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聯邦參議員(1 / 2)

長達12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極為枯燥乏味,飛機一路向東,飛在遼闊的太平洋上。

張晨已經把幾份報紙都看過了,正琢磨著是不是睡個覺打發時間,空姐的送餐車就推過來了。

張晨要了雞肉飯,他旁邊的中年男子順手從空姐手中接過餐盤遞給了張晨。張晨順口道:“謝謝。”馬上想到對方雖然是華人,但未必聽得懂中文,又補充了一句”thankyou.”

中年男子笑了笑:“不客氣。”標準的普通話。

張晨笑道:“剛剛看到你在看《DESPERATION》,以為你不懂漢語,美籍華人?”

男子點點頭,“我去美國六年了,現在定居在那邊。”

見張晨神色有異,男子笑著解釋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不過,你應該猜錯了。那時候我是京都日報的記者,我愛人比我早三年到了美國。她入籍之後,我也跟著過來了。”

張晨自嘲的笑了笑,“抱歉,我不是這個意思。那您怎麼稱呼?現在在做什麼?”

男子道:“我姓陶,陶誌文。起了個英文名字叫Steven。“然後指了指張晨手中的洛杉磯時報,”我現在就在這家報社做外派記者。小兄弟你呢?看你年紀應該不大吧?”

張晨笑道:“我姓張,張晨,17歲,高一。濱城人。”

陶誌文麵露訝色,“你不是留學生?你父母在美國?“

張晨搖頭道:“我父母都在濱城,我是一個人去美國,我拿了加州史蒂文森高中的offer,想過去親眼看一看,決定是否去美國讀高中。“

陶誌文忍不住道:“你父母沒陪你一起?“

張晨笑了笑:“沒,我沒讓他們陪著,想自己鍛煉一下。“

陶誌文不可思議的搖搖頭,他現在有了個五歲的女兒,深知華人家長的思維方式,很難理解他們會同意張晨這個年紀單身赴美。

可能他父母就是國內第一批下海所謂先富起來的那群人吧,陶誌文心中暗道。自己也接觸過幾個這種民營企業家,有些人確實一心撲在事業上,對子女的關注度不夠。

想到這裏,陶誌文不禁露出了同情的神色,張晨看到,也懶得解釋。

過了一會兒,陶誌文突然說道:“我就住在舊金山市區,如果你在這邊有需要幫忙的,聯係我。“說罷拿過張晨的報紙,在上麵寫了一行地址和電話。

張晨有點感動,收好報紙,誠摯的道:“謝謝,文哥,我怕叫陶叔把你叫老了。“

陶誌文擺擺手,不以為意道:“都是中國人,在外麵相互幫忙是應該的。“

路上的偶遇就是這樣,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就好辦了,張晨也借機找陶誌文了解了一下自己比較關注的問題。

難得旅途中有個人能聊天,陶誌文也打開了話匣子,詳細給張晨介紹了住在加州的一些感受和他對美國的認知。

這個年代的精英階層,普遍視美國為燈塔,說道美國哪方麵有多好的同時,必會同國內的一些問題聯係起來,陶誌文自然也不能免俗。

而且現在的華夏,和這個年代的美國比起來,確實各方麵差距太大了,甚至大到讓人絕望。

這才是為什麼這個年代越是了解美國的精英,越會鼓吹華夏需要民主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