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習觀與時間觀·第一節學習觀(1 / 3)

第二章學習觀與時間觀·第一節學習觀

學生青春期人生觀的教育藝術學生青春期教育與培養藝術

1.學習觀指的是什麼

2l世紀是一個充滿變革、不斷超越的世紀,是一個強調“把人作為發展的中心”的世紀。麵對這種新形勢,黨的十六大報告在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時,強調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這個戰略性指向,高屋建瓴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要創建學習型社會,首先要實現學習觀的破舊立新。

所謂學習觀,就是對於“學習”總的認識,也可以說是學習觀念、學習理念。在這一點上,有個破舊立新的問題,即老的理念要破除,新的理念要立起來。

破除老理念,指的是要破除不合時宜的觀念。主要有三:一是在對“人”的學習的看法上,認為“一學可定終身”,讀幾年十幾年書,一輩子就夠了。二是在對“機關”的學習的看法上,認為“飽學無須再造”,大家都是“飽學”之人,是嚴格挑選進來的,要文憑有文憑,要素質有素質,強調機關學習,沒有必要。機關,把工作幹好就行了。三是在對“社會”的學習看法上,認為“重學難以奏效”,現在搞市場經濟,關係重於知識,會跑勝於會學,甚至認為“讀書無用”。這些老觀念,很難說是普遍的,但它確確實實根深蒂固。它們的產生、形成有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要徹底破除這些不合時宜的觀念,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會是艱苦的、漸進的。沒有這樣的思想準備,指望一夜之間端正對學習的態度和看法,那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在“破舊”的同時,要大力樹立四種新的學習理念:

要樹立學習是生存和發展需要的理念。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分析,農業經濟時代,一般讀6至7年書就足以應付往後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業經濟時代,求學的時間延伸到14至15年;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必須把9至12年製的學校義務教育延長為“80年製”的學習,否則,就談不上很好的發展,甚至連生存也會成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講,學習是為自己的未來而投資,是為自己的生存而積累,是為自己的發展而“儲蓄”。聯想集團不斷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訣竅,就是聯想人“每一年、每一天都在學習。”沒有聯想對於學習的高度重視與實踐,就沒有聯想的輝煌。企業如此,機關同樣如此。

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過去,一談起學習的話題,總是把它局限在“學生”、“學校”、“學人”的範圍,把它局限在人生的少年、青年階段,這是片麵的。如今,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倍增的周期越來越短。上個世紀60年代,知識倍增周期為8年,80年代縮短為3年,進入90年代之後,知識更新速度更快,人類真正進入了知識爆炸時代。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就必須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堅持終身學習。正因為如此,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出台了推動終身學習的法律政策。美國於1976年通過了《終身學習法》。“終身學習是知識經濟的成功之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一次演講中說,“假如我們實現了這一目標,它將爆發出無限良機,並改變每一個年輕人的未來。”經濟發展雄踞全球之首的美國,對終身學習更看得何其重,放得何其高,我們應借鑒和仿效。此外,還要明確,終身學習不是終身在學校讀書,它的內涵是終身不停地吸收新信息,獲取新知識,增長新本領,以適應新挑戰。

要樹立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的理念。在知識經濟時代,工作與學習合二為一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個理念有四個特點:一是“交融”。學習之中有工作,工作之中有學習。二是“互動”。學習促進工作,工作促進學習。三是“轉化”。學習成果就是工作成果,工作成果也就是學習成果。四是“方式創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把學習引入工作,把工作引入學習,實現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這是創建學習型單位應努力達到的一個目標。

要樹立學習也是政績的理念。學習能夠創造政績,這是顯而易見的。隻有學習好的機關,才能成為履職好的機關、創新好的機關、管理好的機關。學習是出政績的重要手段。學習搞得好,信息就靈,思維就活,眼界就寬,辦法就多,幹起工作來就得心應手,因而就比較容易出政績。

