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獲取成功(1)

1.要有成功的信念

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成功~成功~就是生命的最終目標。

人人都想要成功。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沒有人喜歡巴結別人,過平庸的生活。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迫進入某種情況。

最實用的成功經驗,可在聖經的章節中找到,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夠移山”。可是真正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並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移山”的人也不多。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光是像阿裏巴巴那樣喊:‘芝麻,開門!'就想把山真的移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這話的人把“信心”和“希望”等同起來了。不錯,你無法用“希望”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希望”實現你的目標。

但是,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隻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隻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

關於信心的威力,並沒有什麼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過程是這樣的: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態度,產生了能力、技巧與精力這些必備條件,每當你相信“我能做到”時,自然就會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全國各地每天都有不少年輕人開始新的工作,他們都“希望”能登上最高階層,享受隨之而來的成功果實。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不具備必需的信心與決心,因此他們無法達到頂點。也因為他們相信自己達不到,以致找不到登上巔峰的途徑,他們的作為也一直隻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

但是還是有少部分人真的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成功。他們抱著“我就要登上巔峰”(這並不是不可能的)的積極態度來進行各項工作。這批年輕人仔細研究高級經理人員的各種作為,學習那些成功者分析問題和作出決定的方式,並且留意他們如何應付進退。最後,他們終於憑著堅強的信心達到了目標。

信心是成功的秘訣。拿破侖曾經說過:“我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拿破侖必定沒有毅然的決心與信心,當然成功也就與他無緣。

信心不僅能使一個白手起家的人成為巨富,也會使一個演員在風雲變幻的政壇上大獲成功,美國第四十屆總統——羅納德·裏根就是有幸掌握這個訣竅的人物。裏根是一個演員,卻立誌要當總統。

從22歲到54歲,羅納德·裏根從電台體育播音員到好萊塢電影明星,整個青年到中年的歲月都陷在文藝圈內,對於從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沒有什麼經驗可談。這一現實,幾乎成為裏根涉足政壇的一大攔路虎。然而,當機會來臨,共和黨內和保守派和一些富豪們竭力慫恿他競選加州州長時,裏根毅然決定放棄大半輩子賴以為生的影視職業,決心開辟人生的新領域。

當然,信心畢竟隻是一種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若離開了自己所據有的條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難以變希望為現實。大凡想有所作為的人,都須腳踏實地,從自己的腳下踏出一條遠行的路來。正如裏根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道路,並非忽發奇想,而是與他的知識、能力、經曆、膽識分不開的。有兩件事樹立了裏根角逐政界的信心。

一是當他受聘通用電氣公司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為辦好這個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聯合企業的電視節目,通過電視宣傳、改變普遍存在的生產情緒低落的狀況,裏根不得不用心良苦,花大量時間巡回在各個分廠,同工人和管理人員廣泛接觸。這使得他有大量機會認識社會各界人士,全麵了解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人們什麼話都對他說,從工廠生產、職工收入、社會福利到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稅收政策等等。

裏根把這些話題吸收消化後,並通過節目主持人身份反映出來。立刻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為此,該公司一位董事長曾意味深長地對裏根說:“認真總結一下這方麵的經驗體會,為自己立下幾條哲理,然後身體力行的去做,將來必有收獲。”這番話無疑為裏根產生棄影從政的信心埋下了種子。

另一件事發生在他加入共和黨後,為幫助保守派頭目競選議員,募集資金,他利用演員身份在電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可供選擇的時代”的演講。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大獲成功,演說後立即募集了一百萬美元,以後又陸續收到不少捐款,總數達六百萬美元。《紐約時報》稱之為美國競選史上籌款最多的一篇演說。裏根一夜之間成為共和黨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引起了操縱政壇的幕後人物的注意。

這時候傳來更令人振奮的消息,裏根在好萊塢的好友喬治·墨菲,這個地道的電影明星,與擔任過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新聞秘書的老牌政治家塞林格競選加州議員。在政治實力懸殊巨大的情況下,喬治·墨菲憑著38年的舞台銀幕經驗,喚起了早已熟悉他形象的老觀眾們的巨大熱情,意外地大獲全勝……

原來,演員的經曆,不但不是從政的障礙,而且如果運用得當,還會為爭奪選票贏得民眾發揮作用。裏根發現了這一秘密,便首先從塑造形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五官端正,輪廓分明的好萊塢“典型的美男子”的風度和魅力,還邀約了一批著名的大影星、歌星、畫家等藝術名流出來助陣,使共和黨競選活動別開生麵,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觀眾。

然而這一切在裏根的對手、多年來一直連任加州州長的老政治家布朗的眼中,卻隻不過是“二流戲子”的滑稽表演。他認為無論裏根的外部形象怎樣光輝,其政治形象畢竟還隻是一個稚嫩的嬰兒。於是他抓住這點,以毫無政治工作經驗為實進行攻擊。殊不知裏根卻順水推舟,幹脆扮演一個淳樸無華、誠實熱心的“平民政治家”。裏根固然沒有從政的經曆,但有從政經曆的布朗恰恰才有更多的失誤,給人留下把柄,讓裏根得以輝煌。

