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映一又看了一遍論文,對張晨愈發好奇。
少年才並不少見,他自己就是其中之一。而少年創業的富豪也不少見,在美國一抓一大把,甚至有十三四歲就成為千萬富翁的,張晨之前在商業上的成功並不能代表什麼。
但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同時,在學術上也有所建樹的少年才,錢映一此前還真沒見過。
尤其是這篇論文,其詳實程度讓錢映一感覺如果真有人如此操作,東南亞國家係統性風險就不再會是風險,而是實打實的崩潰!
錢映一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拜倫,我一會兒給你發一篇論文,是一個暑期學生寫的,不不,這個不一樣,和你最近研究的課題也有點關聯,你可以看一下。”
拜倫斯科爾斯是錢映一的同事,也算是上司和前輩,在60年代就已經成為著名的經濟學者,學界普遍認為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隻是時間的問題。
把張晨的論文發給拜倫後,錢映一又給自己在清華的朋友發了一封郵件。然後,在張晨的論文上,錢映一標注了一個大大的A。
完成這篇論文後,張晨十門課程的考試就正式結束了,比預想的提早了兩周左右。原本張晨預計是在九月初才能回國,現在看起來,自己隻需要訂好八月底的機票就可以了。
隨著回國的時間越來越近,張晨需要處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多。火種源資本現在已經是一個掌控上億美元估值的公司,光靠湯淼淼和蘇灼蕖根本不行,必須要招人。
張晨分別給芭芭拉和賴斯打了電話,讓她們幫自己介紹靠譜的管理層。而兩人。雖然身處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不同的陣營,向張晨推薦的名單裏都有高盛旗下J.Arn的高級主管貝蘭克芬。
貝蘭克芬同張晨聊了兩個時,決定離開高盛。貝蘭克芬在高盛的年薪僅僅是區區0萬美金,而張晨卻向貝蘭克芬開出了50萬美金的高額年薪。這已經是500強中傳統行業高管的VP的薪資水平。
貝蘭克芬最看重火種源的一點,並不是火種源所擁有的IQ股份,而是張晨抵押股權所投資的思達康。貝蘭克芬是銷售員出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了解到思達康這家公司的背景後,驚訝的發現這種優質公司居然沒有人投資反而讓張晨撿了個便宜。
思達康並不是一個以技術領先市場的企業,相反,他們更加擅長的是在現有的技術上進行改進並加以推廣。毫無疑問,這種低成本的產品模式更適合目前的華夏。貝蘭克芬堅定的認為,在通訊領域,人口才是最大的資源。華夏,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能在這個市場獲得成功,比在發達國家取得壟斷的優勢所能攫取的利益更多。而火種源所持有的5.8%的思達康股權,會在未來成為文數字的財富。
貝蘭克芬來到火種源後,並沒有帶團隊過來。他是個聰明人,知道這種時期切忌讓老板覺得你在組建自己的勢力,因此很明智的在財務和人事問題上同湯淼淼和蘇灼蕖保持了有效的溝通。蘇灼蕖,也兼任了火種源的HR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