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錢觀與幸福觀·第一節金錢觀(2)
5.物為我用的智慧
在這個講求物質文明的時代裏,一個人就像是一粒沙子,隨時會被環境中的狂風吹得不見蹤影,除非他有躲避在金錢背後的力量,除非他有積極的心態去對待金錢。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經濟獨立,一個人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一個人被迫待在一個固定的地點,從事一件固定的工作,每周,每天要做上好幾個小時,而且要做上一輩子。從某些方麵來說,這等於是被關在監牢裏,因為一個人的行動已經受到限製。事實上可能還比不上監獄中的“模範囚犯”,有時候甚至比一般囚犯還更可悲。因為,被關在監獄中的囚犯,至少不必再費神為自己去找個睡覺的地方,以及為自己找些吃的東西和穿的衣服。
要想逃避這種自由被剝奪的無期徒刑,唯一的方法就是養成儲蓄的習慣。然後永遠保持這個習慣,不管你必須要做多大犧牲。對於我們上麵所指的這幾百萬人來說,除了這方法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逃避這種困境了,除非你是很少數例外中的一分子。
一個叫做查理·賽姆斯的美國孩子是個例外。
正是使用了他人資金和一項成功的計劃,同時加上積極的心態、主動精神、勇氣和通情達理等成功原則,他才變成了巨富。
得克薩斯州東北部達拉斯城的查理·賽姆斯是一位百萬富翁。然而他在19歲時,除去找到了工作和節省了點錢以外,並不比大多數十幾歲的孩子更富裕。
查理·賽姆斯每星期六都定期到一家銀行去存款,這家銀行的一位職員便對他發生了興趣。因為這位職員覺得他有品德,有能力,並且又懂得錢的價值。
所以當查理決定自行經營棉花買賣的時候,這位銀行家就給他貸了款。這是查理·賽姆斯第一次使用銀行貸款。正如你將看到的那樣,這並不是最後一次貸款。於是他領悟到——你的銀行家就是你的朋友。並且從那時起,他的這個看法一直在受到證實。
這個年輕人成了棉花經紀人,大約過了半年以後,他又成了騾馬商人。成功使他深刻地領悟到一個人生哲理——通情達理。
查理當了騾馬商人幾年之後,有兩個人來找他,請他去為他們工作。這兩個人已經贏得了卓越的保險推銷員的良好聲譽。他們來找查理,是因為他們從失敗中取得了一個教訓。情況是這樣:
這兩位推銷員成功地推銷人壽保險單達許多年之久,他們受到激勵,自己開辦了一個保險公司。他們雖然是出色的推銷員,但卻是蹩腳的商業管理員,因此,他們的保險公司總是賠錢。
人們常常認為要想在商業中取得成功,隻有依靠銷售。這是一個荒唐的見解,拙劣的經營管理賠錢的速度比賺錢的速度更快。他們的苦惱就是他們倆人中沒有一個是優秀的管理人員。
但是他們取得了教訓。他們在見到查理時,其中的一個對查理說:
“我們是優秀的推銷員。現在我們認識到我們應當堅持自己的專長——銷售。”他猶豫了一會,審視著這位年輕人的眼睛,又繼續說:
“查理,你有良好的經營知識,我們需要你。我們合到一起就能成功。”
他們就這樣合到一起幹起來了。”
幾年以後,查理·賽姆斯購買了他和那兩個推銷員所開辦的公司的全部股票。他怎樣得到這筆錢的呢?當然,他是向銀行貸款的。記住:他很早就領悟到:應把銀行家作為自己的朋友。
在當年,這個公司的營業額就幾乎達到了40萬美元。就在這一年,這位保險公司經理終於發現了迅速發展的成功途徑,而這個途徑正是他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東西。他從芝加哥一家保險公司應用“提示”成功地發展銷售業務中受到啟示,找到了成功的途徑。
那時有些銷售經理業已多年應用所謂“提示”製度來開拓新的業務。銷售員如果有了足夠、良好的“提示”,就常常能夠獲得巨大的收入。那些對某種業務有興趣的人所提出的詢問就叫做“提示”。這種“提示”一般是由某種形式的宣傳廣告而獲得的。
