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瀕臨死亡的人,麵前除了成堆的金幣外,別無任何慰藉,那是多麼悲慘的結局啊!世界正從他眼中消失,他卻在緊挨著金幣不放,然後咽了氣,最後一個動作仍是在撫弄他的金幣。守財奴愛爾維斯,死時還在高聲叫著,“我的錢!誰也不能奪走我的財產。”一幅多麼可怕、難堪的景象啊!
人往往因為不夠節儉而遭報應,富人則因為節儉得過頭而遭報應——他們越來越吝嗇,越來越感到自己的錢袋在縮小,死時像個乞丐。我們知道許多這方麵的例子,比如,倫敦一個最有錢的商人,過一段貧苦日子之後,去了農村,來到他出生的那個教區,請求領取救濟金。他雖然家財萬貫,但卻惶惶不可終日,惟恐某天自己會身無分文。當地人給他發了救濟金。他死時其狀如同乞丐。
世上所有的有錢人,所有的守財奴,自己終會發現,——世人也會為他們發現,——他身後所留的,無非是人們的一句‘他死時很有錢’;他的財富,對躺在墳墓裏的他,沒有任何益處,隻是末日審判之際為他的並不光彩的記錄再添上一筆。如果這便是他一生的報償,那真是一種不幸的報償。
福裕和幸福,兩者並無必然的關聯。有些場合,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幸福與財富恰成反比。有許多人,他們一生最幸福的時刻,正是他們與貧窮做鬥爭、逐漸擺脫貧窮的時候。正是這段時間,他們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為了將來的自立放棄眼前享樂;也正是這段時間,他們一方麵每天為麵包而辛勞,一方麵又滋養自己的心靈,努力使自己的家庭智慧更多,境況更好,生活更幸福,對社會更有貢獻。
每一種生活,都有它的補償。窮人還是富人,其間命運的差別沒有我們通常想像得那麼大。富人固然有許多的特權,常常卻為此付出很高的代價;他因為自己的財產而茶飯不思,也許會成為勒索的對象;他更容易上當受騙,容易成為眾人的目標;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大幫向他伸手要錢的人,不把他的錢袋榨幹,他們不會甘休。有這樣一種說法是,錢一旦多了,去得就快。
窮並不丟臉,如果在貧窮中能夠保持誠實,那是值得讚美的事情,我們也常常聽見這樣的讚美。如果一個人能在貧窮之中保持自己的尊嚴,不為金錢出賣自己,待人誠實,那麼他的貧窮是值得大大誇耀的。此外,一個能夠自立的人不能算是貧窮,比之那些無所事事、一身債務的紳士,他要幸福得多。
孟德斯鳩曾說過,一個人一無所有並不是貧窮,隻有他不去工作,或者不能工作,那才是真正的貧窮。一個能夠工作、並且願意工作的人,比之好些擁有萬貫家財、無須工作的人,要更為福裕。
貧窮會磨煉人的智慧,所以許多偉人最初都很落魄。貧窮能淨化人的道德,振奮人的精神。在勇士的眼裏,艱辛也是一種快樂。如果我們從曆史中去搜索證據,便會看到,人的勇氣、正直、大度,不取決於他的財富,反倒取決於他的寒微。至勇者往往是赤貧者,他們往往感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實現自己世俗的需要。
上帝造出了貧窮,而未造出痛苦;這兩者有天壤之別。痛苦讓人蒙羞,它往往出自不檢點,出自無聊和酗酒;貧窮而不失誠實卻讓人尊敬。在貧窮中能夠忍受、能夠堅持的人,尊嚴並無損害;但一個安於乞討生活的人,卻於社會毫無用處,隻會造成禍害。
一切人中,最幸福的往往是窮人,而不是富人。然而,盡管人們都羨慕窮人,卻沒有人願意落到他們的境況。
一位哲人說得好,“讓空虛和謊言都離我們而去;貧窮非我所欲,富裕亦非我所欲;粗茶淡飯,我已足矣。”人的快樂的天性也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較之財富的不平等,更為重要。財富所賜其實有限,人性的好壞,並不取決於它。靈魂的力量遠大於財富,它決定了人性的善惡,進而決定天性的快樂或者憂傷。
3.致富源於健康的人格
提起致富,沒有人不感興趣。因為隻有致富,人們才能提高生活質量。
盡管人們的心中還多多少少地惡心金錢,但都渴望盡早致富,於是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或辭職來個破釜沉舟,或兼職攻防兼顧;也有的人由於下崗而待業,迫於生計無奈而投入商海,卻收獲很豐富。
這些人有的躋身於富豪之列,多半也都達到了小康水準。他們的成功表明,致富已不再是少數人擁有的專利,人人都有成功的機遇,隻要你把握準確。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準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便想在已有的資金積累的基礎上,圖謀更大的發展。這種願望雖好,但是在我們看來,窮富之間似乎有一條跨越不了的鴻溝。原來是貧困的,現在多半仍是貧困;原來是富裕的,現在多半仍是富裕的。這種既尷尬又難堪的局麵,成為我們要努力試圖改變的目標。但首先我們應該要麵對的不是去如何扭轉它,而是應該去全麵的認識它。那麼,致富的涵義是什麼呢?
