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證券公司(第一更)(1 / 2)

用曲線救國的方式讓彭博登陸華夏市場,對張晨來,並沒有太多的直接經濟利益。

受眾群體太有限了。

華夏注冊股民人數總計超過七千萬,單看這個數據,似乎證券市場已經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規模。但實際上,水分很大。

一來,重複開戶的現象在華夏非常普遍,同一個人,在不同證券公司開不同的戶頭,由於各個證券公司數據不互通,都會被計入股民總數。

二來,炒家泛濫,莊家肆意開戶,也是水分的重要來源。

很多投資公司為了炒貨,通過各種渠道用幾百甚至上千個不同的身份證在證券公司開戶,這一部分比例相當大,大到幾乎沒有辦法統計。

199年,深圳郵局收到一個十幾公斤重的包裹,打開一看,裏麵居然是800張身份證!

七千萬個戶頭中,張晨估計也就隻有三千萬是真正炒股票的,其中還有大量休眠賬戶。

當然,彭博終端的目標對象並不是散戶,而是機構,在美國,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份額在70年代就達到了百分之三十,90年代更是達到了百分之七十。華夏的機構的市場份額又是多少呢?

不到百分之一!

盡管今年月國內已經批準封閉性基金的成立,但數量少的可憐,兩隻手都能數的過來。全國的機構投資者,一共也不過數百家,同美國數萬家機構投資者的格局,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因此,國內的證券投資市場,仍舊處於非常低級的階段。機構數量和市場份額的缺乏,在短期內,根本無法給彭博終端帶來銷售收益。

彭博終端看上去隻是一台多顯示器的電腦,配上笨重醜陋的鍵盤,屏幕上不停躍動著各種外行根本看不懂的指數和財經信息,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但就是這樣一台終端,收著每月一千五百美元到三千美元的高額使用費,卻還讓全球財經人士為之癡迷,更成為華爾街新的身份象征,不得不,這是一個奇跡。

邁克爾布隆伯格本來就是學計算機的,從所羅門兄弟公司離職後,創立了彭博公司。在這期間,布隆伯格發現投資者很難像掌握股票一樣,掌握債券的價格變動。於是,邁克爾布隆伯格憑借著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多年的職業經驗與自己的計算機背景,開發出了彭博終端這個東西。

布隆伯格開發彭博終端的時候,還是八十年代,沒有互聯網。想要事實傳遞數據信息,布隆伯格隻能自己搭設專線,因此,彭博終端並不是針對於互聯網的終端,他有自己的專線網絡。

在美林的幫助下,布隆伯格的彭博終端在華爾街開始紮下根基,由於彭博終端上集成了最全麵和最新的財經信息和未公開消息,界麵又相對簡單易用,極大節省了各個公司分析員和管理者的成本,因此很快便風靡華爾街,成為華爾街必要的生產工具。

彭博終端最令人驚訝和有吸引力的是他的社交模塊。

是的,在互聯網誕生前,彭博就已經在自己的終端上開始了社交嚐試。

彭博終端中也有社群和聊功能,擁有終端的人,可以再終端上發布各種信息,也能找到同樣擁有終端的用戶進行溝通。布隆伯格最初做這個功能隻是為了便於用戶間的消息傳遞,互通有無。但運行了幾年後,社交模塊已經成為了彭博終端最活躍的模塊組,也是用戶粘性最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