵食對象,就會從始至終緊追不放,對追捕中離自己極近的其他羚羊會視而不見,因為它知道,如果重新選擇目標,意味著一輪追殺又要從頭開始。它給人們一個有益的啟示:無論幹什麼,專注於一個目標奮鬥。

專注目標,需要執著

專注貴在執著。

時間最能考驗人的意誌,困難最能磨煉人的意誌。執著似乎與順境無關,但在人生和事業的追求過程中,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麵對這一切,堅守和執著進取的意義就會非常突出。專注一時者眾,而專注數載者寡。許多大事之成,不在於力量大小,而在於堅持多久。正如貝多芬所言:“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最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地滴墜。”可不是,蝸牛爬得多慢,但它永不停歇,也能爬到目的地;螞蟻的力氣不大,但它一點一點地挪動,能把比它體重大得多的食物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