也許你根據經驗已體會到,由於人的天性,許多銷售員羞於或害怕向那些他們所不認識或以前沒有個人交往的人推銷東西。由於這種恐懼心理,他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他們本來可以用這些時間找到可能成為顧客的人。
但是,即使是一位很一般的銷售員,如果他獲得不少的“提示”,他就會因受到激勵而去訪問那些提出詢問並可能成為顧客的人。因為他知道:當他獲得良好的“提示”時,他就能找到合適的銷售對象,銷售就可能成功——即使他本人也許可受過很少的銷售訓練,或者隻有很少的經驗。
如果無論什麼樣的先決條件都沒有,一個人被迫去銷售,就會感到恐懼,但如果這個人有了“提示”,他就不會那樣恐懼了。有些公司就根據這樣的“提示”而製訂整個銷售計劃。
廣告是用以獲得“提示”的方式。但是登廣告費用很大。
查理·賽姆斯這樣正直、有計劃而又懂得如何執行計劃的人正是屬於這個銀行的業務範圍。
確實有些銀行家不肯花時間去了解他們當事人的業務,而州立銀行的職員凱特和其他職員卻願意這樣做,查理向他們解釋他的計劃。如果,他得到了貸款,用以通過“提示”係統,建設他的保險公司。
正是由於這種信貸製度,查理·賽姆斯在短短的10年期間把保險公司營業額從40萬美元發展到了4000萬美元以上。正是由於他在投資活動中能借用他人獎金,所心他擁有對若幹企業利潤的控製權。
“商業?這是十分簡單的事。它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這樣說。
是的,商業是那樣的簡單:借用他人的資金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是一條致富之路。
積極的心態,譬如誠實、正直、守信用和成功在事業中是交錯在一起的,一個人具備了其中的第一種——誠實,就能在他前進的道路上獲得其餘三種。
威廉·立格遜是另一位有信用和誠實的人,他的書特別指出如何在不動產的領域中利用你的業餘時間,借用他人資金賺錢。
他在《我如何利用我的業餘時間,把1千美元變成了300萬美元》一書中說:
“如果你給我指出一位百萬富翁,我就可以給你指出一位大貸款者。”為了證實他的說法,他指出了一些富人,如亨利·愷撒,亨利·福特和瓦爾特·迪斯尼。
我們還願意指出:查理·賽姆斯,康拉德·希爾頓,威廉·立格遜等,都是靠銀行家的幫助,靠貸款致富的。
斯通曾經用賣方自己的錢買了價值160萬美元的公司。
斯通曾介紹這筆買賣的經過:
“那時是年底,我正在從事研究、思考和計劃。我決定了下一年我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保險公司,並使它能獲準在幾個州開展業務。我把完成此項計劃的最後期限定在下一年的12月31日。
“現在,我知道我需要什麼了,達到這個目標的日期也定了。但是我不知道怎樣去達到這個目標。這實在不是很重要的事,因為我知道我能找到這個途徑。因此,我想我必須找一個公司,它要能滿足我的兩個需要:
“(1)它有出售事故和人壽保險單的執照。
“(2)它能允許我在各州開展業務。
“當然,還有資金問題。但是,我想那個問題我會有辦法解決的……
當我分析了我麵臨的問題時,我認為,首先應當讓外界知道我需要什麼,從而才會得到幫助。當我發現了我所想要購買的公司時,我當然要遵循他的建議,把雙方的協商保密,直到我結束了這筆交易為止。
“所以當我遇到工業界中能給我提供信息的人時,我就告訴他我在尋找什麼。
超級保險公司的吉伯遜就是這樣的人。我隻是偶然地見過他一次。
“我以飽滿的熱情迎來了新年,因為我有了一個巨大的目標,並且我已著手去達到這個目標。1個月過去了,2個月又過去了,6個月過去了,10個月快過去了,但我還沒有物色到一個能滿足我的基本要求的公司。
“在10月的一個星期六,我坐在我的書桌旁,檢查了今年我實現目標的時間表。除去一件——重要的一件,一切都完成了。
我對自己說:隻剩兩個月了,有辦法的。雖然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辦法,但我知道我會找到這個辦法。因為我絕不會想到我的目標不會實現,或者它不會在特別限定的時間內實現。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