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凍結(二合一)(1 / 3)

香江金融危機已經落下帷幕,但香江人還來不及高興,一場與他們更加切身相關、也更巨大的風暴已經席卷而來。

樓市真的崩盤了。

樓市的崩盤和股市不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一定的次序性和時間性。

很多人都,當買菜大媽都開始買房的時候,就是崩盤的信號了。

其實這完全是馬後炮,從這點上根本看不出樓市是否會崩盤。

地產是非常複雜的產業,是否會崩盤取決於很多因素,但縱觀百年以來的地產市場,在崩盤前至少都有兩個信號:金融高杠杆和單位成本超過居民可承受最大值。

是的,這裏不提複雜的經濟邏輯和崩盤的根本原因,隻淺顯的信號,當出現什麼信號時,就意味著快崩了。

無論是196年的弗羅裏達大崩盤,還是1991年東瀛泡沫破滅,更或是目前的香江及日後的美國,在崩盤前,都符合這兩點特性。

先高杠杆,房地產行業的金融屬性遠大於其實體屬性,所謂金融高杠杆,一方麵是指地產商融資的金融杠杆,另一方麵是指購房者買房所使用的金融杠杆。

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地產商開發的樓盤,大多使用的都不是自己的錢,而是銀行、金融機構、投資理財產品的錢。

但縱使如此,每個地產商的杠杆率也都是不同的。自有資金實力強、財務穩健、比較謹慎的公司可能隻有百分之三四十的負債率,而那些步子邁得比較大,狂飆突進的公司,其借來的錢可能數十倍於自有資金。

購房者的高杠杆就更好理解了,我們熟悉的按揭或者公積金貸款,都屬於金融杠杆的一部分。

如果購房者的首付能在三成或以上,其餘按揭的方式來購房,其實並不算是高杠杆。

怕就怕“二按”。

“二按”,顧名思義,就是二次按揭,比如一次按揭首付兩成,但經過二次按揭,可能隻用百分之五的首付就能買下一套房子。

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呢?當然都是銀行出了。相當於找幾個不同的銀行,借出了百分之九十五的錢來購買一套房子,杠杆率達到1900%。

如果再算上利息,嗬嗬,隻怕000%都打不住。

所謂杠杆,通俗來,就是借錢。

而借錢,是要付利息的。

對地產商來,利率在1-15%左右的借款,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融資成本。很多地產商甚至會以5%以上的利率進行融資,融資杠杆更是高達1000%-000%,可想而知,如果一旦成交量萎縮,最先倒閉的就是這些地產商。

而對於購房者來,雖然按揭利率較低,但他們畢竟隻支付了5%的首付。如果房價維持上漲態勢還好,但要是房價開始下跌,哪怕隻是跌掉5%,他們都會變成負資產者。銀行會立刻要求其補足抵押資金,否則便會收房拍賣。

高杠杆,不止意味著高風險,更意味著一旦崩盤,危害會以杠杆的倍數擴大,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原理都是互通的,這也是為什麼L僅僅隻損失了四十億美元,美聯儲便如臨大敵,甚至親自出手救助的原因。

如果隻是高杠杆,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崩盤,畢竟在樓市的成長階段,杠杆率也同樣很高。但如果樓麵單位價格同時超過了居民可承受能力,情況就非常危險了。

東瀛泡沫危機破滅前,整個東京的房屋總價值超過美國土地的總和,也就是,賣掉東京,可以買下整個美國,這顯然是不正常的,也超出了東京乃至整個東瀛的購買能力極限。

所謂購買能力的極限,在按揭的情況下,也可以理解為還款能力的極限。

拿香江來舉例子,現在香江家庭收入中位數約一萬八千港幣左右。假如香江房價是三萬港幣一平米,首付兩成的情況下,買一套50平米左右的公寓,需要掏出三十萬港幣的首付,剩下10萬港幣貸款0年,按現在.5的按揭利率,每月大約需要還款5000港幣左右。

這麼看起來,至少在三萬一平這個價格上,香江人還能承受得起,雖然生活質量受到一些影響,但至少負擔這筆貸款,問題還不算太大。

但如果房價到了五萬一平呢?

除了首付變成五十萬,每月的還款額一下子就漲到了一萬一千港幣!占家庭收入的61%!隻剩下七千塊維持一家老的生活,在香江,就太不容易了。如果再有一些病災,可能某一個月的流動性就會出現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