二者形象對照是如此鮮明,裏根再一次越過了障礙。幫助他越過障礙的正是障礙本身——沒有政治資本就是一筆最大的資本。因而,每個人一生的經曆都是最寶貴的財富。不同的是,有的人隻將經曆視為實現未來目標的障礙,有的人則利用經曆作為實現目標的法寶,裏根無疑屬於後者。

就在裏根如願以償當上州長問鼎白宮之時,曾與競爭對手卡特舉行過長達幾十分鍾的電視辯論。麵對攝像機,裏根發揮出淋漓盡致的表演效果,時而微笑,時而妙語連珠,在億萬選民麵前完全憑著當演員的本領,占盡上風。相比之下,從政時間雖長,但缺少表演經曆的卡特卻顯得相形見絀。

成功者大都有“碰壁”的經曆,但堅定的信心使他們能通過搜尋薄弱環節和隱藏著的“門”,或通過總結教訓而更有效地謀取成功。

有人說時裏根鴻運高照,其實,裏根的鴻運通常都是他信心堅定的結果。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也無疑顯示了一個權力愛好者的品格,他曾下令出兵格林納達,並空襲利比亞。但這個西部牛仔性格的一代的君王,並非一個缺乏自製的權力癮君子,他明白“共存共榮”的重要性,並堅信防禦能力,因而提出了戰略防禦計劃。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雷克雅衛克高峰會議上提出了武器裁減計劃,試圖使裏根放棄戰略防禦構想。若裏根反對,就顯得他對和平毫無誠意。裏根素來在談判桌上表現得很有風度,他強抑怒火,退出了談判。但他並未退縮,繼續與蘇聯人周旋,利用蘇聯不斷壞死的經濟迫使對方讓步。最後,戈爾巴喬夫屈服了,簽訂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核裁軍條約。

通過裏根的經曆,我們可以感覺到: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事業有成,就必須擁有無堅不摧的信心。

信心對於立誌成功者具有重要意義。有人說:成功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人一旦擁有了這一欲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信心,這種信心便會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感情”。它能夠激發潛意識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進而幫助其獲得巨大的財富與事業上的成就。所以,有人把“信心”比喻為“一個人心理建築的工程師”。在現實生活中,信心一旦與思考結合,就能激發潛意識來激勵人們表現出無限的智慧的力量,使每個人和欲望所求轉化為物質、金錢、事業等方麵的有形價值。

在每一個成功者或巨富的背後,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信心在支持和推動著他們不斷向自己的目標邁進。所以,拿破侖·希爾可以肯定地說: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奇跡。

信心是創立事業之本。不計辛勞,勇往直前,定讓你的人生大放異彩。

2.把成功心態據為己有

從前一個年輕的英國人在他的農場裏度假休息,他仰臥在一棵蘋果樹下,正想著問題,這時,一隻蘋果落到了地上。這個年輕人是一位學習高等數學的學生。

“蘋果為什麼會落到地上呢?”他問他自己。地球會吸引蘋果嗎?蘋果會吸引地球嗎?它們會互相吸引嗎?這裏麵包含著什麼普遍原理呢?

這個年輕人就是牛頓。他用思考的力量,獲得了一項極其重要的發現。用積極心態從心理上進行觀察就是思考。通過思考,他找到了答案:地球和蘋果互相吸引,物質吸引物質的定律可以適用於整個宇宙。

牛頓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

牛頓是向他自己提出問題,另一個人卻向專家征求建議。但他們都成功了。

1869年在日本,禦木本幸吉的父親——一個鄉村製麵條工——生病了,不能工作了。這時禦木本隻有11歲,他不得不繼承父業,當鄉村麵條工。這個少年要奉養他的雙親,6個兄弟和3個姊妹,每天除去做麵條外,還必須出售麵條。這證明他不僅是一個能幹的生產者,還是一名優秀的售貨員。

禦木本以前曾向一位家庭教師——一位武士學習過。武士曾教導他說:

“真正忠誠的模範包括親切的行動和對他的同胞的熱愛,絕非僅僅死記形式上的祈禱文。”

禦木本有了這種積極行動的、基本的積極心態的哲學,就成了一位實業家。他養成了把自己的想法轉變成現實的習慣。

他在20歲時愛上了一位武士的女兒。這個年輕人深知他未來的嶽父不會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同一個製麵條的工人結婚。因此,他就激勵自己要和對方的身份相稱。他改換了他的職業,成了一位珍珠商人。

像世界上許多取得了成就的人一樣,禦木本不斷地尋求能夠幫助他從事新活動的特殊知識。他像現代大工業家們一樣,向大學尋求知識。水倉芳吉教授告訴他一種尚未被證實過的關於自然定律的理論。

這位教授說:“當外界的一種物體,比如一粒沙子,黏到牡蠣的體內時,就會形成了一顆珍珠。如果外界的物體不會殺死牡蠣,牡蠣就以一種分泌物包住這個物體,這種分泌物就會在牡蠣的殼內形成珍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