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邊·邁克斯是羅馬曆史上的功臣,他的“費邊政策”在危機時刻拯救了偉大的羅馬。“費邊政策”即指“一種精巧的以靜製動”。當時,費邊是羅馬軍隊的司令官,被派到強大的迦太基和平談判,經過一場並不愉快的討論後,他站起來,對那些迦太基的貴族們說:“我們之間要麼是戰爭,要麼是和平,要哪一個,你們選擇吧。”當那些人告訴他,說他可以決定結果時,他憤怒地大喊:“那麼,戰爭將屬於你們!”和談宣告失敗。
很快,迦太基的漢尼拔發動了大規模戰爭,他帶領軍隊一鼓作氣占領了西班牙,控製了意大利,並在斯瑞門湖大敗羅馬軍隊。一時間,羅馬人心混亂,指責費邊無能。但此時不是衝動的時候,費邊穩住心神,毅然決定采取“拖延”策略,決不以軟碰硬,他也因此背上了“拖延者”的醜名。當時,漢尼拔的軍隊洗劫了意大利最富有的南部地區,但費邊沒有立刻舉兵前往,他知道對手正張開大網等著他往裏鑽。他采取了一係列技巧性的轉移,避開敵網,尋找漏洞,伺機進攻。
費邊帶著軍隊在山間移動,而漢尼拔的戰馬在這裏根本派不上用場。隨後,費邊巧妙地截斷了敵人的供給。除正麵接觸外,費邊還利用一切時機來擾亂敵人的部署。他對自己的計劃胸有成竹,無論是誰都不能讓他改變,至於人們錯誤地說他想拖延司令官的任期,他並不放在心上,他堅信,終有一天人們會給自己平反的。費邊政策對當時的羅馬人來說是全新的,所以人們還不能很快予以接受。
戰爭進展得很慢,這時米魯斯領導軍隊取得了一個小小的勝利,於是,費邊分出一半的軍隊給他,結果差點全軍覆沒,多虧費邊及時出兵才解了圍。一晃半年過去了,費邊期滿卸任,臨走前,他再三叮囑新的司令官要冷靜、機智,千萬不可輕易出擊。但是他的警告被當成了耳邊風,以致造成愷撒一役的慘敗局麵,80名老議員被處死,戰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實踐讓羅馬人的頭腦清醒過來,他們把費邊請了回來,重新委以重任。費邊沒有因此趾高氣揚,他和米魯斯一起指揮羅馬軍隊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他們二人也被人們譽為“共和國的盾和劍”。
許多名人都寫下字句來告誡人們要學會自我克製。詹姆士·博爾頓曾說:“一句不加思索的話、一個未經思考的詞,都可能點燃一個家庭、一個友鄰或一個國家的怒火,而這樣的事情又時有發生。多數的官司和對立都是因為言語而引起的。”喬治·艾哈特說:“如果主婦們都能把那些她們知道無用的話關進死牢,那麼她們多半的痛苦都可以避免。”
“我欣賞這樣一種人,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與訓練,他身體的真正主宰者是非凡的意誌力。對於意誌力下達的命令,他的身體都能很好地完成。他靈敏機智、條理清晰,他身體所有的機能和力量就如同機車一樣,隨時準備根據其精神的指令去完成任何工作,無論是編織蛛紗這樣的精細活,還是打造鐵錨這樣的體力活。”赫胥黎說。
裏奇特的話至今警示著我們,他說:“如果擺在人們麵前的僅僅是重大過失的誘惑,他們可能一直會很清醒,但是,每天都要防禦細微的過失,人們卻難免要頭昏腦脹了。”
45.一個任務
易卜生
我總在想,是什麼東西一直在鼓舞著我?後來我發現鼓舞著我的,有的隻是在偶然的、最順利的時刻活躍在我的心間,那是一種偉大的、美麗的東西。我知道,它高於日常的自我,我之所以受鼓舞,是因為我要正視它,要讓它與我結合,融會貫通。
但是我也曾受到過相反東西的激勵,反省起來,那是我自己天性中的渣滓沉澱。在這種情形下,創作好比洗澡,洗完之後我感到更清潔、更健康、更舒暢。是的,朋友們,一個人在某些時候如果自己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做過模特兒,那麼,他是無法寫出詩意來的。我們之中會不會存在,心裏不時感到並且意識到,自己的自語與行動、意願與責任、實踐與理論之間發生矛盾的人。換句話說,我們之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他並沒有,至少有的時候沒有,滿足於利己,卻又半自覺、半好心地向他人、向自己掩飾自己的行為的人。