致富是一個具有較為完整人格的或具有完善趨向的人,把自己內心的潛能通過外顯行為釋放或表現出來的過程。
每個致力於致富的人,都應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揚長避短,在致富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從對許多傑出人物的研究可以發現,他們的人格因素中不乏極其典型的健康因素,有些甚至超越了他們所處的時代文化與精神,但並不完美。隻是他們在創造成就和財富中,絲毫沒有忽視對自己情感的不斷豐富。嚴格地講,他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都有其努力追求的健康人格目標。
心理學家馬斯洛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如何最充分地發揮人的潛能的研究,他認為隻有在滿足低級需要之後,那些高層次的需要才能出現。當一個人已經成功地滿足了基本需要之後,他的能量就能更多地投入自我實現。但自我實現不能把實現自我作為一個目標來追求,它往往倒是把才能積極投身於自我之外的事業的副產品,這個事業既是致富的過程,也可以是對美、真理、正義探索的過程。生活中如果沒有這樣一些過程,即使他擁有無數金錢,一個人也很可能會感到厭煩、空虛。
4.財富的由來
1.懶惰使人畏縮
繼承大筆財富,最主要的缺點在於:經常會使繼承者變得懶惰並失去自信,進一步生出消極心態。有這樣一件事:玫克林夫人生下了一位男嬰,據說,他將可繼承上億美元的財富。當這個小嬰兒被放在嬰兒車中,推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時,四周擠滿了護士,偵探,以及其他各種仆人,他們的責任就是要防止這個小嬰兒受到任何傷害。從那時到現在已有很多年了,但這種警戒情況仍然繼續維持著。任何仆人能夠做的事情,皆不準他自己去動手。他已長大到10歲了。有一天,他在後院玩耍時,發現後門並未關上。在他一生中,他從未獨自一個人走出那個後門,因此,很自然的,他心裏希望能夠這樣做。就在仆人們未注意到他的那一瞬間,他立刻從後門衝了出去,向著街道跑去,但還未衝到馬路中央,就被一輛汽車撞死了。
他一向使用仆人們的眼睛,以至於忘了使用自己的眼睛,當然他如果早點學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它們必然會為他提供服務。
某位大富翁將他的兩個兒子送到外地上學,他每個月各開一張100美元的支票給他們。這是他們的“零用錢”,供他們隨意花費。後來,這兩個人帶著他們的文憑回家了,他們還從學校中帶回了文憑以外的其他東西——久經訓練的好酒量。
因為,他們每人每月所收到的100美元,使他們不必去為生活奮鬥,也因此使他們有機會去好好訓練他們的酒量。
幾年之後,他們的父親已經破產,他那棟豪華大住宅,已經公開拍賣出售。兩兄弟中,有一人死於精神錯亂,另一人現住在精神病院中。
並不是所有的富家子弟都有如此悲慘的下場,但是,事實仍然如此:懶惰會造成畏縮,畏縮會導致進取心及自信心的喪失,從而消極心態生成。一個人缺乏這些基本的優點,終其一生都要在不穩定中生活,就如同一片枯葉隨風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