過去,考察幹部的政績,往往是看其“德、能、勤、績、廉”;在知識經濟時代,應加上“學”這一條。“學”與“德、能、勤、績、廉”既是因果關係、包容關係,又是並列關係。突出考察幹部的學習,對於增強其“德、能、勤、績、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2.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青少年朋友們,冥冥之中,是什麼主宰著我們的命運?我們要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著名導演張藝謀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無論是名揚全球的科學家,藝術家,或是一個普通百姓,都是知識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

三國時期,諸葛亮羽扇綸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這力量就來自於知識;一代偉人毛澤東博覽群書,海納百川,領導全國人民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用知識譜寫出了光輝的篇章;是知識,讓高爾基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是知識,讓愛迪生從貧民窟走入了曼哈頓;是知識,讓輪椅上的霍金成為了全世界的驕傲!

青少年朋友們,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據說,猶太人父母在他們的孩子出生時就在書本上滴上蜂蜜,讓孩子吃,為的就是告訴孩子們,看書就跟吃蜂蜜一樣甜。所以猶太人特別愛看書,曾經有人統計過,平均每個猶太人一年要看三百多本書,他們從書中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知識。世界公認,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民族。可見,知識是獲得光明的最好電器!

青少年朋友們,當今社會最注重什麼?人才!因為人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隻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才能成為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反之,我們就很難被社會認可,終將被社會所淘汰。一個有知識的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一群有知識的人能改變國家的命運!所以,知識就是力量!

青少年朋友們,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它對於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是多麼的重要。知識是我們精神的需要,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在我們不斷汲取知識營養的同時,知識已經化為了一股力量,讓我們無往不勝!

世界知名的海倫·凱勒如果沒有她那不屈的鬥誌和頑強的精神來不斷地進行學習,那麼她永遠將活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裏。然而,她用知識充實自己,挑戰自己,最終擺脫了命運的枷鎖。青少年朋友們,知識從來不屬於懶惰的人,隻有學習,我們的生命之樹才能開花結果;隻有學習,我們的人生理想才能得以實現;隻有學習,我們才會創造嶄新的自我,讓執著地追求書寫無愧的人生!

青少年朋友們,鮮花和掌聲從來不會賜予好逸惡勞者,而隻會饋贈給那些風雨兼程的前行者;空談和散漫決不會讓我們美夢成真,隻會留下“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慨歎;隻有學習知識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跨過知識的海洋,造就精彩人生

青少年朋友們,知識是石,能敲出生命之火;知識是火,能點燃命運之燈;知識是燈,能照亮命運之路;知識是路,能引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那麼,今天的我們應該趕緊行動起來,抓緊時間學習,用知識創造全新的自己,用知識創造美好的未來!

知識是取之不盡的能源。人隻有勤奮學習,再去實踐,才能獲取知識,才能改變我們一生的命運。楊瀾就是因為勤奮讀書,努力實踐,從而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楊瀾,生於北京,她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在她小時候上學時,楊瀾每當考試的時候,基礎分一分也沒丟過。在中央電視台的招考中,她從一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一舉奪得金話筒獎。之後,楊瀾又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深造,並取得碩士學位。

她常說:“是知識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青少年朋友們,在大街上流浪的乞丐,他的命運永遠是貧困,隻能靠別人的施舍度日,因為他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人必須有文化,才能改變他的命運。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爭取分分秒秒的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把知識學紮實,掌握好服務社會的本領,長大後才能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

青少年朋友們,好書,就好比是推開一扇美好的窗,讓我們的思想更寬闊,思路更明朗!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當今人類社會的迅猛發展與書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一句格言就像波濤中的燈塔,為海上的航船指引著前進的方向;一篇美文就像初春的微風,吹開寂寞者緊掩的心扉;一本好書就像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為瀕死的人送去生的希望!

