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營的角度上,威廉強森目前的經營策略並非不對。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能與國際化工巨頭合作,獲取其技術授權,憑借國內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優勢,快速占領市場,是科洛托工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張晨也明白,化工業和I業不同,是一個非常注重技術積累的行業,想要實現彎道超車,並不是那麼容易。
哪怕在二十年後,把持化工行業技術頂端的仍舊是國際大公司。
但威廉強森的正確,是戰術的正確,而非戰略。
張晨並不懂化工,但他懂企業戰略,一個公司,什麼最重要?不是眼前能賺多少錢,也不是彙集了多少牛人,而是一個企業的精、氣、神最重要。
這種東西,一般被很多人稱為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這個詞,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非常流行,後來就被用爛了,是個公司就高喊建設國際領先的企業文化。但問他們企業文化到底是什麼,卻幾乎沒有幾個人能答得出來。
最終,企業經營者苦心孤詣想出來的企業文化百分之九十都變成了單純的口號。而這些口號,又大部分都是屁話,了等於白。一些管理者隻知道讓員工背誦,實際工作該怎麼幹還怎麼幹,狗屁作用沒有。
例如,某公司的企業文化價值觀是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仔細想想,這完全就是幾句空話,哪個企業家不想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流企業?又有哪個企業家不希望自己手下都是一流頂尖人才?你都成一流企業了,難道社會貢獻是二三流?
再例如,某公司的企業文化中的核心精神是什麼“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勇於開拓,自強不息”,然後呢,這家公司給自己的企業文化命名為家文化。這就很矛盾了,核心精神彙總一下,就是要企業和員工能夠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挑戰自己、挑戰競爭對手。而家是什麼?家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舒適、穩定,和企業的核心精神完全不符。
誰上完班回到家都想往床上一躺,方來張口、衣來伸手,誰在家裏勇於開拓、自強不息啊?勇於開拓什麼?把牆砸了,跟鄰居我已經開拓到你家了,現在你家是我家,趕緊滾。鄰居要是揍不死你算我輸。
更搞笑的是,有公司的人才觀是“人品優先,能力適中,敬業為本,團隊第一。”嗯,接地氣,不盲目追求行業頂尖人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但這家公司的競爭觀是“創新標準,超越競爭”啊。臥槽,這可牛逼了,用一群二流人才去搞創新、搞行業標準?唬誰呢?還要超越競爭?就憑公司員工背誦董事長語錄去超越競爭?
最終,這些公司苦心建立的所謂企業文化,也就變成了紅寶書,每個員工都在背,每個人都不知道到底怎麼幹,隻能唯領導論。
真正的企業文化是什麼?不是這一兩句口號,而是整個公司的氛圍;是公司一直以來所形成的傳統;是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管理規章所形成的結果。
企業文化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是企業管理者一切決策行為給公司帶來的影響。
口號喊得再響,也要看實際行動。喊著創新,在管理上卻不放權,買卷衛生紙都要領導簽字,那創新就是屁話。
因此,張晨非常注重企業戰略和管理模式給公司氛圍帶來的影響。威廉強森的攻擊性很強,能帶領企業在開拓階段快速占領市場。但他此前畢竟隻是個中層領導,在戰略眼光上有一些不足,造成科洛托工業目前的氛圍更加看重短期利益,忽視了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