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補償(第二更)(1 / 2)

一項政策的出台,尤其是一個政策體係的出台,不是一個會議或某個人拍腦門就能決定的。

地票製度,起來簡單,但如果想要落地,紛繁複雜,需要經過大規模現場調研和政策分析,顯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中,就能製定完善的。

會議上,楊鑄平完全沒有表態,但所有人都能看出,這個鐵血宰相的確對這個想法非常感興趣。而每個人看向張晨的眼神也完全不同了。

無論張晨在商界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很難擺脫互聯網新貴那種“運氣好”的標簽。尤其在國內互聯網造神運動尚未開始的今,大多數人對互聯網新貴抱有的往往是一種好奇羨慕,而不是欽佩的感覺。

對於這些體製內的ffiial更是如此,見到張晨之前,他們大多會覺得,臥槽,這子運氣太特麼好了。不過,爬上去的快摔下來的也快,什麼幾十上百億美元,不定哪就破產了。自己見都沒見過的東西,哪會值這麼多錢,都是吹的。他們對張晨的敬畏,除了財富因素,更多來自於對張晨與楊鑄平關係的猜測。

但現在,張晨和李萬壽這番交鋒後,所有人心中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一個詞語:後生可畏。

當真是後生可畏。

想想自己這麼大的時候,要麼還在學校裏拿著大鋁飯盒去食堂搶飯,要麼就才剛剛參加工作,在辦公室裏打水掃地擦桌子,聽那些早幾年進機關的前輩對自己吆五喝六。

沒法比啊,原來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張晨對這些目光已經視若無睹,這種程度的裝逼已經無法在他心中再掀起一點波瀾,他更關心的是能否用自己的影響力改變華夏未來的基本經濟結構。

現在的華夏,正處於一個曆史的大變革時期,無數後世的經濟奇跡誕生在這個時代,但很多積弊同樣是在這幾年孕育出來的。

無數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反思過去,都會對當時的很多決定扼腕歎息。這個年代的政策中,很多決定並不是不可改變的客觀趨勢,而是可左可右。哪怕一個的契機就可能改變一項會對未來造成巨大負麵影響的政策。

地票製度無疑是一個好製度,在後世已經得到了驗證,渝州的十幾年不變的房價和迅猛的經濟發展速度就是最好的證明。

會議結束後,他又和楊鑄平做了一次單獨彙報,之後便趕到機場,飛去滬海。

滬海同樣是連日陰雨,造成大量航班晚點,飛機在滬海上空盤旋了近半個時,才得到塔台的降落指令。

如果不是紅橋機場的管製員針對公務機特別優待,插了隊,估計還要在上再飛上幾十分鍾。

飛機一落地,張晨就直奔滬海賓館去見蘇文錦。

蘇文錦看到兒子平安返回,自然喜不自勝,拉著張晨好一通埋怨,仔細打量了一遍,發現張晨除了變黑了點瘦了點,沒什麼其他變化,這才放下心。

蘇文錦已經在滬海住了兩,家裏公司裏一堆事情,早已歸心似箭,看張晨沒什麼事,放了心,和張晨沒聊兩個時,就要回濱城。

“你自己在外麵,別總饑一頓飽一頓的,再忙也不能忘了吃飯,尤其得多吃菜。哦,對了,這是我給陸買的那套房子的房本,你去醫院的時候記得帶著,人家不管怎麼,也是為你受的傷,真要論起來,算是救了你一命,別寒了人家的心。”臨走之前,蘇文錦千叮嚀萬囑咐,生怕張晨做事不夠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