青春日記

青少年朋友們,知識是照亮命運之途的燈,引領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知識在整個人類的發展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任何人都不會忽略學習和知識的重要性。中國有句古話:一個人如果想出人頭地、成就大業,必須具備五個條件,就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可見,我們老早就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具備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

3.學習是生存的保險

青少年朋友們,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學習化社會”,想要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須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一個在“學習化社會”生存的口號——“學會學習”。是否能夠主動學習、利用已有信息學習,如今已成為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終身教育”的概念也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學習能力的強弱已經成為我們是否能夠在社會上有效生存下去的必備能力。

隻有學習,才能改變人生

青少年朋友們,隻有學習,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才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然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不能稀裏糊塗地去學。學習是形勢所迫的觀念、學習是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習是一種責任的觀念、學習是今後工作的觀念、學習是第一需要的觀念。在人生的天空裏,有陰天,有雨天,我們應該怎樣改變這種天氣?青少年朋友們,隻有學習才能改變這種陰雨的天氣,因為學習可以支撐我們的意誌;可以激勵我們奮鬥的思想!

青少年朋友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學會正確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益,提高學習能力必須改進方法。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對待學習,應當在理論的實際運用上下功夫,用所學的理論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解決實際問題,使其成為改造主觀世界的強大力量。將學習作為一項經常性的任務,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習成為一種常態、一種自覺行為。這樣才能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學習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創新。在學習時要不斷深化所學知識,在學習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青少年朋友們,如果說我們是高空中展翅飛翔的雄鷹,那麼則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為自己破空的長風,才能翱翔在蔚藍的天宇;如果說我們是在大海中遊動的小魚,那麼則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增添破浪的勇氣,才能暢遊在碧澄的海底。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在這股凜凜雄風的驅動下,於險惡的暗礁中揚帆,在洶湧的怒濤中遠航。我們每個人,都在學習中不斷地成長,在不停地汲取和效仿之中,將生命打磨得晶瑩剔透!

學會學習是生存的技能

青少年朋友們,隻有學會了如何學習,才能很好地在社會上生存下去。由於現在大多工作崗位都離不開電腦和外語,因此,我們平時對這兩科都學得很認真。然而,很多人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卻什麼都不會。為了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不出現這種尷尬的情形,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去學習。

對於未來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真正想象得到。因為我們畢竟隻是一名普通的學生,還未走出校門,對於外界社會自然不會知曉那麼多。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為自己開脫的理由。不妨認真想想,自己在學習時,是不是確實得到了其中的要領。

通常情況下,我們常常把讀書簡單地理解為死搬硬套地學習知識,把分數高低作為衡量自己學習好壞的惟一標準。殊不知,學習的根本目的,並不在於懂得了這些知識,而是要掌握其中的智能,分數的高低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是否真正學會了,理解了,這些知識是否能夠成為今後有效生存下去的能力,是否能夠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上派上用場。

青少年朋友們,僅僅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以後工作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環顧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已出現端倪。在學習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量變引起質變,新的知識或更為先進的思想要取替陳舊的知識和思想,就是“為道日損”,麵對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如何去學習?如果不能正確地選擇學習內容,恐怕就會被信息的海洋淹沒。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學習化的社會。我們以後會在學習和工作之間不斷交錯、不斷結合的過程度過。因此,我們必須在學生時代,就培養起自己強大的學習能力。

學會學習,平時就要善於去總結關於學習的方法。有些青少年不懂得如何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做好預習、複習,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在學習中,不懂得手腦並用,隻知道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上,而不注重動手操作、實踐等體驗性學習。要知道“我們會掌握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15%,但親身經曆內容的80%。”“熱情+遠見+行動是成功的等式。”如果我們今天如果沒有生存在未來,那麼,明天我們很可能會生活在過去。青少年朋友們,隻有學會學習,才能拿到走上社會後暢通無阻的“個人護照”!

青春日記

善於學習,才能在學習中增長人生的成長智慧。每經一事,就能增長一智,甚至更多;每次遭遇都會帶來心得和見識,所以見多識廣,能力好,經驗豐富。於是,自我能力便會很強,適應生活的能力也高。而那些不肯學習和成長的人,則會出現偏差行為和適應困難等不良症狀。

4.學習是人生攀山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